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第 4 集)- 蔡礼旭老师
“用之當今,足以鑒覽前古;傳之來葉,可以貽厥孫謀”
— 《群書治要》·魏征(唐)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v0336ovtrvk&width=500&height=375&auto=0
净空老法师:传统文化救世宝典《群书治要》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v0157j5aqf3&width=500&height=375&auto=0
《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第四集)
蔡礼旭老师
讲于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贰、臣术
一、立节
历观古今功名之士,皆有积累殊异①之迹,劳身苦体,契阔②勤思,平居不惰其业,穷困不易其素③。(卷二十八 吴志下)
【注释】①殊异:奇特;不寻常。②契阔:勤苦。③不易其素:不改变平时的修养及志向。
【白话】纵观古往今来有功于社会国家的人士,都积累了特异不凡的事迹,他们劳累身体,承受艰辛勤奋思考,平常生活不荒废学业,遭遇穷困也不改其志。
夫贤者之为人臣,不损君以奉佞,不阿众①以取容②,不堕公③以听私,不挠法以吐刚④,其明能照奸,而义不比党⑤。(卷四十四 潜夫论)
【注释】①阿众:迎合多数人。②取容:讨好别人以求自己安身。③堕公:毁坏公义。堕,同“隳”。④吐刚:吐出硬的。比喻畏惧强暴。⑤比党:拉帮结党。
【白话】贤明的人做臣子,不以奉承和花言巧语使君主圣德受到损害,不为求取自己安身而曲意迎合大众,不损坏公义来顺从私欲,不扰乱法纪而畏惧强权。他们的明智能够辨别奸邪;他们的行为符合道义,从不结党营私。
杨震字伯起,弘农人也。迁东莱太守。道经昌邑,故①所举茂才②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③震。震曰:“故人④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卷二十三 后汉书三)
【注释】①故:过去;从前。 ②茂才:秀才。因避汉光武帝名讳,改秀为茂。 ③遗:给予;馈赠。 ④故人:对门生故吏的自称。
【白话】杨震,字伯起,弘农人。迁官东莱太守。赴任途中经过昌邑,以前所推荐的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晋见,到了晚上,王密身带黄金十斤来送给杨震。杨震说:“身为老友的我了解您的为人,而您却不了解我的为人,这是为什么呢?”王密说:“在黑夜里没有人知道的。”杨震说:“天知道、神知道、我知道、您知道,怎么说没人知道呢?”
昔者晋平公问于叔向曰:“国家之患,孰①为大?”对曰:“大臣重禄不极谏②,小臣畏罪不敢言,下情不上通,此患之大者。”(卷二十二 后汉书二)
【注释】①孰:什么。 ②极谏:尽力规劝。古代多用于臣下对君主。
【白话】从前晋平公问叔向说:“国家的祸患,最大的是什么?”叔向说:“大臣重视禄位而不极力规谏,小臣怕获罪而不敢说话,下情不能上达,这是国家的大祸患。”
二、尽忠
人臣之行,有(本书有作行)六正①则荣,犯六邪②则辱。(卷四十三 说苑)
【注释】①六正:一、高瞻远瞩,防患未然,此为“圣臣”;二、虚心尽意,扶善除恶,此为“大臣”;三、夙兴夜寐,进贤不懈,此为“忠臣”;四、明察成败,转祸为福,此为“智臣”;五、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此为“贞臣”;六、刚正不阿,敢诤敢谏,此为“直臣”。 ②六邪:一、安官贪禄,不务公事,此为“具臣”;二、巴结谄媚,曲意逢迎,此为“谀臣”;三、巧言令色,嫉贤妒能,此为“奸臣”;四、巧舌如簧,挑拨离间,此为“谗臣”;五、专权擅势,结党营私,此为“贼臣”;六、幕后指挥,兴风作浪,此为“亡国之臣”。
【白话】作为人臣的操守,实行“六正”就会得到尊荣,触犯“六邪”就会自取其辱。
子曰:“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①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上下下旧有治字,删之)能相亲也。”君臣同心,故能相亲。(卷九 孝经)
【注释】①将顺:顺势促成。将,顺从,尊奉。
【白话】孔子说:“君子在事奉国君,上朝为官时,总想着尽忠职守且认真负责,为天下人谋福利;退朝居家时,总想着补救自身的过失,增进德行学问,以便利益大众。如果国君有美德善行的事,一定顺势促成;对于国君的过恶,一定帮助他匡正、补救,能尽心尽力做到这样,那么君臣上下必能同心同德、相亲相爱。”
书 · 籍 · 推 · 荐
群书治要360 全三册
本书是中国古圣先王修齐治平之智慧、方法、经验、效果的集大成之作,亦是历经千万年考验所积累的文化结晶。这部宝典既能帮助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也能为当今各阶层领导者提供可贵借鉴。对于不同领域、不同身份的社会大众,本书也是修身、治家、处事的智慧源泉。
《群书治要360》系列书,即从《治要》中精选出最精彩、最适合当前社会迫切需要的360小段,加以注解、难字注音,再翻成白话文,每年出一册,便于大家每天学一段;将整套书概括为六条大纲:君道、臣术、贵德、为政、敬慎、明辨;每条大纲下,又归纳了《治要》论述的相关要点作为细目,希望本书的纲目,对于读者领纳《群书治要》全书的精神,亦能有所帮助。目前已出版三册。
点击阅读全文,浏览书籍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