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道】红色基因育新人 沂蒙精神铸师魂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师道立信 Author 党委教师工作部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打造属于你我的微空间
关注
八百里沂蒙是片红色热土。革命战争年代,百万沂蒙人民拥军支前,十万英烈血洒疆场。习近平同志指出,在沂蒙这片红色土地上,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沂蒙红嫂的事迹十分感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他强调,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对我们今天抓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人民日报》(2019年01月30日 09版)
前 言
2016年12月7日—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对我校党委教师工作部而言,统筹做好教师思政工作既是本职工作也是核心工作,如何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高校教师上好“育人先育己”这堂思政课;如何搭建导向正确、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特色的教育平台,将面向高校教师的思想教育开展得生动鲜活,是一个值得深思和探索的命题。
“实践是最好的学习,经历是最好的教育”,本着这样的初心和理念,党委教师工作部举办课程思政骨干教师培训班,于4月11日至14日,组织课程思政骨干教师共17人开赴临沂。通过2场专题讲座、2场革命事迹报告会、6个现场教学、2部红色电影教育、举行向革命先烈敬献花圈和重温入党誓词仪式,以及开展学习交流总结活动等,带领老师们深入两战圣地,学思红色文化,践悟沂蒙精神;通过充分运用沂蒙革命区的红色资源和人文底蕴,用历史故事阐释理论,用实地体验启发心灵,用感人事迹激发师德,使对教师的思政教育动起来、实起来,引领教师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修身立德,增强使命担当,同时进一步提升骨干教师的育德意识与育德能力,在教师队伍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共和国的底色永远激荡着鲜红,沂蒙红是这底色中激荡人心、感人至深的一抹。从历史层面看,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主要是在党的领袖和领导集体直接主导下创造,而“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则是在党中央、毛主席的领导和指导下,主要由山东地方党政军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共同铸就,具有鲜明的地方性和群众性。在今天,弘扬沂蒙精神,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鼓舞大众、团结大众、服务大众,习近平总书记到山东临沂视察时强调,“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中共临沂市委党校
在临沂市委党校,学员们先后聆听了中共临沂市委党校副校长杨建中教授的《沂蒙革命光辉历程》、文化科技教研部主任庄纪旭教授的《从沂蒙精神看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两场专题教学,研学在战争中滋生、烽火中煅烧、磨砺中崛起、改革中发展的“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学员们对人民群众的力量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内心的认知,专家们对沂蒙精神深度而细致的剖析,对沂蒙抗战史如数家珍的精彩讲解及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亦给学员们留下深刻印象。
沂蒙红嫂纪念馆教学点
沂蒙红嫂纪念馆是中国唯一一处以普通群众为主题的革命纪念馆。馆内,学员们用心听取了用乳汁救伤员的“沂蒙红嫂第一人”明德英、用双肩抗门板架起火线桥的“沂蒙大姐”李桂芳等多位普通民众踊跃支前的故事,收看《沂蒙母亲和她的儿女们》革命事迹报告,观看影视教学片《沂蒙六姐妹》。革命斗争年代可歌可泣的红嫂事迹,革命老区群众无畏无私的奉献举动,真正触及了学员们的思想灵魂,大家坚信: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教学点、
华东革命烈士陵园教学点
在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和华东革命烈士陵园教学点,学员们观看沙盘演示、文献实物、革命影像等历史资料,了解沂蒙地区重大战役过程,回顾战争年代中革命先烈们浴血拼搏、出生入死的峥嵘岁月,体悟“兵民是胜利之本”的真理。在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的英烈亭前,学员们向粟裕将军墓及革命先烈碑敬献花圈,缅怀他们的英雄事迹,并面对鲜红的党旗重温入党誓词,立志传承红色基因,坚定忠诚信念,接续革命精神。
