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亚东,薛海平|我国教育管理研究热点的追溯——基于《现代教育管理》(2009-2016年)的文献计量和共词分析
近年来,教育领域开始涌现出一些亟待解决的新兴问题,如教育供给侧改革、教育生态化建设、教育集团化等。对近年来广大学者在教育管理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的追溯,可以给我们提供更多的解决教育管理中新问题的经验,进一步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学术期刊作为学术研究成果传播的主要载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某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在我国与教育管理直接相关的主要核心期刊有《高校教育管理研究》《现代教育管理》《教学与管理》和《中小学管理》等。《高校管理研究》主要刊发高等教育管理方面的研究成果,而《教学与管理》和《中小学管理》是基础教育领域的核心期刊,刊文基本上不涉及高等教育和高职教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现代教育管理》作为综合性教育管理方面的核心期刊,其刊文覆盖幼儿教育、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各个层次的教育研究成果,在教育管理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通过《现代教育管理》2009-2016年刊文的文献计量统计和关键词共词分析,对我国教育管理研究的热点进行梳理和展望。
通过中国知网对《现代教育管理》2009-2016年刊文进行检索,共搜集到文献2944篇,除去来稿须知、公告声明、广告等,有效文献为2809篇。本文重点对论文的作者、单位、基金、关键词和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统计以反映出教育管理研究近年来的研究主体、研究区域和研究热点等。
本文使用Bicomb共词分析系统和Spss21为主要研究工具,通过中国知网下载相应文献,使用Bicomb共词分析系统对关键词、作者、基金和单位进行计量统计和矩阵数据提取,并将提取的关键词生成词篇矩阵数据,导入Spss21中进行距离相关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对数据进行深入挖掘。
(一)2009-2016年文献统计
《现代教育管理》(2009-2016年)8年间共刊文2809篇,年均351篇。其中2009年最多,刊文数为447篇,所占比重为15.9%,其次为2010年,刊文数为426篇,所占比重为15.2%,而2016年所占比重最低为9.8%,文献数为274篇。从图1可知,《现代教育管理》刊文情况呈现出逐年递减的趋势,这与期刊更加注重载文的质量(由数量向质量的转变)有关,这从表1载文所属基金项目情况的分布逐年上 39 37698 39 14689 0 0 4399 0 0:00:08 0:00:03 0:00:05 4400升,可以得到一定的验证。
图1 《现代教育管理》2009-2016年刊文情况
(二)刊文所涉基金项目情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基金等全国性重点基金所资助立项的课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目前该领域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
由表1可知,2009-2016年《现代教育管理》刊文涉及的基金资助项目的论文数呈现出总体上升的趋势,总篇数为1807篇,所占比例为64.33%。涉及基金资助的论文所占比重从2009年的43.85%上升到2016年的90.15%,8年间其比重提高46.3%,以年均5.8%的增速提升。而在2016年期刊刊文共274篇,涉及基金资助的论文数为247篇,所占比重高达90.15%,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现代教育管理》刊文更加注重研究成果的质量,刊文实现由数量向更高质量的转变。
根据中国知网统计的数据,《现代教育管理》在所涉及的百余种基金项目类型中位居前三的依次是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255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87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3项),共365项,占所有项目论文的比重为20.2%。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国家级且具有较大权威性的立项项目论文在《现代教育管理》刊文中占据主导地位,也反映出《现代教育管理》对重大研究成果和刊文质量的重视。
表1:《现代教育管理》2009-2016年基金项目论文情况
注:表中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期刊统计与评价对《现代教育管理》基金资助论文的数据统计。
通过对我国教育管理研究的主体进行统计分析,能够对我国教育管理研究的作者、研究单位和地域分布进行描述统计,以此得出谁在研究教育管理以及我国教育管理研究的主要阵地和主要研究区域。
(一)作者分布
利用Bicomb共词分析系统的共现分析功能对2809篇文献的作者进行数据提取,其具体分布情况详见表2。其中4篇以上的作者共有40人,10篇以上的作为有3人,依次为邬志辉(13篇)、葛继平(13篇)、林莉(10篇),5到10篇的作者人数为23人,以上作者对我国教育管理问题研究和探索较多,研究成果相对比较突出,对我国教育管理研究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表2:《现代教育管理》(2009-2016年)高频作者分布
