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创新高职林业类重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依托辽宁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重点建设项目,以“校企共育、场校融合、林(工)结合、学做一体”为准则,着力在林业技术、园林技术、木材加工技术、森林生态旅游、园林工程技术等5个重点专业(群)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以二级院系为主体,建立了“校院两级、内外双层、四元统合”的专业教学保障体系,并实行试点制度,先试先行,成效明显,有力推动了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学院正门 标本陈列
林业技术实训中心 林盛基地
操场
一、创新思路
大力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是有力保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重要切入。近年来,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以5个重点专业(群)为试点,依据现代林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林业与专业特色,积极探索高职林业人才培养规律,创新校企共育、场校融合、林(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系统构建适应培养模式改革的专业内涵体系,全面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二、具体措施
(一)建立校企互动、场校融合长效机制,探索凸显行业特色、高职特色和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1.“校场共育、产学结合、岗位育人”重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林业技术专业依托全国高职最大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占地六万亩的学院清原实验林场“后场”优势,共建了“场中校”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和“校场共育、产学结合、岗位育人” 的人才培养模式。由专业教研室和学院实验林场以及校外实训基地共同承担林业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任务,实现“校场共育”;根据林业生产的季节性要求,安排教学计划,实现“产学同步”;学生在第三学年以学生和员工双重身份顶岗,实现“岗位育人”。
2.“灵活订单式”重点专业培养模式
木材加工技术专业主动对接市场需求,依托鞍山职教城深化校域合作和政校企行四方合作办学,与中国圣象集团等30余个规模企业成功实施“2+1”订单式、“1.5+1.5”订单式、“先招生、后订单”、“集散式订单”等多种灵活的订单培养模式,以木材行业典型产品为载体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实现了产教融合。
3.“两主两强”重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园林技术专业以园林行业对人才发展需求为依据,与园林行业企业共建“两主两强”人才培养模式。即课程体系以岗位课程为主体,教学模式以教、学、做一体为主体;全程强化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并在第五学期实行专业细化,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就业方向,选择其中一个重点专业方向进行强化培养,即强化某一具体岗位的能力培养,做到了零距离上岗,同时也保证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4.“订单式411全程职业化”重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森林生态旅游专业深化“订单式411全程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前4个学期学生校内学习与实践;前“1”即第五学期学生生产综合实训;后“1”即第六学期学生顶岗实习并实现顶岗与就业对接。订单企业全程参与学生录取、人才培养方案制定、项目课程体系开发、优质核心课程建设、企业顶岗实践,接纳学生就业。
5.“随工随学、版块移动”重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根据园林工程的施工季节性和时间、项目的变动性,随时随地、随着项目进行学习与实践;随着企业园林工程施工的时间不同、园林工程项目不同而移动不同的学习能力版块,突破固定时间必须固定教学内容的传统模式,创建了具有园林工程技术岗位群特点的“随工随学、版块移动”人才培养模式。
(二)紧紧围绕高职人才培养的变化和需求,动态开展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育人成效明显
1.“工作室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
试点单位:园林学院,“砺石工作室”隶属于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学院,以沈阳绿都景观设计有限公司为长期合作育人伙伴,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品牌学生为根本目的,以“园林景观设计”为主要培养方向,以“现代学徒制”为基本培养模式。学校投资20余万元筹建工作室基础设施,指导教师(师傅)为来自园林学院的10名专业教师。工作室通过专业技能大赛和教师推荐两种形式选拔品学兼优的学生进行学徒制培养。目前累计培养学徒22名,其中,荣获全国职业院校园林景观设计技能大赛一等奖等国家级奖项2项,荣获辽宁省林业行业景观设计大赛一等奖等省级奖项5项。
2.“学生职业技能及综合素质一体化”特色培养模式改革试点
试点单位:建筑学院。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与职业技能全面培养,学院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探索实施了“学生职业技能及综合素质一体化培养模式改革”,将综合素质培养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一套专业能力训练与综合素质培养、课上与课下合二为一的“整合型特色培养方案”。在培养方案的“第二课堂”模块设置了三个培养领域,包括大学生行为引导活动领域、大学生文化活动培养领域、大学生专业素质提升培养领域;在三个培养领域下,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开设了“素质拓展训练、社会服务理论与实践、专业技能大赛”等19个活动项目,分必修项目和选修项目,每个活动项目均赋予相应学分,项目实施以学生为主体,辅导员为主导,最终统一进行分项目考核,计入毕业总学分。该项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的统一。
3.“拔尖人才”特色培养模式改革试点
试点单位:旅游学院。旅游学院以酒店管理专业为试点,成立了“拔尖人才班”,面向2014级酒店管理专业香格里拉集团订单班、希尔顿集团订单班、凯宾斯基集团订单班选拔学员。入学后,经过各酒店人力资源总监的面试及英语考试,按照总分录取前20名进入拔尖人才班。拔尖人才班以“411全程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为母版,同时以“私人订制”的先进理念为灵感,根据拔尖人才班学生的特殊能力素质,为其量身定制了一套专门的特色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根据酒店管理专业面向的五大职业岗位重构工作导向课程体系;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强调“校企共育”,校企优秀专家共同参与授课和指导;在动态管理方面,根据学生学习成绩采取末位淘汰。通过试点,拔尖人才班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外语水平等均提升明显。
4.“巧匠俱乐部”(学徒式)特色培养模式试点
试点单位:木材工程学院。木材工程学院成立“巧匠俱乐部”,以俱乐部为课堂、以真实的生产项目为载体,以真实产品为纽带,创新学徒式培养模式。以2015年为例,由3名专业教师及2名实验员作为师傅,带领通过师徒双选成功进入俱乐部的12名学徒,共同承担了鞍山职教城管委会宾馆60个房间的家具生产项目。从现场量尺、设计CAD家具摆放平面布置图、分组完成设计图纸,到征求客户需求、改进设计图纸、分组制作家具、现场安装家具、客户最终验收等全部环节,均由教师(师傅)指导,学生(学徒)独立完成。学生通过学徒式培养模式和以产品为纽带的项目实施,真正掌握了家具设计、生产、安装的整个环节,提高了实践技能。学院以“巧匠俱乐部”创新实践经验为基础,成功申报了全国首批百所现代学体制试点单位。
(三)构建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重点专业(群)内涵发展体系,促进专业内涵和人才培养质量双提升