临沂市规划展览馆教学点、
沂蒙水利建设展览馆教学点
从苦难而顽强的抗战年代中走出,新时代的临沂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地摊大棚式小商品批发市场嬗变为物流之都国际化商城,几十年前人口不足20万的落后小城华丽转型为如今中心城区人口超过200多万的滨水生态宜居现代化城市,一个大美新临沂已从贫困中突围,正在发展中崛起。在临沂市规划展览馆和沂蒙水利建设展览馆教学点,学员们立足新热土,观摩沂蒙精神之花结出的丰硕物质成果,感知沂蒙人民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
东夷文化博物馆教学点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对教师的人文素养提出新的要求,东夷文化博物馆教学点之行,让学员们了解到沂蒙地区的悠久历史及其对中华文明发展进步的推动作用。博物馆内的陈列以时间为序,展示了沂蒙地区的历史变迁,也向学员们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与融合的结果。在浓郁的传统文化教育氛围中,学员们充分感受到沂蒙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底气。
所思所想
陈曦明
金融学院
听了临沂市委党校杨建中、庄继旭等教授的专题讲座、走访了红嫂纪念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等地,观看了由真实事迹改编的《沂蒙六姐妹》等电影,很多老师都感动得热泪盈眶。“孟良崮战役中,牺牲战士的平均年龄仅仅23岁。”这个数字强烈地震撼了我的心灵。参观临沂市规划展览馆、沂蒙水利建设展览馆和东夷文化博物馆,则使我再次震撼于临沂历史人文与现代科技的融合。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师,培训对我的触动极大,我将带着沂蒙精神回到教师岗位,以学生为本,助学生成才!
杨新房
国际经贸学院
此次作为课程思政骨干教师赴山东临沂参加培训,无论是聆听专家的专题讲座、报告,参观红嫂纪念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还是瞻仰华东革命烈士陵园,以及观看《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和她的儿女们》等教学影片等,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讲解员的每一用情至深的讲解都使我深受感动和触动,我们受到的不仅是党性教育,更是人性的教育。许多场景,我都无法控制自己的眼泪。眼泪洗涤的不仅是我们的眼睛,更是我们的心灵。
“水乳交融 生死与共”的党群关系是沂蒙精神的内核,群众路线是我党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获得成功的基石。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亦是如此。党员是什么?党员是群众的带头人,本身也是群众的一员,党员不是独立于群众之外专门领导群众的人,党群本身就是一家。无论哪个时期,党员的职责都应该是为广大群众谋利益。一名党员忘了自己是群众,那就是忘了本;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只为谋取自身利益、获取更多资源,而不是奉献在先,牺牲自我利益在先,那就不是一名合格的党员。
闫锐
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
在临沂党校进行党性教育培训的这些天,有一首熟悉激昂、令人奋进的旋律总在耳畔回想,“你是灯塔,照耀着黎明前的海洋。你是舵手,掌握着航行的方向。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你就是核心,你就是方向。我们永远跟着你走,中国一定解放!我们永远跟着你走,人类一定解放!”这首歌的词曲作者是当时抗大一分校的学员沙洪和刘久鸣,他们创作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一共只用了十几分钟时间,但铿锵的旋律和有着坚定信念的歌词让人闻之难忘,歌曲自创作以后很快传遍了根据地,传唱到全中国,激励着一批批仁人志士和革命群众投入到抗战洪流和解放全中国的战争中去。
一首歌,既是寄托情怀,也是一种宣传教育。经历过临沂地区抗战和解放战争历史的亲历者曾回忆总结到:日本兵抱窝,国民党吃喝,共产党唱歌。党校的教授在授课时也讲:当年的共产党非常重视宣传工作,在深入群众的过程中,总是宣传队打前站,工作队再深入。可见思想宣传在政治工作中的重要性。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宣传在前,宣传正能量,抓紧意识形态主体责任,宣传思想工作在实现中国“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过程中需要有所作为,也必须有所作为。
卫志红
统计与数学学院
