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第 72 集)- 蔡礼旭老师

2017-12-05 居士亭


“用之當今,足以鑒覽前古;傳之來葉,可以貽厥孫謀”

— 《群書治要》·魏征(唐)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v0336ovtrvk&width=500&height=375&auto=0

净空老法师:传统文化救世宝典《群书治要》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a0160ew3lvj&width=500&height=375&auto=0

《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第七十二集)

蔡礼旭老师 


七、礼乐


247.君子曰:“礼乐不可斯须去身。致乐以治心,乐由中出,故治心也。致礼以治躬。礼自外作,故治身也。心中斯须不和不乐,而鄙诈之心入之矣。鄙诈入之,谓利欲生也。外貌斯须不庄不敬,而慢易之心入之矣。易,轻易也。故乐也者动于内者也,礼也者动于外者也。乐极则和,礼极则顺。内和而外顺,则民瞻其颜色,而不与争也;望其容貌,而民不生易慢焉。”(卷七 礼记)


【注释】斯须:须臾、片刻。致:深远详审。治躬:治身,调整身体与言行。慢易:轻忽怠慢。?乐极则和,礼极则顺:《礼记》通行本作“乐极和,礼极顺”。


【白话】君子说:“人不可片刻离开礼乐。深入于乐,是为了陶冶心性;深入于礼,是为了调整身体与言行。一个人的心中如果有片刻不和顺不喜乐,那贪鄙诈伪的念头就会趁机而入。外貌如果有片刻不庄重不恭敬,那轻忽怠慢的念头就会乘虚而入。所以乐是调理人的内心,礼是调理人外在的行为。音乐至善能使人和畅,礼仪至善能使人恭顺。内心和畅而外貌恭顺,则人们望见他的外貌神情,就不会与他抗争;看见他的仪容风度,便不会有轻视侮慢的态度。”


248.礼以导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卷七 礼记)


【白话】用礼仪引导人心,用音乐调和人情,用政令统一人们的行为,用刑罚防止人们的邪恶。礼仪、音乐、刑罚、政令,它们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都是要使民同心(合乎道德),而实现天下大治的理想。


249.夫礼之所兴,众之所以治也;礼之所废,众之所以乱也。(卷十 孔子家语)


【白话】礼乐教化兴盛时,民众就会因此而安定;礼乐教化废弃时,民众就会因此而动乱。


250.中国所以常制四夷者,礼义之教行也。失其所以教……则同乎禽兽矣。不唯同乎禽兽,乱将甚焉。何者?禽兽保其性然者也,人以智役力者也。智役力而无教节,是智巧日用,而相残无极也。相残无极,乱孰大焉?(卷四十九 傅子)


【白话】中国能制伏四夷的原因,是推行了礼义之教。丧失了礼义教化……也就和禽兽相同了。不仅是与禽兽相同,甚至比禽兽更混乱无序。为何这么说呢?这是因为禽兽保持自己的天性不变,人却是用巧智驾驭体力者。以巧智驾驭体力,而没有礼教加以节制,就会巧智日见使用,而彼此伤害无穷无尽。彼此相互伤害无穷无尽,祸乱哪有比这更大的?


251.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与天地并。君令臣恭,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卷六 春秋左氏传下)


【注释】为国:治国。姑:丈夫的母亲,即婆婆。听:听从、顺从。

【白话】礼可以用来治理国家已经(由来)很久了,可以说是和天地并兴。君王美善,臣下恭敬;父亲慈祥,儿子孝顺;哥哥友爱,弟弟恭顺;丈夫和蔼,妻子温柔;婆婆慈祥,媳妇顺从。这些都是礼的内涵。


252.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法能教不孝,不能使人孝;能刑盗者,不能使人廉(廉下无耻字)耻。(卷三十五 文子)


【注释】行法:依法度行事。

【白话】百姓不知道礼义,就不能依法办事。法律能够教训不孝之人,却不能使人有孝心;能够惩治盗贼,却不能使人产生廉耻。


253.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礼义,廉耻不立。民不知礼义,法弗能正也。非崇善废丑,不向礼义。(卷四十一 淮南子)


【白话】民众如果没有廉耻之心,就无法治理好。而不学习礼义,民众的廉耻观念就不会树立。民众不懂礼义,法律也无法使他们行为端正。不推崇善举、废除恶习,民众就不会向往礼义。


254.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言礼非但崇此玉帛而已,所贵者乃贵其安上治民。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乐之所贵者,移风易俗也,非但谓钟鼓而已。(卷九 论语)


【白话】孔子说:“礼啊礼啊,仅是指玉帛等礼品吗?乐啊乐啊,仅是指钟鼓这些乐器吗?(礼的可贵之处,在于能够使上位者安于其位,使下位者受到教化而各得其所。乐的可贵之处,在于能改善社会风俗。)


255.曾子曰:“夫行也者,行礼之谓也。夫礼,贵者敬焉,老者孝焉,幼者慈焉,小者友焉,贱者惠焉。此礼也。”(卷三十五 曾子)


