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WILEY人物访谈——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杨启华研究员

MVC MaterialsViews 2022-09-26

本期WILEY人物访谈,我们将对话来自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所的杨启华研究员,她曾在2008年获得“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至今我们还能在网上查阅到当时的报道《少了一位图书管理员 多了一位女化学家》。和杨老师交谈,十年间,从多相手性催化拓展到光催化,看着她给我介绍每合成新的COF结构的艰辛和喜悦,并寻找匹配合适的有机-无机复合体系用于光催化分解水的应用,仍然那么兴致昂扬,似乎时间从来没有流逝。也许正如杨老师所说 "人生是条单行线,而科研工作总会带动我们不断学习,保持年轻心态"。



杨启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97年获得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先后在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法国国家科学院LCOMS-CNRS/CPE实验室、日本丰田中央研究所、美国西北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及访问教授。2002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长期致力于有机-无机杂化多孔催化材料创制的基础研究,利用有机-无机杂化的概念合成了表面性质可控、活性中心微环境可调的新型有机-无机杂化多孔催化材料。在包括Angew. Chem. Int. Ed., J. Am. Chem. Soc., Adv.Mater., Nat. Commun., Chem. Sci.,等国际核心期刊发表SCI 论文 100余篇。曾获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2008)和中国催化青年奖(2011)等奖项。


Introduction


MVC: 能否请您先简单介绍一下您课题组的科研工作?

YQH:  有机-无机杂化多孔材料独特的孔结构与优良的功能使其在多相催化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我们课题组主要围绕有机-无机杂化多孔催化材料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能开展了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有机-无机多孔催化材料合成方法研究;(2) 手性有机-无机纳米孔材料及其多相手性催化性能研究;(3) 新型纳米反应器的设计与合成;(4)有机-无机杂化光电复合材料的合计与合成。


Upbringing and Early Interest in Science


MVC: 当您还在上学的时候,您想未来从事什么职业?是什么把您吸引到科学领域的呢?

YQH: 上大学之前的理想是当图书管理员。读大学之后改变了想法。当时,一批新毕业的非常有活力的年轻教师给我们授课,那时很想成为他们那样的人。另外,我们的年代信息传播没有现在这样便捷,感觉科研工作非常神秘,因此很想从事这项工作。


MVC: 您觉得影响您走上科研之路最重要的人是谁?

YQH: 我的博士后合作导师,李灿院士。在博士后期间我开始接触催化,李老师学识渊博,经常将深奥的知识通过简单的方式传授给我们。李老师还经常告诫我们做研究不能跟风,要坐得住冷板凳

 

MVC: 如果您没有走科研这条路,您现在会干什么?如果重新选择,您还会继续做学术研究吗?

YQH: 没有想过,因为人生是条单行线,我们现在走的路就是最好的路。但是如果重新选择我相信我还是会选择继续做学术研究的。因为科研工作和其他工作不同,它总会带动我们不断学习,保持年轻心态。


Main Field of Interest


MVC: 是什么促使您选择催化材料和催化反应作为您的研究课题?

YQH: 催化技术是现代能源、环境和化学工业的关键技术,催化材料的创新是核心研究内容之一。新结构多孔催化材料的发现推动了石油化工产品催化合成技术的发展。然而精细化学品尤其手性化合物的催化合成技术亟待发展,因此创制可用于精细化学品尤其手性化合物催化合成的高效催化材料成为催化领域的挑战之一

 

MVC:您的研究组对于有机-无机多孔材料用于多相催化和光催化的将来有什么研究兴趣?

YQH: 多相手性催化是实现手性药物及高附加值化学品的高效绿色生产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均相催化、多相催化和材料科学的交叉领域。我们希望通过均相催化、多相催化和材料科学的交叉融合,发展了多相手性催化体系的新概念和新方法,推动多相手性催化领域的发展。

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是解决目前能源危机的重要策略之一,其核心研究内容之一是发展宽光谱响应半导体材料。我们希望通过有机-无机杂化的策略将有机半导体和无机半导体的优势结合,实现光催化水分解产氢。


Major Scientific Achievements 


MVC: 对于您发表的著作,哪些是令您最骄傲的?您最喜欢的是您哪部分的研究工作?

YQH:纳米限域空间中的催化反应研究。我们发展了将分子催化剂封装于纳米反应器的多相化策略,研究发现限域在纳米笼内的金属络合物分子催化剂处于自由运动状态,从而在纳米尺度上保持了其均相催化的本征特性。因此,纳米反应器中的催化兼具多相和均相催化之优点;我们还发现纳米反应器极大促进双中心协同耦合效应,显示较高的本征催化活性;我们在限域空间中通过超分子自组装实现了固体酸催化剂酸强度的调控。相关论文:

(DOI:10.1016/j.jcat.2016.03.006;10.1039/C5CC04590H;10.1039/C4GC01767F;10.1038/ncomms4170;10.1002/anie.201203774;10.1002/anie.200701747) 


MVC:在科研经历中是否有些趣事可以分享?

YQH: 科研工作的最大乐趣在于在研究工作中发现了预想之外的结果。例如我们在做分子催化剂封装的工作时,最初的目标是将分子催化剂实现固载化的同时最大程度保持其本征属性。然而在研究中我们意外发现限域空间可以促进协同催化效应的产生,大幅度提高了催化反应的活性和选择性。这对发展高效催化剂是非常重要的。


Work Life Balance


MVC: 科学工作之余,您最大的爱好是什么?

YQH:散步、游泳。

 

MVC: 相比男性学者,女性学者在工作之余往往要承担更多的家庭负担。您如何在做好科研工作的同时,平衡好家庭和工作的关系?

YQH: 和家人做好沟通,共同承担。生活中的琐事不用追求尽善尽美。


Advices to Youth


MVC: 您认为科研人员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

YQH:  追求真理

 

MVC:您认为什么是科学家们崇高的志向?您对有志从事科学研究的青年学生有什么建议?

YQH: 科学和技术的创新。选择有价值的研究方向并持之以恒



您能否用简单的几个词形容下拥有快乐的实验室生活的关键

(Key to Happy Lab Life)

Curiosity, Creative and Logical thinking, Optimism





猜你喜欢


Wiley人物访谈——密歇根州立大学John Ohlrogge教授

Wiley人物访谈——中山大学卢锡洪

人物访谈:对话香港理工大学郑子剑教授

人物访谈:对话清华大学张强教授

人物访谈:余桂华教授(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




MaterialsViewsChina

官方微信平台

聚焦材料新鲜资讯

材料大牛VS新秀访谈
MVC论文排行榜每月新鲜出炉
热爱科研的你还在等什么,快加入我们一起微互动吧!!!


微信号:materialsviews

微博:materialsviews中国

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刊物或媒体如需要转载,请联系:

materialsviewschina@wiley.com

关注材料科学前沿,请长按识别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