非常有幸参加我校课程思政骨干教师赴临沂的培训学习。短短四天,紧锣密鼓的专题报告、影视观摩、学唱沂蒙红歌、聆听红嫂精神、参观孟良崮革命纪念馆等活动,让我们随时随刻感受着沂蒙精神的红色洗礼与浸润熏陶,泪水流了一遍又一遍,沉重的心颤抖了一次又一次,无数的感动与感激充斥着胸膛。杨建中和庄纪旭教授娓娓道来的报告讲解中,我们重温了沂蒙革命光辉历程,深刻认知了“沂蒙精神”;在观摩《沂蒙六姐妹》、“红嫂精神”展厅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受到“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大爱感天地,壮举泣鬼神”的“红嫂精神”;外墙上布满弹壳、地下躺着两千多名牺牲将士的孟良崮革命纪念馆,让我们再次感受无数先烈在枪林弹雨中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精神与厚重的家国情怀。沂蒙精神内涵和底蕴丰富,此次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我在感动之余深受教育,并决心在工作岗位上更好地践行自己的初心与使命。
温建宁
统计与数学学院
踏上临沂这片热土,就踏上了追寻信仰的道路。参观红嫂纪念馆,就坚定了跟党走的决心。“水乳交融、无私奉献”,这是沂蒙精神的精髓,和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都是中国革命的宝贵财富。此次红色之行,深受革命英烈精神教育,深刻理解了党的宗旨和使命。沂蒙精神内涵丰富、价值巨大。“爱党爱军”展示了沂蒙人民立场坚定、信念执着的崇高政治信仰;“开拓奋进”概括了沂蒙人民追求进步、敢为人先的改革意识;“艰苦创业”展现了沂蒙人民在艰难困苦条件下自强不息、隐忍负重的精神风貌;“无私奉献”表明了沂蒙人民顾全大局、自我牺牲的价值取向。这对帮助我们学习先烈精神,搞好课程思政教育工作,培养学生世界观和价值观有极强的必要性和针对性。
张高煜
信息管理学院
中国革命取得最后的胜利,离不开忠厚朴实的沂蒙山区人民的付出,而基层人民之所以愿意跟中国共产党走,是因为我党为人民谋利益、谋解放。正是我党的坚持初心,不忘使命,艰苦创业,党和人民水乳交融,心心相印,才有了党领导下新中国的诞生。
打江山难,坐江山更难。当前国内外经济政治形势复杂,中国面临严峻的挑战与考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有待进一步夯实和提升。作为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的授课教师,我们应该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明辨是非,让学生了解我党从“星星之火”到形成“燎原”之势的曲折道路,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奋斗目标,培养科技强国的思维,为民族复兴尽一份绵薄之力。
严淑
外国语学院
此行的每一场讲座、观影,每一次教学点讲解员声情并茂介绍革命遗址、历史图片背后的故事,都使我倍受感染,内心产生了极大的震撼。沂蒙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沂蒙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用小米滋养了革命,并用小推车将革命推过了长江。”在沂蒙地区,大量普通百姓踊跃支前的感人事迹无不体现着人民群众对共产党的忠诚与爱戴,而这种忠诚与爱戴来源于党对人民利益的维护,是一种真正的军民鱼水情深。作为党员教师,我们应当缅怀历史,反思现实,更要付诸行动,通过深化对沂蒙精神的理解,领悟党群关系及群众路线的重要性,更加明确高校教师的责任与担当。
李鹏
保险学院
作为山东人,第一次到临沂参加培训,学习沂蒙精神,感受颇深。沂蒙人民在战争年代抛头颅、洒热血,涌现了红嫂,六姐妹等很多可歌可泣的英模事迹。战争的历史已经过去,但传统的革命精神不能丢。在新经济时代,沂蒙人民将艰苦创业融入到加快现代化建设中,建设了美丽的临沂新家园,这是沂蒙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和发扬。作为教师,我们应将这种精神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融入到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不但要培育学生的智商、情商,更要培育学生的德商,把思想教育放到育人的首位,作为检验教育是否合格的首要标准,培养具有良好品德,能为当代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大学生。
赵莉
法学院
我们参观沂蒙红嫂纪念馆,观看电影《沂蒙六姐妹》,被这些红嫂事迹深深感动。在战争年代,沂蒙山区的妇女同志,她们承担起照顾家庭和支援前线的重担,送子参军、送夫支前,缝军衣、做军鞋、抬担架、推小车,舍生忘死救伤员,不遗余力抚养革命后代,谱写了一曲曲血乳交融的军民鱼水情!她们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虽然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年的"红嫂"虽然很多都已故去,但她们身上的那种"红嫂精神",从战争时期延续至今。她们受尽苦难,但她们深明大义,心中有大爱,为党、国家和军队无私奉献!作为新时代的党员教师,我们应当牢记历史,延续传承沂蒙红嫂精神,让这种精神从沂蒙山区走向全中国,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人用于奉献、报效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
刘燚
马克思主义学院
