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奕俊,王婧遐|基于教育基尼系数的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效率评价
摘 要
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是影响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对中等职业教育生均教育经费、生师比、生均计算机拥有量等指标为基础的教育基尼系数测算显示,总体上我国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情况逐年改善,但与普通教育相比,正朝不利的方向发展;地区间的差异也缓慢增加,逐渐背离合理的区域;东部地区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效率优于中西部地区。需对职业教育供给侧进行改革,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
自2000年以来,我国职业教育的规模快速扩张。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例,2003-2013年间,在校生数量翻番,接近普通高中在校生规模。这一期间也是职业教育投入快速增加的时期,中等职业学校经费投入从2003年的364.084亿元迅猛增加到2013年的1948.752亿元,累积增幅达535%[1]。在职业教育规模与资源投入双双快速增加的背景下,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与合理性成为关注的焦点——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总体状况随时间如何变化?不同地区间的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是否均衡有效?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资源分配的合理性如何?
近年来,关于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研究中,教育经费投入作为资源输入端的源头是学者们分析资源配置时最常用的指标,例如朱德全(2013)认为经费投入是职业教育的重要支撑,也是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保障[2]。鉴于教育资源配置分析涉及教育的有效性与合理性,是一项综合性考量,仅以作为输入端的经费投入还不足以反映全貌,经费如何分配利用及其效果非常关键。一些研究采用职业院校毕业率和技能证书获证率等输出端指标来表征人才培养质量,从而作为衡量资源配置效率和效果的代理变量。但资格证书通过率作为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导致学生盲目追求考证数量,企业在招聘时却更注重证书“含金量”以及岗位匹配度[3],并且这两项指标并未完全客观地体现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率效果,例如东部地区的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总体上要优于西部地区,但西部不少省份这两项数指标反而高于东部省份[4],由此可见,仅以这两项指标来衡量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有失全面、准确。基于以上分析,聚焦于教育资源的配置应用指标,研究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率效果似乎更有说服力,其中师资队伍建设与教学设备资源两项指标分别对应教学软、硬件条件,直接影响职业技术人才培养质量,例如黄宸、李玲(2015)在评估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研究中,综合投入和产出体系,在投入方面考察了经费、师资和硬件设备投入三类指标[5]。
本文将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教育经费投入指标同师资资源与教学设备资源指标结合,进行综合分析、比较,为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评价提供更为全面、客观的依据。在具体指标选取上,参照已有研究,以生均教育经费衡量教育经费投入,以生师比衡量师资资源配置。对于教学设备资源的衡量,考虑到中等职业教育涵盖的职业领域广、专业种类丰富,而计算机是中等职业教育中应用范围最广、频率最高的教学设备,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因而将其作为重要衡量指标。黄宸等(2014)将生均计算机台数作为衡量学校现代信息技术条件的参数引入到义务教育综合基尼系数的测评中[6]。胡咏梅、卢柯(2010)在研究教育资源投入对农村中小学学业成绩的影响时,将生均计算机台作为重要的硬件资源投入要素[7]。基于以上考虑,本文以生均计算机拥有量衡量教学设备资源配置,采用国家统计局现已公布的《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对2003-2014年度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进行分析与比较。
目前,关于教育资源配置的大量研究采用了标准差和教育基尼系数的研究方法。标准差可以衡量学校教育资源分配的绝对性,但是要研究教育资源分配的相对不平等性,教育基尼系数成为一个较为典型的方法,如冉云芳(2013)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分析工具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生均经费投入现状进行了分析[8]。本文在描述性分析基础上,以教育基尼系数为主要指标,测算我国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情况,并在进行职教与普教、不同时间与不同地区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分析与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建议。
(一)生均教育经费
1.生均教育经费比值分析
