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城市更新(第二版)》导读
书评作者:
杨 帆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副教授 博士生导师
3年多前,在与一位城市官员进行的交谈中被问到,学校里有没有人研究“旧城更新”;我对此的第一反应是“城市更新”。经过一番沟通方才了解,他是在指将“旧城改造”、“综合整治”、“城市开发”、“拆迁安置”等内容混杂在一起的一种事情或者状态。这看似清晰却无法言表,前人做过但难以借鉴,箭在弦上仍举步维艰。我试图从解释“城市更新”的概念内涵入手,却觉得枯燥冗长,缺乏实际操作性;也试图从剖析某个案例开始,但觉得牵强附会,缺乏理论性。一个曾经在脑海里清晰明了的研究领域“城市更新”,却在从现实困惑带来的问题面前,显得不那么好讲清楚了;其中不仅存在对概念本身的各种理解,而且包括不同的行动方式,不同的行动目的,不同的角色认知,以及不同的结局。连我们是否基于中国语境将这一问题思考和研究得足够清晰,都一时间难以回答上来。
随后的一段时间,从国家政策到城市战略,从学术论坛到公共媒体,从开发项目包装到规划编制策略,城市更新被描述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一种价值取向,乃至时代特征、观察视角、实施策略和行动方式。实际的情形也的确如此。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人们从未像当下这样切身地体会到,既往的发展占用了太多的资源和空间,已经严重影响到社会经济的良性运行。与此同时,人们也逐渐意识到人口红利、政策红利等具有推动发展作用的因素在逐渐消失;城市的发展在经历了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商品流等潮水般的涨落之后,随之自然而然地踏入了紧缩时代。不仅如此,除了追求经济的繁荣,人们更加注重去追求具有生态可持续性和社会包容性的城市生活,这些追求逐步汇聚而成为具有影响力的价值取向。
国内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经历了从旧城改造到当前所提城市更新的转变,其中理论内核、目标主张、实施手段等都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在对这一概念、实践的内涵和构成进行严格界定的时候,不能脱离特定的时代、国家和社会经济背景,政策演进过程和脉络中所蕴涵的信息值得深 45 33210 45 15232 0 0 4297 0 0:00:07 0:00:03 0:00:04 4296。人们逐渐认识到,那些用后即弃不加循环使用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社会构建方式,亟需转型成为注重有机生长和价值传承的发展模式。城市空间不仅是承载体,它本身即是城市社会经济和政治活动的一部分。因此,城市更新已经成为具有转折意义的时代议题,或许将从根本上影响和引导未来的城市发展模式,以及国家经济社会活动的组织方式。
安德鲁·塔隆所著《英国城市更新(第二版)》为所有上述疑问、困惑和探寻,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切入点、参照系、资料源泉,甚至是思考方式和行动策略。英国的城市化进程与工业的发展以及随后的去工业化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城市因而较早面临由此带来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城市更新议题基于这样的国家背景而得到自然展开,凸显了真实的现实需求与理论构建过程。作者是西英格兰大学地理和环境管理系城市政策方向的教师,对城市更新理论和实践的深层机制有准确的把握,在该领域进行了持续和长期的耕耘,著作集实时性、前沿性、适用性于一体。西英格兰大学位于英国城市布里斯托,这是一座在书中被频繁提及、整洁秀美、在城市更新方面既有成功经验又有失败教训的城市。这本著作的目标读者包括城市研究、城市规划、城市地理领域的研究者、学习者、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
布里斯托巴顿希尔社区新政计划中的“心系社区”项目
《英国城市更新(第二版)》由4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开篇第一章,即针对“城市”、“城市更新”等概念进行了辨析、梳理和阐述;呈现了英国自二战之后重建过程中,城市更新理论和实践模式的演变;指出城市更新(Urban regeneration)是专家和学界最认可和最常用的术语。