(二)研究单位分布
使用Bicomb共词分析系统对《现代教育管理》2009-2016年的2809篇文献的作者单位进行数据提取,其具体分布详见表3。由表3可知,2809篇论文共涉及到773个单位,其中师范院校105个,所占比重为13.58%。根据单位出现的频次进行排序,出现频次在20次以上的单位有23个,总频次为1128次,所占比重为34.73%。而出现频次最高的3个单位依次是沈阳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均为师范院校,另在出现频次前10位的单位中有7个是师范院校,在出现频次20次以上的23个单位中师范院校的比重为47.83%,占据11个席位。由此可知师范院校为我国教育管理研究的主要阵地。
表3:论文涉及的研究单位情况
(三)研究地域分布
通过对作者单位所在地的统计,可以了解我国教育管理研究的主要地域分布情况,详见表4。由于涉及单位较多,本文对出现频次在5次以上的单位进行了地区归属,共有142个单位,涉及到24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出自辽宁、江苏和北京的教育管理研究的论文数位居前3,约占总数的47.89%,为教育管理研究的主要区域,另外浙江、湖北、广东、上海和重庆等地教育管理研究也较为活跃。
表4:论文涉及的地区情况
通过对《现代教育管理》近8年2809篇文章的关键词和10个研究主题的统计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我国教育管理研究近年来的热点问题和研究趋向。
(一)关键词分析
使用Bicomb共词分析系统对2809篇文章进行关键词提取,共提取关键词5992个,词频总数为10657次,词均1.78次,再对5992个关键词进行词频统计得出词频范围为1-170。由于关键词较多,本文只对关键词词频次大于15的高频关键进行提取,具体情况详见表5。
由表5可知,词频大于15的高频关键词共有55个,占关键词总数的0.92%,其词频数合计为1559次,占总词频数的14.63%,词均28.35次。关键词是文章研究主要内容的体现,对关键词的统计可以反映出论文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1]。由关键词可以看出2009-2016年《现代教育管理》刊文所关注的教育管理中的热点问题,位于前10的依次是高等教育(170)、高校(94)、大学生(71)、高职院校(50)、大学(46)、职业教育(44)、教育政策(42)、美国(36)、教育公平(35)、影响因素(35)。这一统计结果与杨海燕(2015)基于CSSCI来源期刊对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热点的分析中得出的前20个关键词有5个是重合的,其研究的主要是高等教育管理,而本文的研究覆盖各个教育层次,因此可以认为本文根据《现代教育管理》提取的关键词在教育管理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表5:教育管理研究高频关键词情况
2.高频关键词相异矩阵
为更准确地分析各高频关键词间的内在联系,本文将提取的高频关键词数据导入Spss21中,得出词频数前10的高频关键词相异矩阵表。由表6可知,《现代教育管理》关键词词频前10的高词频相异矩阵中,各高频关键词间的关联性较好,以“高等教育”为例,各高频关键词距离高等教育的距离由远到近依次为大学生(1.000)、大学(1.000)、教育政策(1.000)、高校(1.000)、美国(1.000)、教育公平(1.000)、影响因素(0.963)、高职院校(0.872)、职业教育(0.963)。这个结果表明研究者在进行高等教育论述时更多将其与大学生、大学、教育政策、教育公平等联系在一起,而较少与高职院校、影响因素等联系在一起。究其原因,主要是近年来“双一流大学”建设的提出,高等教育研究较为活跃,且主要以一流大学建设的评估政策、人才培养等为主要研究内容。在教育管理研究中,研究者在论及“高校”时更多将其与“大学生”“高等教育”“大学”“教育政策”和“教育公平”联系在一起;在研究大学生时多与“职业教育”“大学”“教育公平”等关联起来,而较少与“教育政策”等联系起来;在高职院校研究方面,研究者较多地将其与“职业教育”“教育政策”等关联起来论述;在“职业教育”研究方面更多地讨论其“影响因素”“教育政策”等。
由表6高频关键词相异矩阵可知,在选取的前10个高频关键词中,“教育政策”与其中7个关键词密切相关,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教育管理近年来比较侧重教育政策方面的研究。“高校”和“大学”均与其中6个关键词关联密切,这与我国目前实施的“双一流”建设相对应。
表6:高频关键词相异矩阵(部分)
3.高频关键词的多维尺度分析
多维尺度分析(MDS)是一种可以帮助研究者找出隐藏在观察资料内的深层结构的统计方法,一般认为处在第一象限的关键词与主题联系最为紧密,处在目前研究的中心;处在第二象限的表示对整个研究具有一定的潜力,有待学者去进一步研究;处在第三象限的表示已有研究内部联系较为紧密,已有部分内容进入研究;处在第四象限的表示处在研究网络中心的边缘位置,重要性较小。本文使用MDS分析方法对55个高频关键词进行分析,根据各关键词散落的象限位置,判断出哪些关键词是目前热点、哪些是已经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研究热度开始下降、哪些处在研究的边缘等深层结构问题。[2]根据Spss多维尺度分析结果显示,Strees=0.027,RSQ=0.978,拟合度较好,可以很好地反应出各高频关键词间的学术联系状况。MDS结果如图2所示。