生均教育经费由经费总量与学生规模两项指标的比值构成,包含生均教育事业费和生均公用经费这两项指标,是衡量教育投入水平的最具可比性的指标之一。如杨东平等(2003)认为,由于发展中国家生均教育经费与教育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相关性,同时由于其他教育数据统计的不完善,通常可采用生均教育经费相关指标作为教育发展水平的替代指标[9]。
世界银行1988年提出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生均成本通常比普通中学生均成本要高153%[10],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生均经费在较长时期内高于普通高中教育的水平,但均远低于这一标准。同时,必须指出的是:尽管我国职业教育生均成本在近10年间逐年大幅增长,与普通高中教育生均成本的差距逐渐减小(见图1),但经费在分配的过程中向普通教育倾斜的趋势明显,越来越背离世界银行提出的标准。普教与职教总经费投入同样呈现相似的走势:尽管职业教育经费投入连年大幅度增长,甚至高于生均经费的增幅,但多年来中等职业教育经费占教育总经费总投入比重仅不到7%[11],而且呈缓慢下降之势,这是个值得高度关切的问题。
图1 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平均生均经费投入情况
注:职普比即中等职业学校生均经费与普通高中生均教育经费成本之比,原始数据来源于《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
2.生均教育经费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原是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20世纪70年代开始被应用于教育领域,测量教育的不公平状况。由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生均教育经费按学校类别划分口径在2007年发生较大调整(即由中专、职业中学、中等技术学校合并为中等职业学校),2007年以后的各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生均教育经费数据可直接在《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中提取,但无法获取2007年以前的生均教育经费数据,所以生均教育经费基尼系数的测算从2007年开始,2012年与2014年数据未公布,因此仅能测算2007-2013年的生均教育经费基尼系数(2012年的缺省值取2011年与2013年平均值)。本文采用拟合曲线法对2007-2013年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教育经费的基尼系数进行计算,拟合曲线法是指利用洛伦茨曲线的函数关系式来计算基尼系数的方法。其基本步骤是:
①对全国31个省份生均教育经费按升序排列,计算各地区在校生人数占全国在校生总人数的比例Pi(i =1,2,...,n)和各地教育经费占全国总额的累积比例Ii(i=1,2,...,n);
②利用离散数据(Pi,Ii)(i =1,2,...,n)绘制散点图以确定洛伦茨曲线,确定拟合曲线的函数类型及表达式I=φ(P)=F(P,β0,β1,…,βM),一般四次多项式对散点图的拟合效果最好,所以拟合函数公式为I=β0+β1 P+β2 P2+β3 P3+β4 P4;
③利用MATLAB软件计算确定各参数β0,β1,β2,β3,β4;
④最后计算基尼系数G=[SA/SA+SB]=2SA=1-2SB=1-2[01φ(P)]dp,其中SA为洛伦兹曲线与绝对平均线围成的面积,SB为洛伦兹曲线与横轴围成的面积。
计算结果(详见图2)显示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基尼系数基本处于0.15-0.18之间,说明在教育经费投入环节东西部差异并不显著,处于相对均衡状态,甚至优于普通高中。尤其是新疆、内蒙古、西藏等西部少数民族自治区保持较高的生均水平,这可能受益于中央财政的倾斜投入。值得注意的是,与经济学应用有所不同,国际上将0.4作为基尼系数差距的“警戒线”,但探讨收入不均衡的基尼系数评判标准不可以直接应用于教育资源分配领域,因为影响经济收入的客观因素有很多,比如个人禀赋、努力程度与阶级背景、所处的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等。所以在一个社会,一定程度的收入差距是合理且必要的,但是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应受外界条件所影响,无论学生的个人能力、家庭背景或是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如何,教育资源的分配应满足财政中立原则和资源分配均等原则。所以有学者认为教育资源分配的基尼系数应该比简单经济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更为严苛。教育资源分配基尼系数若低于0.1,表示教育资源分配高度统一;基尼系数介于0.1-0.2之间,表示地区间教育资源分配比较平均、相对公平;若超过0.2,表示教育资源分配的地区差距较大,有违教育公平[12]。
本文的计算结果与部分学者对中等职业教育生均经费投入的实证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差异,究其原因主要是选取的研究对象不同所致——本研究将生均教育经费整体作为研究对象,而冉云芳(2013)等分别测算生均预算内事业费和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同时,戴文静、周金城(2012)等对高职生均经费基尼系数的测算与本研究结果近似,表明本文计算结果可真实地反映全国范围内中等职业教育生均经费的均衡状况。虽然就历年的基尼系数来看,中职教育一直低于普通高中生均教育经费的基尼系数,但是从图2可以看出:2010年至2013年,在普通高中教育基尼系数持续走低的情况下,中职教育基尼系数却呈逐步增大的趋势,到2013年已高于普通高中教育基尼系数,呈现“剪刀差”的形态,说明中职教育经费分配正向着不均衡的方向发展,对这一趋势必须高度重视。
图2 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生均教育经费基尼系数
(二)生师比
1.生师比分析