沂蒙红嫂的故事,无论是经过艺术加工的电影,还是用方言朴实无华的讲述,都戳中了我的泪点。回忆起来,很久没有被什么感动得哭成这样了。况且,无论是我这个60后,还是培训班里的70后和80后90后,都被红嫂的故事吸引、感动,这说明红嫂精神有超越年代、战争和党派的品质。
首先是忠诚。在一个讲智商的年代里,忠诚很稀缺。连老人摔倒要不要扶都成了问题,人与人之间连最基本的信任都变得稀薄了,何谈忠诚?!触及泪点的有感动,也有对自己生存环境的唏嘘。
其次,是红嫂们的坚韧品格。人到中年,也见识过生活的苦难,经历过一些难熬的黑夜,虽然这些和平年代的痛苦与战火中的苦难是无可比拟的,但是,跨越这些黑夜所要付出的那些忍痛前行、为创造美好生活所付出的不懈努力乃至牺牲等体验,细细想来,与红嫂有很多心灵的共鸣。也正是因为这些共鸣,才更让我觉出红嫂的伟大。
冉宁培
体育与健康学院
“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这是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一句话。沂蒙精神形成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正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践行使命,真正做到为人民谋利益、谋解放,才取得了革命的最终胜利,取得社会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我党与其他国家和政权相比,最大的特色就在于高度重视群众,把人民群众组织起来,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在现代化的今天,时代也赋予了沂蒙精神新的内涵,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始终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高校教师,我更应该将沂蒙精神与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不忘初心、艰苦奋斗、坚定信仰、勇往直前,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孙庆武
后勤管理处
赴红嫂家乡,聆听当年事件,泪目,愿跪之,以示最高之敬;于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内,见密麻之逝者名字,愿深鞠,以昭折服之举。面伟大灵魂,心甚重,多次悬毫,不敢妄书,惧粗浅学识有愧于英灵之伟大。
国军屡战屡败。国军纪律不严乎?“民生”,“天下为公”口号不靓乎?非也。然溃之千里,何也?官兵“言”“行”于利益面前割裂,失去民众信任,此为祸之萧墙也。沂蒙人民以己之死换吾党吾军之生,盖因吾党吾军以己之死捍卫人民为先,让利于民也。
由此反思,吾校之党员教师及管理干部应当何如?面利益荣誉,能淡泊否?政策之制定以“人民”利益为先否?育人之前能先育己否?
思之,赴革命老区,受红色教育,涤思想灵魂,许为一法。
许冰
党委宣传部
任何事业的成功都有一个思想的原点,具体的政策和做法都是从原点的思想生发出来的。我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功都来源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原点,任何时期皆是如此。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临沂革命根据地沂蒙精神的形成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结果。刘少奇同志曾在《群众运动问题》报告中指出:脱离群众是共产党员最危险、最严重、最应该受到责罚的事情。无论哪一个党员,也无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工作,都应当十分注意做群众工作。沂蒙根据地后来取得的成功和党更用心的开展群众工作息息相关。对我们而言,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基于这一点,多想想是为谁做工作,是依靠谁,取决于谁,工作的重点就容易抓了,难点也容易解决了。
蒙山高,沂水长,沂蒙是一座人民精神铸就的山,亦是一条军民情深流传的河。在山东临沂的四天,学员们与沂蒙历史对话,受到了一次生动而全面的红色教育,大家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筑牢立身之本、夯实从政之基”重要指示的内涵和意义,深刻感悟了“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深化认识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使命、责任和担当,在举国上下奋力拼搏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决心以沂蒙精神守望时代信仰,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努力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汇聚更加蓬勃的力量!
文字/赵阳子、课程思政教学骨干培训班全体学员
摄影/许冰、陈凯等
责任编辑/张嘉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