从图2可知,目前我国教育管理研究的热点主要为高等教育管理中的学校建设与发展、教育改革与治理、人才培养与人力资本开发等方面[3][4][5],我国建设“双一流”大学政策的出台很大程度上引领了广大学者加入到高校建设和学科发展的研究中,促成了学校建设与发展的研究热点,随着“治理”一词在教育领域中的使用,教育治理取代教育管理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6][7]。而具有很大的研究潜力需要研究者进一步研究的主要是教育治理结构、创新创业、学前教育等方面[8][9][10]。近年来我国加大学前教育的投入,“学前热”开始出现,但目前学前教育的研究主要以教学和课程改革以及师资培养为主[11][12],对于学前教育的学制模式和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研究较少,因此具有进一步研究的潜力。2015年2月10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因此在国内掀起了一股创新创业研究的热潮,而对于创新创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创新创业的课程设置、政府及高校和学生在创新创业中的角色定位、创新创业的发展模式和机制建设等方面[13][14],但对于创新创业的经费保障机制、人员培养和创新创业的核心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较少,有很大的研究潜力。对于民办教育、教育管理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困境等方面的研究比较冷清,处在研究的边缘,而教育管理自身学科建设研究的缺少不利于教育管理理论基础的创新,影响其长远发展。
图2 《现代教育管理》刊文的研究热点知识图谱
(二)研究主题分析
本文根据《现代教育管理》所设栏目并结合其他资料,将教育管理研究的主题划分为学校建设与发展、人才培养与人力资本开发、教师与学生管理、教育制度改革与治理、教学管理、教育管理学科建设、教育政策与法规、教育督导与评价、教育财政与资源配置和德育管理10个方面[15]。由表7可见,各研究主题在时间分布上也是逐年下降,与刊文的总体分布保持一致,这说明了我国教育管理研究近年来研究的趋势较为稳定,各主要研究主题没有出现较大的波动,教育管理关注的热点问题比较稳定和集中。
在教育管理研究的10个主题方面,学校建设与发展研究论文所占比重最高,达到17.37%,论文数为488篇,其次为人才培养与人力资源开发研究论文,数量为456篇,所占比重为16.23%,位居第三的为教师与学生管理研究,文献数为420篇,所占比重为14.95%,而关于德育管理的研究最少,论文数为114篇,所占比重仅为4.06%。德育建设是学生价值观塑造和师德建设的重要部分,德育管理研究的不足不利于社会核心价值观在教育领域中的传播。教育财政与资源配置更多的涉及到教育经济学,因此在教育管理研究的领域对此关注较少。根据表7各研究主题的文献数量我们可知,学校建设与发展、人才培养与人力资源开发、教师与学生管理等为我国近年来教育管理研究的热点主题,而这一结果与上文提到我国教育管理研究的高频关键词反映出的研究热点相一致。
表7:《现代教育管理》各研究主题历年论文分布情况
根据上文中对《现代教育管理》近8年2809篇文章的计量分析,可知发现我国教育管理研究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我国教育管理研究更加注重现实问题,以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为研究方向。随着国家“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规划的提出,在此影响下广大教育管理研究者关注如何建设“双一流”以及其内涵、机制和本土化等方面研究[16][17][18][19],因此和“双一流”建设直接相关的“高等学校”“高校”“大学”“现代大学制度”“教育政策”等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在李克强总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我国掀起了创新创业研究的热潮,教育管理研究也与之相一致,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创新”等成为研究的热点[20][21][22]。这很好地反映出我国教育管理研究的时代性,即从社会现实出发,努力探索和解决当前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是研究主体集中,研究地域分布不均衡。由上文可知我国教育管理研究的主要阵地以师范大学为主,其他类型的高校对于教育管理的研究较少,教育管理研究阵地的过于集中不利于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的发展。教育管理研究在地域上主要以辽宁、江苏、北京、浙江为主,本文选取的《现代教育管理》的主办单位为辽宁教育研究院,因此辽宁位居第一显示出该刊的地域性,这与国内多数期刊存在相同的现象。另一方面,江苏、北京和浙江均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教育科研经费投入大,科研成果数量多且具有前瞻性,这反映出教育管理研究与地区经济建设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但也反映出我国地区间高校发展的不均衡。
三是教育管理研究国际化与本土化并重[23]。我国教育管理研究在国际化上主要以研究美国著名高校办学特征、高校评估、制度改革等方面为主,因此在高频关键词中“美国”位居第8位,且“美国”“国际化”等均为研究的热点[24][25],这与我国“双一流”的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教育管理研究在高校去行政化、应用型高校的建设、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等方面进行了很多的探索,但在教育管理理论研究方面主要以国际化为主,本土教育管理理论研究较少,因此我国教育管理研究在引进国外教育管理理论时应加大比较研究,不能盲目吸收国外理论,要认真对比理论来源国与我国的政治、经济和传统文化等各方面差异,寻找对理论进行本土化的依据[26]。