生师比的内涵可界定为在指定的时间段内,某一个教育机构(通常是学校)中在校学生数与教师数的比例。生师比历来是学校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数据,它可以直接衡量一所学校教育规模的大小、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也可间接反映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充足的师资是保障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虽然不同阶段的教育对生师比的要求各不相同,但总体上保持较低的生师比可以方便教师更合理地安排教育资源,同时让学生更充分地得到教师的关注。目前国家规定普通高中的生师比为16:1,但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模式需要更多的实训实践教学环节,需要更多的教师,因此高质量的中等职业教育生师比应低于16:1[13]。考虑到我国教育发展的具体情况,2010年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队伍已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其中规定的生师比“及格线”标准为20:1。
通过对2003年至2014年全国各级普通学校生师比的数据对比可以发现(见如图3):2004年至今,普通高中、本科院校与高职等三类教育的生师比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均呈稳中有降的态势,而中等职业教育无论是与相平行的普通高中教育相比,还是与纵向更高一级的高等职业教育相比,其生师比一直处于高位,且在2003-2010年缓慢上升,表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的供给相对于其需求而言仍有较大的不足,导致中职教师教学负担加重,教师平均每周授课时数达20-30课时,教学质量必然受到影响。这一现象直到2010年后才稍有缓和,但是仍处于相对高位,未达到20:1的国家标准,反映出师资仍然是制约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水平的瓶颈因素,因此必须重视对中职教师团队的建设工作。
图3 各级学校生师比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教育统计年鉴》
将各省份按照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划分后,总体而言,2003-2008年间不同地区中等职业学校生师比均居高不下,2008-2013年趋势开始好转,生师比缓慢下降(见表1)。在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力量总体不乐观的情况下,东部发达地区中职师资力量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并率先达到20:1的国家标准,中部地区也已接近这一标准,而西部地区生师比却显著高于这一标准,说明在师资配备上不同地区的差异明显,西部地区落后于东部及中部地区。
表1:不同地区中等职业学校生师比①
注:表中数据通过《中国教育统计年鉴》原始数据计算所得。
2.生师比基尼系数
对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的生师比基尼系数计算后发现,相比于地区间师资力量已经非常均衡的普通高中教育,中职的生师比情况不容乐观(见图4)。在经历了2003年至2006年基尼系数小幅攀升的态势之后,2007以来涨幅逐年增大,2014年中职学校生师比基尼系数已是普通高中的2倍,属于均衡程度较差的状况,这表明中等职业教育的师资在全国范围分配不合理。
图4 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生师比基尼系数
(三)生均计算机拥有量
1.生均计算机拥有量比值分析
学校教育公用经费中包含多项支出,例如教师培训、实验实习、文体活动、水电、仪器设备及图书资料购置、日常维修维护等。其中计算机的购置属于仪器设备购置支出,是一项可实际测量以间接地体现教育投入在教学质量环节作用的一个因素,是研究教育经费投入产出情况的一项有价值的指标。生均计算机拥有量是学校拥有计算机台数与在校生数的比例,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育机构硬件资源配置的情况,代表了学校的现代信息技术条件及与社会接轨的程度,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尤其重要[14]。
中等职业教育由于需要更多的实训环节教学,所以在计算机需求量上高于普通高中教育。本研究选取教学用计算机台数进行测算(见表2),由2003年至2014年的数据观察可知,中职学校生均计算机拥有量是普通高中拥有量的1.1-1.4倍,并且从2008年以来差距一直扩大,已由1.13倍扩大到1.27倍,表明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等教学设备的投入力度在持续加大。单独来看,2014年中等职业学校人均计算机拥有量平均约0.18台(见图5)。在31个省市中,生均教学用计算机超过0.18台的有13个,其中西部地区有2个,中部地区有2个,东部地区有9个。生均教学用计算机最多的是上海市,达到0.52台,最少的是贵州省,仅为0.11台,前者是后者的4.73倍,东部地区计算机生均拥有量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呈现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高度相关性。
表2: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平均生均计算机拥有量情况
注:表中数据通过《中国教育统计年鉴》原始数据计算所得。
图5 2014年中职学校生均计算机拥有量
注:图中数据通过《中国教育统计年鉴》原始数据计算所得。
2.生均计算机拥有量基尼系数
在对2003-2014年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生均计算机拥有量计算基尼系数后发现(见表3和图6),中职的生均计算机状况相对更为均衡,但基尼系数也在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已由2011年的不到0.135涨至2014年的0.163,说明生均计算机拥有数量在全国范围内正在拉大差距。中西部地区已远远落后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这一情况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图6 生均计算机拥有量基尼系数