【白话】曾子说:“所谓行,就是实践礼的意思。礼,就是对尊贵之人恭敬,对老人孝顺,对小孩慈爱,对年轻人友爱,对贫贱之人施与恩惠。这些都是礼的表现。”


256.为男女之礼,妃匹之合,则不淫矣。为廉耻之教,知足之分,则不盗矣。以贤制爵,令(旧令作有,改之)民德厚矣。(卷五十 袁子正书)


【注释】①妃匹:指婚配之事。

【白话】制定男女间的礼法、夫妻结合的规范,就没有淫乱之事了。施行廉耻的教化,使百姓知足尽分,就不会有盗窃的事了。以贤良为标准授予爵位,就会使百姓道德淳厚。


257.圣王之自为动静周旋,奉天承亲,临朝享臣,物有节文,以章人伦。盖钦翼祗栗,事天之容也;温恭敬逊,承亲之礼也;正躬严恪,临众之仪也;嘉惠和说,飨下之颜也。举错动作,物遵其仪,故形为仁义,动为法则。(卷二十 汉书八)


【注释】周旋:古代行礼时进退揖让的动作。物:事。③节文:礼节、仪式。钦翼:恭敬谨慎。钦,尊敬;恭敬。翼,恭敬;谨肃。?祗栗:敬慎恐惧。祗,音zhī。恭敬。栗,畏惧。?严恪:庄严恭敬貌。?和说:即“和悦”。?错:通“措”。?形:表现。


【白话】圣王的言行举止,无论奉事上天、侍奉父母、处理政事、任用臣僚,事事都合礼节制度,以彰显人伦大道。恭敬谨慎,敬畏战栗,是奉事上天的礼仪;温和恭顺、敬慎谦逊,是侍奉双亲的礼节;端庄自身,严谨恭敬,是治理百姓的威仪;和颜悦色,慈善仁惠,是对待臣下的礼仪。圣王言行举止,事事都遵循礼仪,所以表现在外的行为都合于仁义,一举一动都可作为众人的榜样。


258.哀有哭踊之节,乐有歌舞之容。正人足以副其诚,邪人足以防其失。(卷十四 汉书二)


【注释】哭踊:古代丧礼仪节。亦称“擗踊”。顿足拍胸而哭,表示极大的悲哀。踊,跳。副:相称,符合。


【白话】(古礼中)悲痛时会有边哭边顿足的礼节,高兴时会有载歌载舞的仪容。这对正直的人来说,足以与他的真诚相符;对偏邪的人来说,足以提防他的过失。


259.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之谓也。至,犹达行。(卷七 礼记)


【注释】至:指通行无阻。

【白话】乐教通行则人人心情舒畅而无怨恨,礼教通行则人人心存谦让而无冲突。君王只要拱手揖让之间,天下就可以无为而治,说的就是用礼与乐来治理天下。


260.乐以治内而为同,同于和乐也。礼以修外而为异。尊卑为异。同则和亲,异则畏敬。和亲则无怨,畏敬则不争。(卷十四 汉书二)


【白话】音乐能用来调治人的内心,使人的情志随着音乐一起变得安和调适;礼仪能用来修治外在行为,使人与人之间尊卑有序。内心安和人们就会和睦亲爱,尊卑有别则会使人心存敬畏。和睦亲爱就不会有怨恨,心存敬畏就不会有争斗。


261.人君无礼,无以临其一(无一字)邦;大夫无礼,官吏不恭;父子无礼,其家必凶。《诗》曰:“人而无礼,胡不遄死。”故礼不可去也。(卷三十三 晏子)


【注释】临:治,治理。胡:为什么。遄:音chuán。迅速。

【白话】君主如果不讲礼义,就无法治理国家;大夫如果不讲礼义,底下官吏就会不恭敬;父子之间不讲礼义,家庭就必有灾殃。《诗经》中说:“人如果不遵守礼义,不如赶快去死。”所以礼不可以去掉啊!


书 · 籍 · 推 · 荐


群书治要360 全三册

本书是中国古圣先王修齐治平之智慧、方法、经验、效果的集大成之作,亦是历经千万年考验所积累的文化结晶。这部宝典既能帮助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也能为当今各阶层领导者提供可贵借鉴。对于不同领域、不同身份的社会大众,本书也是修身、治家、处事的智慧源泉。


《群书治要360》系列书,即从《治要》中精选出最精彩、最适合当前社会迫切需要的360小段,加以注解、难字注音,再翻成白话文,每年出一册,便于大家每天学一段;将整套书概括为六条大纲:君道、臣术、贵德、为政、敬慎、明辨;每条大纲下,又归纳了《治要》论述的相关要点作为细目,希望本书的纲目,对于读者领纳《群书治要》全书的精神,亦能有所帮助。目前已出版三册。


点击阅读全文,浏览书籍详细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