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付嘱丨修行是一场自我的摆渡
修行,是自我生命的选择,我们应当而且必须用生命去投入!任何心意乖张、逢场作戏、迷恋尘缘、玩世不恭的人,终将一无所获,只能上演自欺欺人的闹剧。
修行是追求人生的觉悟、人生的超越,是自我的追求,不是打发时光的休闲活动,不是凑在一起的聚会闲聊,是自我默默地实践,坚定地走自己选择的道路。
现在借佛教之名而大发其财的人,大有人在。更有人把佛教当成自己的职业,一份工作而已。一切以佛教之名而诈骗钱财的名色之徒,难逃地狱之报。我们要心明眼亮,不能盲目追随。以免修道不沾边,恶业沾一身。
修行,就是修自我的心行!真心为之,功不唐捐!难行能行,这就是道心!
心在道,人在俗而离俗;心在俗,虽求道而背道。
无论修行与否,人都在世俗的社会中生活,吃喝拉撒睡,一样不可少。而用心不同,人的思想就不同,境界就不同。
修道,就是清修、寡欲、少取,心境光明、恬淡、知足。而如果心思停留在世俗的物欲豪夺上,那么,口头上、表面上再装扮成修道的样子,也终是背道合尘。
日常生活中,要养成两种基本的修学习惯:一是念佛,二是忏悔。
念佛不仅仅是口头上念几声“阿弥陀佛”,更重要的是时时、事事依佛陀教法去思考,去行动,时时处处做到心中有佛。
忏悔,是我们及时匡正思想,纯正起心动念所必不可少的。凡出现不好的、邪恶、败坏、贪求的等等念头,做了各种不如法的事,当下要立刻忏悔。即使在梦境里做了不好的事,醒来后也要立刻忏悔。唯有如此,心念才能纯净,行为才能无疵。
修行,要修得铁石心肠,又要柔情似水。
修行,不是人情往来,铁石心肠就是是非分明,不给自己因为“人情”的借口,制造堕落和下流的机会。柔情似水,更不是男女情爱多愁善感,而是细密的修行心思,对众生的大爱情怀。
非经磨难无以出离。
无论世间法,还是出世间法,没有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事,修行更是如此。只有经历世间的磨难,只有看透人生的苦痛无常,才会培养自己的出离心、求道心。
凡夫在表相上追逐,圣人在心地上用功,各自取道不同。凡夫和圣人,用心不同,自然用功的方向就不同。
财、运、官等等,世上一切都是一场缘分,有缘分时感觉什么都是有,转眼之间缘分没了就是空,这就是无常。
把暂时的拥有当成永恒,把暂时的快乐当成永远,得则癫狂败则颓废,这正是众生的无知与浅薄。一切的一切,都只是暂时的,有缘则聚,无缘则散。
身受业报苦,心随菩提悦。
圣人与凡夫,有身体的存在必然有身体的痛痒,必然有吃喝拉撒的需要。但众生随业颠倒,而菩萨则随缘安住、心安自在。
往生不一定要开悟,但开悟而往生却能有较高品位。
睿智在平常中显现。
智慧在平常的生活中运用与显现,没有真智慧,必然随业奔逐,随境悲喜。所以,智慧只在平常的生活中,只在起心动念中。
人的修行一定要归于平静而表现平淡。
一个人愿力不够就无法将小情感扩展到大情感,就无法实现人生飞跃。
小情感的本质是自我、是自私自利。愿力不够或没有愿力,就无法真正具有菩萨情怀,悲天悯人,也无法真正修持菩萨道。
对一个人的评价要学会冷静观察,凡夫的习性是在业力的推动下依相取人,依人取法。
凡夫依自己的情感、喜好在评价人,选择对人对事的态度。自己喜欢的人,不好也好,恶事也是好事,这就是是非颠倒,依人取法。这看起来是对别人的态度,其实是自我内心的染污,邪法的体现。
任何人的修行都是在自垒宝塔,多生多世在垒,不可能一下子明心见性。所以,依法修行是很长久的过程,累积足够的善缘功德,方能破迷见真。
没有功德就不会有真善缘,不会有真进步。但进步不是贪求来的,希望一步登天,那是痴人说梦。
安于正见才能转识成智。
没有正见,哪里会有正智。依情感、依喜好待人接物,必然是随业取舍、进退,没有正见可谈。安于正见,心才不会受情惑、情迷而颠倒。
小爱要靠大爱滋养,小爱会使人自私,在关键时刻只爱自己,大爱使人心胸广阔且能使小爱精美。
点击阅读原文 进入居士亭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