(一)结论
基于描述性分析和教育基尼系数的测算,本文从生均经费、生师比、人均拥有计算机量等指标入手分析,为评判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总体情况提供了全面、客观的依据。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总体而言逐年改善,但也存在某些隐忧
近年中等职业教育的生均经费投入增幅明显,这直接体现在职业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上——职业教育强调实践技能的培养,因而尤为重视实验实训场地设施的建设,以人均计算机拥有量衡量职业教育教学资源硬件的测算显示,中等职业教育在这方面的投入显著高于普通高中教育,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但是,在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总体改善的同时还存在不少隐忧——生师比一直居高不下,而生均经费投入不仅远小于国际公认的高于普通教育153%的标准,且呈不断背离的趋势。
2.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区域间差异越来越显著,东部地区的中职教育资源配置效率优于中西部地区
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均存在着显著的地区差异。从生均教育经费与人均计算机拥有量的基尼系数看,虽然总体处与比较合理的区间,但却呈现缓慢向上的趋势,如果该趋势一直延续,在不久的将来会突破比较公平的区间,而生师比的基尼系数已处于不断增长趋势。教育承载着为广大受教育者提供高质量的技能培养、为行业企业提供合格的技能型人才的使命,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至关重要,必须设法抑制越来越显著的地区差异。
同时,将不同地区的生均经费投入、生师比和计算机生均拥有量三项指标综合比较发现:在不同地区生均教育经费投入差异并不显著的前提下,在生师比和生均计算机拥有量上,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差异显著,由于这两项指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职业教育资源投入的使用效率,因此可以认为东部地区在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效率上要优于中西部地区,后者在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上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3.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在资源分配上始终处于弱势地位,且资源配置的合理性较低
与普教比较,职业教育不论是资源分配的份额还是资源配置的合理性都令人担忧: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占总体教育经费投入的比重过低且呈缓慢下降的趋势;从生均经费、生师比的基尼系数看,普通教育已日趋均衡,而职业教育地区间差异却逐渐扩大。这些问题的存在非常不利于中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建议
中央提出供给侧改革,其内涵是: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解决结构性的有效供给不足问题。中等职业教育领域供给侧问题具体体现在:既存在不同地区、不同教育类型之间的供给合理性问题,也存在中等职业教育资源供给的使用效率问题。本文基于对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分析,聚焦于供给结构,提出以下中等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建议:
1.以生均经费为抓手构建职业教育投入长效机制,形成与普教资源均衡配置的格局
在产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职业教育作为重要的助推力量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而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总体而言仍处于弱势地位,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明显低于普通高中教育。同时,在现有财政性职业教育经费中,用于教师的教育事业费比例过高,这意味着不论是教育事业费还是公用事业费用增长的空间都非常有限。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中国职业教育进入4.0时代,与之相适应,在专业建设、教学资源、师资配备、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转变固有的职业教育资源投入模式。在教育资源配置上,不应满足于职业教育自身资源投入的绝对增长,而需从教育总体出发,设置合理的教育资源配置比例,保持各类教育均衡地发展。具体而言,以生均经费投入为基准,参照国际公认标准,确保中等职业教育生均经费逐年稳步增长,使职业教育投入占总体教育投入的份额稳中有升。除了政府的经费投入外,还应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天然的密切联系,广泛吸收社会资源,加大、加快职业教育资源的投入与建设。
2.着力缩小不同地区在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上的差异,适度向经济落后地区倾斜