四是应加强教育管理自身学科建设。根据上文统计我国教育管理在自身学科建设上的研究较少,主要研究仍以介绍国外管理学理论或者学科建设的经验为主,而扎根于教育学的教育管理理论的创新较少,学科理论基础的缺少和学科建设创新发展的不足不利于学科的长远发展。究其原因:一是我国教育管理研究的对象和学科性质一直处在争论中,这导致教育管理研究的各派别各自为战,研究“混乱”不利于观点的融合[27],二是相应的学科交流平台较少,我国在教育管理方面比较大型的学术交流活动就是一年一度的中国教育管理学大会,其他类型的学科交流平台和学科知识库建设较少。在学术期刊上,缺少教育管理方面综合性比较强的期刊,在我国核心期刊中和教育管理相关的期刊一类是高校管理,一类是中小学管理,而相对比较综合的《现代教育管理》刊发高等教育管理类的文章较多,因此建设综合性较强的教育管理类期刊对于教育管理学科的建设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2]郭文斌,方俊明.关键词共词分析法:高等教育研究的新方法[J].高教探索,2015,(9):15-26.
[3]张宏宝.“中国模式”高等教育分层治理的理论框架及模式选择[J].现代教育管理,2016,(3):15-19.
[4]王章豹,俞一珍.我国高等教育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相关性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6,(3):25-31.
[5]李红卫.我国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研究述评[J].现代教育管理,2016,(8):56-61.
[6][19]罗向阳.“双一流”建设:误区、基点与本土化[J].现代教育管理,2016,(10):12-17.
[7]李威.“双一流”动态建设机制研究——德国“卓越倡议”计划的启示[J].现代教育管理,2016,(6):26-31.
[8]吕丹.文化转型期大学治理结构的问题与调适[J].现代教育管理,2014,(4):59-64.
[9]易高峰.创业型大学的内涵与基准[J].现代教育管理,2013,(11):6-9.
[10]杨海瑶.学前教育的公平理念及其实现路径——基于学前教育法的思考[J].现代教育管理,2012,03:40-44.
[11]邹小婷.基于全程实践与反思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探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6,(2):66-71.
[12]沙莉.立法保障高素质学前教育师资:美国经验及启示[J].现代教育管理,2015,(10):124-128.
[13]武巍.多维主体视阈下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面临的困境与机制构建[J].现代教育管理,2015,(3):115-118.
[14]李元元.开放环境下的研究型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华南理工大学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教育管理,2011,(5):98-101.
[15]陈孝彬,高洪源.教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5-35.
[16]徐吉洪. 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运动思维”[J]. 现代教育管理,2015,(1):63-67.
[17]李威. “双一流”动态建设机制研究——德国“卓越倡议”计划的启示[J]. 现代教育管理,2016,(6):26-31.
[18]张伟,徐广宇,缪楠.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内涵、潜力与对策——基于ESI学科评价数据的分析[J]. 现代教育管理,2016,(6):32-36.
[20]徐波.约束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制度因素[J].现代教育管理,2009,(8):51-53.
[21]郗波.高校创新教育的时代诉求及其理性思考[J].现代教育管理,2013,(7):40-43.
[22]石贵舟,余霞.基于“互联网+”的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J].现代教育管理,2016,(1):7-12.
[23]程凤春.教育管理理论的本土化与教育管理理论的国家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2):22-23.
[24]马毅飞,谭可.美国国际教育政策的战略走向——基于《美国教育部2012-2016国际战略》的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5,(6):62-66.
[25]陈越,王余生.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历程、动因和走向[J].现代教育管理,2016,(8):68-73.
[26]蔡灿新.教育管理学研究的主题、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走向——近十年教育管理研究的文献梳理与分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1):5-8.
[27]李旭.反思与构建:21世纪初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的新选择[J].现代教育管理,2012,(7):13-17.
本期执行编辑:王晓卉;责任编辑:王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