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聊聊59老伙计的故事 (4)

2017-09-18 少壮军人 中美学者智库


装甲兵是全盘苏军化的代表,这方面我们没有基础,只有老老实实的向老大哥学,人家是从战争中得出的血的教训。所以装甲兵条例条令必须严格遵守,就拿驾驶员发动车这件事说起,因为不按教范规定操作,造成死亡事故。


话说星期天是部队的休息日,早上吃过饭,某坦克分队二炮手为了积极进步,决定到车场保养车辆,当时请假说是到其他连队会老乡,想默默无闻做好事当一次雷锋,谁知这默默无闻却害了他。来到车场门口,哨兵是老乡,没有按照规定进行拦阻没有进行登记就放他进入,他的车是教练车,没有在车库停放而是在车场的一块空地上。此兵带着布和随身带的螺丝刀爬到车体底部,干起清理泥垢和擦拭活。他是太投入了,干了1小时也不休息,这时同车的驾驶员接到用车指示,也来到车场,准备加满油进行坦克交接。驾驶员看车场内空无一人,跳上车打开驾驶窗调整好座椅,没有按规定按警报器20秒,而是直接打机油泵,发动车辆挂挡,这么大的动静,车底的二炮手赶紧大叫:'我在车底!’驾驶员那里听的到,坦克一个原地180度转向,直接开去加油了。可怜的二炮手,当场变成一滩肉酱。直到其他人看到坦克履带沾满肉酱和一路的血印,才知道出事了。如果这个兵请假直接告诉车长或者值班员去车场保养自己的车,就会交代驾驶员,而驾驶员到达车场也一定先找他,或者喊他一声,这样这兵也不会死。再者哨兵有责任,坦克车场站哨值班有严格规定,没有命令和任务,任何人不得进入。就因为是老乡是熟人,违反规定放他进入,结果让他走向不归路。还有就是驾驶员没有按规定在发动车辆前按警报器20秒,提醒一下这个战士也不会死,三个人都违法规定。一死两个军事法庭判刑。当时我们部队经常拿这个故事教育刚刚到坦克分队的新兵,每年如此,目的就是让大家按教范规定做。


还有就是装炮弹,规定右手大拇指必须护住弹丸引信,因为引信有5公斤压力就会引爆整个炮弹,那么全车的一个也活不了,所以平常训练,教员两眼就盯着二炮手的右大拇指,如果你没有按规定护住引信,先是一天线,然后就是大骂:“你不想活可以找其他死法,不要连累全车”。坦克里到处是钢,一旦碰上引信,那力量何止5公斤。当时要求宁可撞掉大拇指,也不能让炮弹爆炸。虽然平时训练是用教练弹,养成好的规范动作,一旦实车实弹,就不会出问题。我们坦克部队每年的战斗射击用的都是榴弹,引信上有延、瞬两个调整位置。一旦调整好,炮弹引信超过5公斤的触碰就会爆炸。第一年战斗射击我装了两个车的炮弹,成绩都是优秀,也是我们连队唯一的两个优秀,一个是我自己的车(连指挥1车连长车)一个车是(连指挥二车指导员车)两个都是炮长成绩,反而连长是良好。当时战斗射击优秀的挂红花拍照片,连队特别给我一个嘉奖,装入档案,那一年我获得3个嘉奖。所以坦克兵形成一种规矩,讲技术讲制度。在坦克分队你的技术差,你就没有好日子过,新兵可以以观后效,如果服役未满,炊事班就是你的归宿,当兵那一个愿意到炊事班,虽然炊事班吃香的喝辣的,但是名声不好,背黑锅戴绿帽看着炮长打炮。是老兵你一别想入党二别想提干,服役期满,赶紧卷铺盖走人。可是技术好,那就是香饽饽,那里都待见。


