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内容因违规无法查看 此内容因言论自由合法查看
文章于 2018年10月4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国人为何热衷于炫耀?

小到露骨的朋友圈自拍,大到浮夸的某某开幕式,中国人的炫耀,暴露的是权力的驯化、思想的虚弱,以及缺乏自我定位的焦虑——这样的集体迷失,大概还要持续很久很久。苏格拉底如果生活在当今中国,被判死十次大概是不够的——他竟然迫切地渴望每一个人能够认识自己、独立思考,这难道不是该死的大罪吗?


国人为何热衷于炫耀?

文/佚名


全世界再难找到第二个如中国人这般浮夸的族群


在国内流行的社交软件上,各种炫耀孩子、美食和人脉的照片令人目不暇接;在各类相亲节目上,财富与美貌相结合的表演此起彼伏;就连“慈善”行业,都被“中国首膻”陈光标活生生做成了娱乐节目……


在国内炫耀惯了,到国外仍会不自觉地流露出来。今天的中国富人在洋人面前可算是扬眉吐气了,尽管穿衣品味和言谈举止一直备受诟病,但他们却丝毫不以为忤,店家对这伙财神爷的容忍度也相当高。当被别人讥讽为暴发户时,他们索性就以暴发户自居:老子就是土豪了,咋滴?


对于欧美日韩的民众来说,炫富不仅令人羞耻,而且危险。公众的唾沫和国税局的手铐,一直在调整准星、蓄势待发。


高调做慈善的基本上是一些明星、政客和商人。明星和政客因为缺少作品和政绩(或者就是过气了),以此混个脸熟、保持话题;商人则是以此显示自己的资本实力、社会责任感。简言之,这些人不知羞地炫耀,就是为了吸引公众关注,并且不怕国税局查账。


韩国总统朴槿惠最近就被坑惨了,她闺蜜的女儿郑维罗,靠着老姨的权势上了名校却不低调,连续旷课、挂科之后向校方施压,更傻缺的是这货居然去脸书上炫富:“你们LOSER要怪就怪自己父母,姐家里就是有钱,那就是实力。”——这傻逼以为是在中国哩,不出意外的话她能力之外的资本果断是要被清零了。


中国人为何如此热衷于炫耀?如果单单以虚荣心和快餐式生活方式来解释,似乎太过单薄。往深处剖析,我们可以看到体制环境对社会心理的塑造。


权力的驯化


2012年暑假我去某沿海城市做兼职,老板是做羽绒服的。他经常吹嘘自己和某局长如何如何称兄道弟,还喜欢显摆自己奥运火炬手的照片——花了十万人民币,就为了亮相那几分钟。他有一辆宝马,由于舍不得油费,平时就停在门口供他贴着车轮撇尿,有饭局时就临时聘一名司机载他到应酬地点。据说有一年他出口的羽绒服因为鸭绒检疫不合格,被全部退货,他不得不找人帮忙转内销,否则就要血本无归——这种关键时刻,他更不能保持低调,否则真的会死。


有一个建设局的朋友,在单位里也不算什么实权人物,但名片上一定要把“建设局”三个字做得显眼一些。买房的时候,楼主一听是建设局的,立马给他折扣;好几个开发商都邀请他“入股”,最低年收益24%;头顶“建设局”的招牌,很多企业抢着给他的饭局买单。


根深蒂固的专制传统,使得中国人明白一个浅显的道理——拥有权力就意味着拥有一切;距离权力核心越近,寻租空间越大,安全系数越高。有权力、有关系就要像动物发情一样尽情展示,这样就可以财源广进,步步高升;不敢亮出来等于默认自己不得势,不仅资源无法变现,连现有地位都难保;既无权力又无人脉还想混下去,就得虚张声势,哪怕打肿脸充胖子。


清末时有英国人来中国旅行,看到中国富人留着又长又弯、一尺来长的指甲,“仅仅为了表示自己不是一名体力劳动者”,深以为奇,于是拍照记录。老外哪里懂得懂,这指甲乃是显其势、露其威,明明白白地告诉别人——我是老爷。


有时看到国人在海外漏财被抢劫的新闻,我会无耻地幸灾乐祸一番——老爷们的威风一出国就抖不出来了。


身份缺失的焦虑


几十年来文化和宗教被系数毁坏,国人的内心越发空洞,很多人丧失了识别自我身份的意识和能力——这些热衷于炫耀自己的人,一旦剥去身上的附属品,他们就很难认清“我是谁”,陷入身份缺失的焦虑。


以当今国人的婚恋观为例。


每当电视里出现相亲节目,我总不禁联想到索马里海盗们的无本买卖:几个人凑钱买几支枪一只快艇,绑架路过的货船,获得赎金之后就回家娶老婆——谈恋爱太花功夫,大笔的彩礼最省事。


很多国人将爱情和婚姻理解成简单的“加减法”,执着于一些可供炫耀的表象——此人是高富帅(白富美),所以我很喜欢他(她),我想跟他(她)结婚。但是,其他一些极其重要的细节却往往被忽视——他(她)有没有让你心动?喜欢吃什么?喜欢什么娱乐或运动?是否性无能(性冷淡)?是否抽烟喝酒?睡觉是否打呼?有没有责任心和道德底线?是否了解你的所需所想?………


图式化的描述便于我们迅速了解他人,但是将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如此简单的分类,无疑是粗暴的。一个人首先应该是丰满健全的生命个体,其次才是社会附加的其他角色。忽略其生命本真,转而强调其社会角色,无疑是本末倒置的。

小到露骨的朋友圈自拍,大到浮夸的某某开幕式,中国人的炫耀,暴露的是权力的驯化、思想的虚弱,以及缺乏自我定位的焦虑——这样的集体迷失,大概还要持续很久很久。


苏格拉底如果生活在当今中国,被判死十次大概是不够的——他竟然迫切地渴望每一个人能够认识自己、独立思考,这难道不是该死的大罪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