由于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与经济之间的高度相关性,不同地区在职业教育资源投入和建设能力上存在较大的差距,也导致了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上的差距,对经济落后地区加快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的目标实现构成制约。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不仅需要适应产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要适度发挥引领作用,推动、促进产业经济的转型升级。这需要在职业教育资源的投入上,适度加大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给予中西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教育经费投入的倾斜,并保证资金的落实到位,逐步缩小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上的地区差异。同时,中西部地区不能仅仅依赖于政府的财政投入,要善于吸引、激励社会力量参与到职业教育中,从而拓宽职业教育投入的渠道和方式。此外,应鼓励东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开展跨地区的合作,借助东部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为西部培养职业技术人才,从而在更广的区域内实现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3.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率,大力加强职业教育教学软、硬件资源建设
在总体职业教育资源投入有限的前提下,应设法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以当前职业学校开展的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为抓手,聚焦于直接影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教学软、硬件资源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力度,改进教师的引进、培训、任用、考评等工作,加大实训实验资源的建设力度,为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的保障。不同地区在职业教育投入配置上应有所侧重:东部发达地区,职业教育硬件设施相对完备,重点应放在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上;中西部地区,需进一步加大实训实验设备的建设。要建立职业教育投入效率的第三方评价和问责机制,加强监督和责任约束,帮助职业学校不断提高职业教育投入配置的效率。
注释:
①根据我国经济区域的划分,选取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1个省份为东部地区,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8省份为中部地区,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藏、重庆、内蒙古、广西12个省份为西部地区。
参考文献:
[1][11]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03-2013年)[Z].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朱德全. 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均衡测度与比较分析——基于京津沪渝的实证调查[J].教育研究, 2013,(8):70-82.
[3]焦显伟, 户书星. 职业资格证书教育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实效性研究[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 2015,(10X):179-180.
[4]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3-2013年)[Z].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5]黄宸, 李玲. 区域中职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时空分异研究——以西部A省为例[J]. 教育发展研究, 2015,(21):52-56.
[6][14]汤林春, 徐士强. 发达地区义务教育均衡程度测评:综合基尼系数[J]. 上海教育科研, 2014,(1):5-10.
[7]胡咏梅,卢柯. 教育资源投入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力评价——基于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发展项目的研究[J]. 教育学报,2010,(6):67-76.
[8]冉云芳. 中等职业教育生均经费投入现状分析与对策——基于2000-2010年数据的实证研究[J]. 教育发展研究, 2013,(1):60-66.
[9]杨东平, 周金燕. 我国教育公平评价指标初探[J]. 教育研究, 2003,(11):30-33.
[10]Peil M. Skills for productivity: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by John Middleton et al.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for the World Bank,1993,ISBN 0195208870.[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1994, 14(14):213-214.
[12]戴文静, 周金城. 基于基尼系数的高职教育生均经费地区配置公平性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 2012,(10):99-103.
[13]曹晔.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师数量变化与生师比比较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5):32-37.
本期执行编辑:王晓卉;责任编辑:王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