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年》
年代是符号,年代是经历,年代是记忆,年代是轨迹……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改革的萌动,开放的探路,悄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改变着古都北京的面貌。
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的北京,许多记忆依然犹新,仿佛就在昨天,但它确实是三十多年前的场景。80年代是个特殊的年代,是北京城的一段记忆……
《北京十年》图文摄影画册序《难以平衡的价值》(部分)
徐勇
其实记录摄影作为一种现代性的公共传播媒介,它比绘画音乐文字等等更直接地涉及科学与民主的价值观。尤其社会记录摄影,它发挥的是照相机的工具理性,承担的是让公众洞悉这个世界和我们周遭社会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原因又是为什么的责任。所以对拍摄者的唯一要求是,尽可能用手中掌握的相机帮助观众从各种角度去接近事物本身,而不是利用事物某一角度、某一部分的影子“借题发挥”,进行主观化甚至所谓艺术化的处理。
《互爱互敬》
拍摄时间:1980年
拍摄地点:北京西四红螺厂路口
上世纪80年代,在西四北马路上,每天都看见一位交警护送小学生过马路,他就是西四交通队民警老金。这张照片是上课预备铃响的时候,一个一年级的小女孩被老金送过马路时拍摄的。孩子怕迟到,还没站稳就急忙转身敬礼。她高高举起的手,扭动的身子,甩动的书包,没站稳的脚步,手中拿着的卷子,是那么急切、真诚;而交警老金回敬的手势、表情,也是那么自然、生动。
《老人迪斯科》
拍摄时间:1987年
拍摄地点:地坛公园
走过“文革”时代的中老年人,同样追求美好,爱好时尚,只不过是爱美之心被封闭了,机会到来时,被压抑太久的心必将释放出来。但迪厅的环境,炫目的灯光、刺激的音乐、时尚的舞步,与他们产生了很大距离。年龄稍长的这一代人,大多会聚集到公园一角,穿着臃肿的衣裤,扭着笨拙的身躯,跟着稍缓的音乐节奏,学跳适合老年人的迪斯科。
老年人蹦迪不同的感悟:一是跟上了时代的脚步,没有落伍;二是强烈的迪斯科舞曲节奏,正好让他们达到了清晨锻炼的目的,真乃一举两得。
《我家买了电冰箱》
拍摄时间:1989年
拍摄地点:北京府右街
上个世纪80年代,老百姓生活物资很匮乏。普通家庭的电器无非是半导体收音机、电风扇或者手电筒。条件好的可能有台“板砖”式录音机,或者9英寸牡丹黑白电视机,或者单门电冰箱。谁家要是添置一大件,一定会引来街坊邻里围观;谁家要是电视机、录音机、电冰箱三大件全有,一定是个“万元户”。
《京韵京味》
拍摄时间:1988年
拍摄地点:前门楼儿下
在众多的老北京风味小吃中,绕不过去的就有“冰糖葫芦儿”。对于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来说,提起冰糖葫芦儿,满心都是甜酸味儿。夜幕降临的冬季,胡同内炊烟四起。路灯下,卖糖葫芦的小贩一句吆喝——“葫芦冰糖儿……”配上四合院内家庭主妇的“锅碗瓢盆交响曲”,纯血统的京城市井生活味儿就此飘飞过来。
《洋徒弟》
拍摄时间:1985年
拍摄地点:东单公园
80年代出,老外对刚开放的中国很感新奇,当时北京的涉外饭店不多,居住在北京饭店和崇文门新侨饭店的外国人清晨到东单公园被中国功夫弄得眼花缭乱。高兴劲儿一上来,也就想学两下子。北京老爷们儿豁达、仁义、礼貌,老外提出来了,不能驳了面子,于是就大大方方,认认真真地把着手教上了,让老外体会到了中国功夫的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