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化学》专刊:庆祝中科院化学所建所60周年
本期专刊旨在庆祝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建所60周年。共有来自化学所的研究者和合作者的4篇综述文章和28篇原创研究论文。这些文章展示了化学所在化学领域广泛的高质量基础研究。张德清 王笃金
我们代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ICCAS,以下简称“化学所”),感谢《Chemistry-An Asian Journal(亚洲化学)》主编Theresa Kueckmann博士和她的同事为了庆祝化学所成立60周年而出版的这期专刊作出的努力。
2005年《亚洲化学》创始编辑Eva Wille博士和Peter Gölitz博士访问化学所。从左到右:张德清教授,万立骏教授,Eva Wille博士,Peter Gölitz博士,刘鸣华教授和江雷教授
化学所成立于1956年,是以基础研究为主,有重点地开展国家急需的、有重大战略目标的高新技术创新研究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所。几代化学工作者对化学所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自2005年起,化学所每年都在同行评议的化学期刊上发表700多篇论文。在过去的十年中,其每年的总引用数量在中国大陆所有独立研究机构中排名第一。建所以来,化学所共获得国家和省部级成果奖励300余项。这些科研成果让化学所在中国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最重要的化学研究机构之一。
化学所的研究学科包括物理化学、高分子和材料科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无机化学。所里的化学工作者专注于研究分子与纳米科学前沿、有机高分子材料、绿色化学与能源及环境化学,以及化学生物学。自2011年起,化学所开始实施“135”战略发展计划。在这项计划中,化学所定义了“三大突破”领域和“五大新兴”领域。“三大突破”领域是分子自组装和光电材料以及器件应用,表面界面功能材料和绿色纳米印刷技术和 高性能高分子。化学所还计划深入加强在以下“五个新兴”领域的研究:绿色碳化学和选择性合成,环境分子科学,通过化学方法进行的化学能源储存和转换,化学成像和活体分析化学和刺激-响应和生物活性材料。
以上概述的突破和新兴领域也很好地代表了这次化学所专刊的文章,包括4篇综述、14篇通讯和14篇全文。三篇通讯分别由Manik Lal Saha,Zhixuan Zhu和Peter J. Stang(美国犹他大学),Akimitsu Narita及合作者 (德国马克思-普朗克高分子研究所和波兰罗兹科技大学)和Ang Li,Wei-Dong Zhang,Weiwei He等 (华东科技大学、上海有机所和第二军医大学)供稿。其余的29篇文章由化学所研究者供稿。这些论文报道了化学所最新和最具有代表性的科研成果,共涉及以下几个领域:催化和合成,分子组装和聚合,光电材料和器件,生物导向的化学和材料,太阳能电池和锂电池以及复杂体系的机理研究。
本期专刊为我们的同事提供了一个向广大科研人员展示他们最新研究发现的机会。我们希望这期专刊同样能够激励我们同事和其他研究者在各自领域进一步开展科学合作。
中科院化学所致力于基础科学和相关技术的深层研究发展。我们相信,在我们的教职员工以及研究生和博士后的共同努力之下,我们将会为分子科学及相关领域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作出重大的贡献。
作者简介:
张德清教授,1987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1990年获得中科院化学所有机化学硕士学位。随后,在海德堡的马克思-普朗克药物研究所,师从H. A. Staab教授,进行了电子提供-接受环芬的研究,并于1996年获得了海德堡大学博士学位。现任化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化学所所长。他的研究兴趣包括发展可作为有机半导体的新的共轭分子和大分子,和可作为分子开关、逻辑门和化学与生物传感器的外部刺激-响应分子系统。
王笃金教授,分别于1989年和1992年在山东大学获得本科和硕士学位,并于1995年在北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在中科院化学所进行博士后研究后,他在1997年被聘为化学所助理教授,并在2000年被聘为教授。现任化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化学所副所长。他的研究兴趣包括高分子结晶、加工和复合材料。
具有强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宽带隙聚合物材料用于非富勒烯型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半导体和绝缘基底上直接CVD生长石墨烯:无转移实现高质量石墨烯的应用
(点击以上标题可以阅读原文)
MaterialsViewsChina & Wiley 官方微信平台
聚焦材料新鲜资讯
材料大牛VS新秀访谈
MVC论文排行榜每月新鲜出炉
热爱科研的你还在等什么,快加入我们一起微互动吧!!!
微信号:materialsviews
wileychina
微博:materialsviews中国
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刊物或媒体如需要转载,请联系:
materialsviewschina@wiley.com
关注材料科学前沿,请长按识别二维码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