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抗战期间日军17次空袭延安,为何宝塔得以幸免?

2017-12-06 宁方 南京人防


  延安宝塔是延安的标志性建筑。宝塔原名岭山寺塔,建于唐代宗大历年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塔高44米,为八角九级楼阁式砖塔,塔基周长36.8米。辟有南北二门,南门额书“高超碧落”,北门额书“俯视红尘”。中共中央进驻延安之后,宝塔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崇高,逐渐成为延安精神的象征。


  “在1938-1939年日本人的飞机把它炸成废墟之前,延安一直保持着古老的风貌,城墙环绕,依偎在黄土山的怀抱中。建筑物倒塌以后,窑洞成倍增多。……日本人的轰炸把毛从他的第一个窑洞里赶了出来。”
                 ——[美]罗斯·特里尔:《毛泽东传》,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版,1995年印,159页


  据延安革命纪念馆统计,从1938年11月20日至1941年8月19日,近33个月,日寇飞机空袭延安共17次208架次,投弹约1690枚,死亡214人,伤184人;毁公房1176间,过街楼10座,石牌楼10座,石洞5座,毁民房14452间,死牲畜197头,毁粮345000斤;毁坏基督教堂1座,房屋94间;毁坏天主教堂房屋75间。共计损失282126亿元法币。



历史回眸



  日军对延安的第一次和第二次空袭分别发生在1938年11月20日和21日。对于这两次空袭,新中华报1938年11月30日第三版的文章《小评敌机狂轰延安》作了以下报道:“本月二十日清晨敌机七架轰炸延安市,死伤三十余人,当时各个卫生机关立刻出动……。

  二十一日,敌机第二次轰炸延安时,因准备更加充分,故无死伤。据敌人扬言,敌将以飞机六十架轰炸延安,敌人这种暴行,必然更加增强边区人民对敌之愤怒也。”

  1938年12月12日,7架敌机第三次空袭延安。共投弹40余枚,炸毁房屋100余间,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第四次空袭发生在1938年12月14日,日寇出动飞机10架次没有造成大的损失。

  日寇对延安发动的第五次空袭发生在1939年8月15日,共有7架次日军飞机来袭,共投弹40余枚,造成6人死伤。



  日寇对延安发动的第六、七、八次空袭发生在1939年9月8日。这一天日军共派出飞机43架次,共投弹200余枚,造成人员伤亡50余人,损毁民房100余间,炸死牲畜6头。

  日寇对延安发动的第九次空袭发生在1939年9月10日。日寇派出飞机共10架次,对延安进行投弹扫射,造成八路军政治部的钟蛟盘同志被炸身亡。

  日寇对延安发动的第10次空袭发生在1939年10月11日,共计炸毁烧毁房屋一百四十九间。

  日寇对延安发动的第11、12次空袭发生在1939年10月15日,投弹百余枚,死伤平民三十余人,毁房屋百余间。日寇对延安发动的第13次空袭发生在1940年4月2日。

  日寇对延安发动的第14、15、16次空袭发生在1941年8月4日。日寇共派出敌机27架次,共投弹一百多枚,造成人员伤亡6人,死伤牲畜34头,损毁民房5间。新中华报在1941年8月5日的文章《寇机昨日袭衡阳桂林延安》对此作了简单报道:“(中央社兰州四日电)四日上午,陕境发现敌机两批,一批三十四架飞延安肆虐,另批三架,盘旋韩城。”

  日寇对延安发动的第17次空袭发生在1941年8月19日。日寇共派出敌机35架次,共投弹35枚,造成人员伤亡10人。


日军山濑部队中的中村、儿森两部队

空袭延安及洛川


  面对日寇空袭,中共中央和延安军民并没有屈服,也没有被空袭所吓住。在中央领导下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经过努力,这些应对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第一次空袭中,许多民众不了解防空知识,甚至在敌机投弹时也不知道要卧倒,大部分伤者的伤处在身体的上半部分就是最好的证明。新中华报在1938年12月5日第四版再次刊登了《防空防毒宣传大纲》。


《防空防毒宣传大纲》


  这个大纲更加细致的向民众们讲解了防空防毒的具体措施。文章关于个人的防空防毒是这样叙述的:“怎样来防空?为避免敌机的轰炸,减少损害,个人应注意的简单的办法如下:

  1、在城市中实行疏散人口,货物搬到附近的乡村。每日按规定的防空时间很好的注意防空,除防空时间外,大家仍然照常营业。

  2、挖好防空掩蔽部,一种是窑洞式的防空洞,一种是锯形的防空壕,一种是单人的壕,这些都可以,人人都要预先准备的。

  3、如遇敌机来袭,能走到防空洞,即进防空洞,都不到防空洞,即进附近的防空壕,要是没有壕洞的地方,便睡在地下不动绝对不要乱跑,因为炸弹的破片是往上散开,站起来容易遭到弹片,睡下去便是安全得多。





  由于延安县城面积狭小、指示目标不明显、黄土高坡地形复杂多变,中共和八路军党政机关大多居住在窑洞中、延安军民防空意识强、空袭前能进行有效疏散,都使得日军的轰炸收效甚微。日军见轰炸起不到任何效果,不得不于1941年以后停止了对延安的轰炸。至1941年10月26日,日机最后一次轰炸延安。这是因为日军航空兵主力调离中国战场备战太平洋战争。几乎同时,对重庆只有零星轰炸。到了1943年8月以后,日军再无能力空袭重庆,重庆大轰炸告一段落。




  然而,日寇飞机十七次空袭延安,却没有轰炸延安宝塔山上的宝塔。这难道是日寇大发慈悲吗?当然不是!

  如果按照正常的逻辑,日寇飞机炸弹不可能放过宝塔山,因为宝塔山是延安的象征,更何况宝塔的旁边,还悬着一口报警的铁钟。那口铁钟是明代铸造的,当时一旦发现有敌机来袭,放哨的战士,就“当当”地敲起铁钟,及时地对延安城的军民发出防空警报。



  日寇飞机没有轰炸宝塔,真正的原因是在拿延安的宝塔当作空袭的地标,因为一旦没有了宝塔,他们真的无法在空中确定延安城的准确位置。因为那时延安只是一座小县城,县城面积狭小、目标不明显、黄土高坡地形复杂,如果没有这座宝塔,飞行员在天上,几乎无法区分延安和周围富县、甘泉、延长、延川、清涧等几座县城的区别。故此,延安的宝塔不能炸,如果炸了延安的宝塔,以后就没法对延安发动下一轮准确的空袭——“地标”两个字,是日寇不炸延安宝塔的真正原因。



链接:目视导航

  在航空业发展的早期阶段,飞行员主要依靠地面标志和地图来认路,飞行员双眼盯住地面搜索标志物,利用航空地图来认路。有些标志容易辨认,如高塔、铁路、河流等。在航空地图上,标出了许多在空中可以识别的地面标志物。这种早期的导航方法叫目视导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