前文说到摒除从步兵到装甲兵过渡,因为许光达司令员明白这种过渡就会把一些步兵习惯带过来,传统带过来很好,作风带过来不错,但是把一些步兵的习惯和思维带过来,对于一个技术兵种就是一个十分糟糕的事情。许司令看透这一点,从组建初期就以苏军模式苏军教官来训练装甲兵部队,大到训练保养,小到吃饭睡觉,甚至连营房都是按坦克兵的需要而建。


从相关装甲兵资料显示:为了让中国装甲兵在最短时间内熟练操纵苏制坦克,提高中国装甲兵的机械化作战水平。苏联派出10个坦克团的全员官兵,共7000余名,作为教官赴中国,传授坦克操作和装甲兵作战技术,这些苏军官兵与解放军坦克团的官兵一比一配属,共同生活学习,一对一的手把手教授,仅用2个月时间就传帮带出了10个合格的坦克团。


五十年代,队属装甲部队是坦克和自行火炮混编,比如我所在的42团前身是1军2师207坦克自行火炮团:包括一个T-34/85坦克营(3个7车连),一个SU-76自行火炮营(4个4车自行火炮连)营部配属一辆T-34/85坦克,同时团部和指挥连编1辆T-34/85坦克,加上维修连、运输排。全团共有T-34/85坦克24辆,SU-76自行火炮16辆,这种编制与苏军步兵师坦克自行火炮团编制不同,是苏军为中国装甲兵“量身定做”的小团编制。


我们团营区


到了七十年代,由队属坦克部队变成坦克师,又成为甲种师,坦克团的坦克由T-34/85变成59坦克,SU-76自行火炮撤销,从而变成三个坦克营,每个营三个坦克连,每个连8辆坦克。加上每个营一个营指挥排,一个团指挥排,坦克数量大量增加,加上数个直属分队,运输连、特务连、装甲步兵连、通信连、修理连和卫生队,坦克团一个团猛增到一千多人,但是坦克分队人数反而减少。因为原来T-34/85是5人制,而59坦克是4人制。


从营房建设看,就充分体现坦克兵的特点,坦克兵宿舍是以车为单位4个人为一个房间,车和步兵班相同,(车长等同班长,炮长等同副班长,驾驶员、二炮手属于战士),条件设施非常不错,79年到了新疆,每个排还配备了洗澡间。而步兵老大哥的宿舍就完全不同了,我父亲的部队是以排为单位,一个排三十几号人睡在一起,磨牙打呼噜放屁说梦话再加上个别梦游,整个房间晚上热闹着那。遇到是神经衰弱估计自杀的心都有。宿舍不同与坦克兵训练有关,坦克兵各专业训练时间有时不同,一个连队分几波训练是常事,比如驾驶员的夜间训练就比较多,这样彼此打扰就会少很多。尤其睡觉前每个人必须立正站立在自己床前,车长下达命令睡觉,每个人迅速上床关灯睡觉。


我们团窑洞式坦克分队宿舍


同样是连级单位,坦克连队人数比步兵连队人少许多,坦克一个连42人,其中干部有9人。而步兵得一百多。在伙食调剂方面,坦克兵每人每天是9钱油,一个月加起来就是2斤7两油,同时每人每月3斤白糖。除了一部分用于伙食,剩余分发给本人,许多兵就把白糖寄回家。在当时步兵每天0.45元的情况下,坦克兵是0.77元,79年在新疆是1.27。当时一个二级工一个月工资是37元要养活一家人,坦克兵伙食标准是够高的。吃饭前除了唱歌,排队进入饭堂,每个人站立在饭桌自己位置上,值班员下达吃饭命令,迅速坐下拿碗吃饭。这一切都是按条令,按苏军的传授。


我们团营区


“中美学者智库”微信公众号:windsorfort

长按二维码,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加关注

按文章右上角的“中美学者智库”加关注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下面二维码“中美学者视界” 

“中美学者视界”微信公众号:sinousvision

长按二维码,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加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