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修学的路上,凡事挑境界,挑轻松的、顺着自己意思的,只会愈修愈贪着!

2018-05-01 居士亭书坊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居士亭】

居士亭

不取一毫为己用

惟利天下诸众生

蔡礼旭老师以一颗真诚无私的爱心,将自身深入五千年文化的教育智慧的心得,以及十多年弘扬中华文化、培育人才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大众

至樂無如讀書     至要莫若教子


 

凡事依照经典,依教奉行,这很重要。所以我们为大众服务的过程,是观照自己的心的最好机会。能服务大众、利益大众,生大欢喜,就在工作当中不断扩宽了心量。


师长多次提到刘素云女士。她的修学过程,她的心量,真的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她自己是一个省的处长,官位不小,没有动用关系去帮儿子跟女儿找工作,安排个机会,没有,毫无私心,念念为人着想。她的先生是精神病,她跟先生结婚四十四年。

为什么会提到这一段呢?我们看人家修学修得很好,马上想说,是因为她很幸运,家里什么都很顺,不像我家这么辛苦,缘这么不好。我们太容易给自己找借口了。其实她人生的考验,比我们任何一个人都大,但她从来没有退缩过,也从来没有埋怨过任何一件事、一个人,这是真正的善良。


她为什么嫁给她先生呢?她先生是她高中的同学,同学们跟她讲:“我们班你最善良,某某同学没人照顾,你就嫁给他吧。”公公婆婆那个时候照顾她先生,都病了,两个老人都不知道以后的日子怎么过。结果她对两位老人说 :“我就嫁给你们儿子。”两个老人当场哭啊,说 :“我们怎么可以让你往火坑里跳啊!”以前的人厚道,自己的儿子是这个情况,不愿意再让这个女子受累。


所以在修学的路上,不能贪着境界、挑境界,轻松的、顺着自己意思的,愈修愈贪着。要想提升境界,就要不挑境界,就要在境界当中放下分别,放下执着,这是实学、实修。人太容易顺着自己的意思了,还一套一套地去说服别人。事实上就是随顺自己的分别执着,不愿意安住当下,突破执着跟习气。我们修学这么多年,境界不能提升,就是不能安住当下,历事炼心,很容易就逃避、退缩、找借口。


印光大师老人家,高度的智慧,他的话,不能不冷静去思考、去受持。印祖提醒我们要敦伦尽分,要敦五伦,家庭当中,父子、夫妇、兄弟;出了家门,在社会与人相处,君臣、朋友。

印祖为什么特别重视敦伦尽分?他老人家出家不久,到一个居士家里。这个居士家里个个信佛,婆婆信佛,媳妇也信佛。很有意思的是,各供一尊佛。这一尊是婆婆的,那一尊是媳妇的。桌子很长,放了几尊佛像,媳妇清理的时候,只清理她那一尊佛前面的位置,婆婆那尊佛的前面,她都不帮忙。印祖说,这样学佛,还能成就吗?不造孽已经不错了。为什么?名相上是佛弟子,事实上是不孝的媳妇。大众心里想,原来学佛的连孝顺婆婆都做不到,这个佛不能学。这叫以身谤佛。


相同的,假如五伦不能尽心尽力去做,不管是在家庭,还是在工作当中,我们都没有办法去尽本分。人家一看,学传统文化的,连工作都做不好,这个传统文化不能学。所以做人的根基不牢,很难不以身谤法。所以这些理我们不清楚的话,感觉在修功德,事实上在堕落、在造孽,很可能自己都不知道。很多人动不动说 :“我想出家,我要出家。”师长都说 :“你先把三个根扎好再说。”出家是好事,怎么师长没答应呢?那是真爱护他。


“地狱门前僧道多。”诸位同仁,这句话不好听,但要不要讲?要讲啊。修学最重要的,要听实话,不要听好话。就像《弟子规》讲的,“闻誉恐,闻过欣”,才能够在每一个境缘当中,真正找到自己的问题,提升境界。


我们这一生,要珍惜这个缘,还要时时依教奉行,发菩提心。那什么时候发菩提心?自己的心境跟真正的菩提心还有多大的差距?假如这些问题深入去思考,会感谢每一个境缘,提醒自己的心境还有差距。比方我们服务大众,有没有不耐烦?有没有不高兴?菩提心里面没有不耐烦,没有不高兴。我们跟同仁配合工作,有没有情绪化?有没有控制的念头?有没有对立?有没有指责?一有这种情况,同仁就是我们的善知识,提醒我们差距还很大。


修学要得力,要历事炼自己的心。何处是道场?处处起心动念都是道场。所以,我们学《感应篇》,体会到的道理、经句,一定要放在心上,当下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之中。

   蔡礼旭老师 教学讲座专栏 

蔡礼旭老师 | 处难处之人要有知而无言

蔡礼旭老师 | 老祖宗这些教诲通达人性,值得我们好好的去省思

蔡礼旭老师 | 为什么离婚率这么高?

蔡礼旭老师 | 一个人福报减损,会有哪些具体的表现?

心里有对父母、兄弟姐妹的情绪、怨恨,是心坏了,很难修好!

骄奢淫逸的习性,会给孩子的人生造成什么后果?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 蔡礼旭老师 - 相关书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