查看原文
其他

怎么为家中老人、病人建好防疫“保护圈”?专家解读——

兴安日报 2022-12-19

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的人是容易发生重症的脆弱人群。本轮疫情中,老年患者在救治上有哪些特点?治愈出院后,又有哪些注意事项?家有老人,怎么为他们建立好“保护圈”?北京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北京佑安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新冠病房主任李艳兵。

老年新冠患者治疗

有哪些难点?

目前在院患者中,老年患者的比例是比较高的。这些老年患者中,多数都合并有慢性、基础性疾病。这些慢性基础疾病包括以下6个方面:最常见的是心脑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及脑梗死等;第二大常见的是慢性肺部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间质性肺病等;第三大常见的是糖尿病。除此之外,还有三类常见基础病为慢性肝病、慢性肾病及肿瘤。这些病人在救治的过程中,除了要对新冠肺炎本身进行救治外,还要保证基础疾病的救治。

目前,大部分新冠感染者是轻症患者甚至无症状感染者,对于这部分人群,我们在临床救治过程中,主要是治疗基础疾病。因为很多病人感染新冠病毒后,会导致基础疾病的加重,保证多脏器的功能是临床救治的重点。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较之年轻人要波动得更剧烈一些,而且他们各脏器的功能较差。每个患者的脏器功能都处在不一样的状态,针对不同的患者要结合既往合并的慢性基础疾病的情况来进行个体化评估、个体化进行救治,治疗方案不能“一概而论”。

老年患者治愈出院后

应注意什么?

所有患者出院之后首先应该进行7天的居家健康监测,这期间需要佩戴口罩,减少和家人的密切接触,如有条件尽量居住在通风的单人间,要严格做好手卫生,避免外出。特殊人群要有特殊的关照。对于治愈出院的老年患者还要加强基础病的治疗,药物不能停,也不能私自调药。一定要咨询自己的救治医生,在医生的帮助下规范进行药物调整。此外,还要增强自身的抵抗力。合理膳食,蛋白质、维生素以及矿物质要进行综合的摄入;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疲劳;做好保暖工作。居住环境方面,要进行适当的通风,避免密闭环境带来的再次感染的风险。

怎么为家中老人、病人

建好“保护圈”?

对于老人、有基础病等免疫力较低的人群来说,感染奥密克戎有带来重症、加重基础病,甚至死亡的风险。首先还是呼吁大家及时接种疫苗,及时进行加强免疫。老年人、有基础病者等人群尤其需要保护,如果身体状态稳定、没有禁忌症,尽早接种、及时获得保护。

其次是要做好个人防护,规范佩戴口罩、保持有效的间隔距离、严格做好手卫生。

第三是要提升自身免疫力,做好环境通风。

除此之外,同住的家人、照护者更要多关注自己的健康状态,平时做好防护,疫情期间不聚餐、聚会,减少不必要的外出,给老人形成健康“保护圈”。

如果老人出现相关症状,一定要尽早就医,不要因为种种顾虑耽误了就医。

来源:北京日报

编辑:纪凤羽


一审:潘喆 二审:杜晓婷 三审:王永生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兴安日报》官方微信

往期精彩荐读




□ 兴安盟这里的乡村娃迎来了首都6位好老师!

□ 乌兰浩特市通告:延长强化疫情防控措施时间,紧急寻找同时空轨迹人员

□ 科右前旗公告:优化防控管理措施

□ 加强老年人疫苗接种!国家卫健委发文

□ 2022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报名即将开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