1.构建基于生产过程、双证融通的项目化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构建是人才培养方案创新的关键。5个试点专业(群)根据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构建了基于生产过程、双证融通的项目化课程体系,将职业岗位技能标准纳入教学标准,学生职业技能证书考核培训纳入专业教学计划,职业技能大赛成绩纳入学分,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提升。
2.开发基于林业类生产过程的项目化课程
课程是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主要载体。学院各重点专业结合林业企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积极开发基于生产过程的项目化课程;加强专业和课程资源建设,建立数字化的工作任务项目库。林业技术专业被评为为数不多的全国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林业种苗生产技术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3.制定系统完备的重点专业人才培养规范与教学标准
按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系统完善了重点专业教学各环节质量标准,校企共同开发重点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方案6套、优质核心课程标准18门等教学软资源146万字,设计出版了教学做一体化特色教材21部。
4.实施学生主体、教学做一体的教学运行模式
教学实施是培养模式实践的路径。学院以“百强课改”大型课改项目为创新载体,不断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即在重点专业中遴选100门课程分3批系统实施了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的项目教学,95门试点课程通过质量验收,覆盖21个专业(方向),51个教学班,近3000名学生直接受益,极大地提高了全院教学质量。
5.建设适应林(工)学结合需要的师资、基地和质量保障体系
为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学院以全院337名专兼职教师为培训对象,历时4年,先后分3期开展了全院性的“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与测评”,系统完成了重点专业(群)154门课程的项目化改造和整体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突破了教师“三力不足”(动力不足、能力不足、精力不足)的人才培养制约瓶颈,极大地提升了教师的职教理念和职教能力。学校与行业企业联手,共建生产性、开放式、多功能、共享型实训基地,拥有校内外实训基地170个,为校企共育、场校融合、林(工)结合、学做一体培养模式实施提供了真实的职业情境。
三、实施效果
(一)解决了制约林业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诸多瓶颈问题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成果解决了学校与林场脱离,教学与生产脱离,任务与岗位脱离,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脱离,学业与就业脱离等培养机制和模式问题;解决了高职林业类重点专业人才培养标准、教学标准建设不完善,模式方法陈旧,软硬件配套条件建设与林(工)学结合人才培养需求不匹配等问题。
(二)全面促进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通过创新培养模式以及加强专业配套建设,5个重点专业(群)培养了大批“技能强、素质高、后劲足”的技术技能人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职业综合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显著增强,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升。重点专业学生就业率平均达到95%以上,就业单位满意率98%以上,专业对口率80%以上,双证书获取率100%;64个项目、199人次在国家及省级专业技能大赛中获奖;魏京龙等5名同学荣获全国林科“十佳”毕业生称号,26名学生荣获全国林科优秀毕业生称号,是全国林业高校中的唯一。由于人才规格质量与产业需求对接程度高、信誉好,特别是近5年来订单培养的毕业生2708人,每年供不应求。
(三)大幅提升了学院专业建设水平和内涵发展能力
近年来,通过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系列举措,学院质量工程和内涵水平大幅提升。其中,林业技术专业实力雄厚,在全国同类专业中引领地位突出;园林技术、木材加工技术、森林生态旅游等专业特色鲜明,在全国同类专业中地位领先。全院拥有教育部、财政部支持专业提升服务产业能力重点专业2个,行业重点专业2个,省级示范(品牌、对接产业集群)专业13个;拥有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林业局精品课3门,省级精品课11门;拥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省级优秀专家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专业带头人5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拥有国家重点建设实训基地3个,行业重点建设实训基地1个,省级实训基地 8个。学院在先后两轮省级示范校遴选中均拔得头筹,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水平居于全省高职院校和全国行业同类院校前列。
(四)有力提高了学院整体办学质量和示范辐射能力
学院被评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全国首批百所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辽宁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辽宁省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示范校,是全国林业行业类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全国林业行业关键岗位培训基地、全国林业科普基地、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高职课程模式及教学内容改革研究优秀基地;是全国林业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单位、教指委森林资源分委员会主任单位、中国(北方)现代林业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全国高职教育研究会文化育人与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委员会主任单位等,省内示范辐射影响广泛,行业引领作用突出。
四、创新性与特色
在实践创新方面,深化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职教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要求,创新构建了“校企共育、场校融合、林(工)结合、学做一体”的林业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完善了高职林业专业内涵体系,全面凸显了行业特色、高职特色和专业特色,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效果显著。对高职院校,特别是涉林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专业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
在理论创新方面,出版了系统探索我国林业类重点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策略的3部专著和4部成果集;编制的林业重点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等系列标准成为我国林业职教系统中最早、最完整、最详尽的一批项目化教学改革系列方案,填补同类空白。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等省内外30余所职业院校来校考察学习成果亮点,对其他同类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具有较强的借鉴推广价值。
(案例来源:辽宁教育研究院科研案例库;案例提供: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案例执笔:徐岩)
本期执行编辑:郭研;责任编辑:王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