第二章至第六章为第二部分,介绍了英国中央政府城市更新政策的演进历程。著作结合英国执政党的更迭,分析展现了国家政策关注点的变化。从早期对物质更新和社会与社区福利的侧重(1945—1979),到对企业式城市更新方式的推崇(1980年代)、鼓励城市之间相互竞争的机制建立(1991—1997)、逐步对城市和街区复兴的关注(1997—2010),一直演变到英国联合政府主政以来为应对全面紧缩而推行的增长主义和地方主义政策。对应每一个政策阶段即构成一个章节的内容。
第三部分包含第七章至第十四章共8个章节,详细阐述了英国城市政府推出的几乎所有与城市更新直接和间接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以及它们的起因、内涵和流变;深刻揭示了城市更新是自上而下政府推进发展的职能与自下而上市民表达诉求的意愿之间相互综合作用的结果。不仅有中央政府的作用,地方政府以及政府背景的开发企业也起到了关键的引领作用,同时市场经济机构和多样化的市民群体越来越多地发出各种诉求和声音。地方城市政府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更为尖锐,城市的竞争力、城市治理机制、社区参与、可持续性、商业零售业、住房、文化和创意产业、郊区和远郊地区8项议题,被逐一展开和详细阐述。
伦敦码头区道格斯岛上的大型发项目
卡迪夫湾更新项目
第四部分即为第十五章,总结了过去70年以来英国城市更新政策的总体实施效果、面临的新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概括性地指出英国城镇和城市发生的6个主要进程,即去工业化、全球化、社会不平等和社会排斥的改变、社会和文化的多样性增长、城市治理新形势的出现,以及新兴城市空间的产生。
作者认为,城市更新在理论和实践上有高度的相似性。一方面,城市更新领域的理论,大多是对具体实施行动和案例的理性归纳和提升;另一方面,城市所采取的更新策略或实施行动,又都是基于理论延续性和行动可能性而得出的选择结果。同时,城市更新涉及城市的各个功能构成,也涉及城市的各个空间构成,因而,它是一个全面的、综合性的理论研究视角和实践行动领域,需要考虑所有与已建成环境和人类聚居地相关的议题、问题和规律,而不应被简单理解为旧城改造或历史保护。从城市更新的模式来看,城市更新是一项由中央政府与地方城市政府共同作用的政策领域。为了应对每个时期面临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政府不断尝试从不同的侧重点入手加以引导,比如,以社会复兴为导向、以房地产开发为导向、以经济振兴为导向、以商业零售为导向、以旅游开发为导向、以健康生态为导向等,甚至包括以设计为导向。中央政府推出的政策首要考虑普适性,并掺杂着对地方特殊性的关照;地方城市政府的各项政策则侧重地方性需求,也夹杂着适应上级政府规制要求并获得财政倾斜的动机。由此,各层级、各类型更新政策之间最终相互交叠,甚至相互矛盾和抵触,形成了“拼布床单”般的有趣景象,有的时期一度混乱而成为一盘“意大利面”。
书中所描绘的各种政策及组合对策情景,非常适合作为我国当下城市更新政策制定和制度建构的借鉴。与其他类型城市更新著作有明显不同,这本书还有另外几个特点,其一,作者认为以设计为导向的城市更新不仅不代表城市更新的全部内涵,而且未能真正触及城市更新的关键;其二,书中提供了大量的官方和学术网站,避免了因信息掌握不全而导致的误解;其三,每章都附有讨论题目,对有兴趣全面了解城市更新理论、实践和各种研究成果的学者颇具启发意义。在借鉴和对标研究盛行的今天,这部书为我们研究当代中国语境下的城市更新问题提供了非常全面、翔实的资料和借鉴。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全文收录、《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lrich's Periodicals Directory)收录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官方网站(在线投稿):www.shplanning.com.cn
Email:shcsgh@supdri.com
邮发代号:4-803
电话:021-62473288-2305/2303
传真:021-62470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