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阿闹 2018-06-02

马 良 



马良,不是那个我们人人皆知的“神笔马良”。

2016年之前,如果你听说过他。那你一定是因为他是一个摄影家、艺术家。

如果到现在你都不认识他,那请看下面介绍:


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观念摄影师

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家之一

世界黑白摄影大奖金奖得主

中国艺术家权力榜前十名

当代最重要的50位国际视觉艺术家


2016年之后,你认识他。可能更多的是因为一部感人至深的木偶戏——《爸爸的时光机》



                                                                        

我不想当演员



马良生于70年代,上海人,父亲是著名京剧演员和导演马科,母亲是影视演员童正维,凭借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中“牛大姐”一角走入观众视线。从小到大,马良都被父母当做”演员“来培养。但是马良自己却对当演员一定兴趣都没有,他的志向是电影美术。


高中填报大学志愿那天放学回家的路上,马良有些心神不宁。天气是晴还是阴,马良自己也记不太清楚了。不过他还记得走在石库门建筑的巷道上,可以隐约闻见油爆虾的香气,这是上海地道的家常味。

 

进了家门,正对面的客堂上,父亲刚好端上了一盘现炒的蒜泥生菜。母亲的剧团今晚要排练,所以这顿晚饭由他掌勺。

 

“亲朋问我的人何在,你就说,说我远游未归来……”,父亲在厨房边忙活边唱着京剧,不亦乐乎地把戏台直接带进了厨房。

 

马良知道这个选段出自《曹操与杨修》,因为父亲跟他讲过这个故事,还教他唱了几句。他从书包里掏出一张志愿表,倚在厨房门口,有些底气不足:“爸,我想学美术。”

 

父亲回过神,关掉了哗啦哗啦的水龙头,接过报名表一看,“美术”那一栏打了个勾,收笔的笔锋和起笔一样重,看得出这是一个郑重其事的选择。

 

京剧武生行当出身的父亲,眼神机警,这张表格却读得非常慢。见他还没开口,马良弱弱地补了句:“这个表格要家长签名确认。”


父亲有些不情愿,他特别想让马良成为一个演员。但是见儿子如此坚持自己的理想,心里也只能作罢,勉强地说“那你以后要帮爸爸做一次舞台美术。戏剧这件事,家里要继承下去。”

 

马良认真地点了点头,“嗯,我以后就学舞台设计。”

 

父亲写下自己的名字“马科”表示确认,提醒孩子们开饭之后,起身到厨房,把刚刚停下的接着唱下去,“我要借酒将愁解,做一个忘忧鬼,酒醉颜开……”



”移动照相馆“计划



想起和父亲的约定,马良还是有点惭愧的。尽管自己在志愿表上交之后就开始了扎扎实实的功底训练,但是文化课不好,最后没能读戏剧学校的电影美术。最后只能曲线救国,在上海大学读了个平面设计系。

 

他还记得大学入学的第一天,全校学生聚集在偌大的操场上,校长对着整个系的学生喊话:“今年参加考试的有1500人,你们班只有15个同学被录取,这是真正的百里挑一。”

 

马良在队列里稍稍抬了一下头,思忖着:靠!我考第13名。想想自己有惊无险地在考试体制下获得了些许认可,这大概是他迷茫的青春里一剂莫大的鼓励。

 

大学毕业之后,马良先做了影片美术,其实主要就是做广告,还有MTV、Channel V 的片头等。后来觉得没什么意思,就改行做摄影创作,画画了。


不得不说,马良是有艺术天分的。2004年就曾凭为Channel V 制作的广告”眼保健操,中国制造“而被中国广告导报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广告导演之一。之后转作艺术摄影创作又屡次获奖。


2006年澳大利亚昆士兰,IDAA(国际数码艺术奖)获得者。 2007年中国上海,上海艺术博览会,评论家提名青年艺术家金奖。 2008年中国上海,《东方早报》年度文化人物。 2008年英国伦敦,第四届Spider国际黑白摄影奖、年度杰出成就奖、艺术摄影大奖。 2009年奥地利,“奥赛”国际摄影赛杰出作品金奖。

 

 


2012年,”移动照相馆的“的艺术摄影创作计划,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这个”摄影艺术家“。

 

艺术不要高高在上,可不可以用自己的创造力让艺术离生活更近一点,给别人带来善意和快乐?艺术最终的目的是给人以安抚和幸福。这是马良展开这个计划的初衷。


2012年2月,马良和他的六人团队正式开始了“移动照相馆”的计划。他们以上海为首站,带上各种稀奇古怪的道具和服饰,沿着国道出发,经过开满薰衣草的幽谷,红色的大山,把这个移动的照相馆带到下一个城市。


“移动照相馆”一共在35座城市驻足,免费为1600多人布景拍照,在历经10个月之后又回到了起点——上海。



为父亲做一部戏剧,而且要快



”移动照相馆“之后,马良就像一个满世界跑的顽皮小孩终于肯回家了。父亲依然十分健谈。只是有一点,他有点糊涂了,对几分钟前说过的话总是遗忘得很快,就算是重复地讲,他也经常记不住。

 

马良以前从没在意时间过得这么快,阴错阳差地学了平面设计,大学毕业20年了,玩转广告圈和摄影界;而父亲,也从那个精力旺盛、掌控能力极强的戏剧导演,变成了背影蹒跚的老人家了。

 

他又想起父亲在厨房唱的那段《休流泪,莫悲伤》,“亲朋问我的人何在,你就说,说我远游未归来…………”


人就是一个前后身的结合体,前面写着“我来了”,后面写着“我走了”。

 

马良突然意识到一件重要到不能再重要的事情:为父亲做一部戏剧,而且要快,他怕稍微慢一点,万一父亲看不懂了呢?


这个戏剧要用什么类型呢?在“戏剧”面前,马良是一个槛外人。他回想起“移动照相馆”的拍摄经历。为每位慕名前来的人员拍照时,很多人面对镜头,总是不知所措,就像是不懂表演的木偶,大到肢体动作,小到面部表情,他都要亲力亲为。

 

嘿,这不挺像木偶剧的嘛?

 

马良要帮助父亲找回遗失的记忆,剧本的名字就叫《爸爸的时光机》。从德国漫画家卜劳恩的漫画作品《父与子》的人物原型获得灵感,他绘制出了一对父子的手稿:爸爸和古马几。


本来计划半年完成的剧,但真正行动起来,其困难程度远远超乎了马良的想象。

 

《爸爸的时光机》剧本是一个集体创作,耗费时间非常长。而人物模型和道具的打造也是个挖空血槽的精细活。

 

在小房间内,桌上和墙上放着密密麻麻的小零件,这些都是剧中木偶人物的零件组成,光是钻个小孔就得琢磨老半天。

 


在电光火石的焊接中,马古几就像一个鲜活的生命出现在你面前。木偶之精细,甚至连每根手指关节都是用卯榫接合的。在它灵活扭动的时候,真的很难想象这是一个1252个零件组装起来的机甲木偶。

 

而可以帮助爸爸找回记忆的那台时光机,除了大大小小无数个齿轮,还有可拉动的操纵杆、可拨动的时钟以及用来穿越时空的座椅和头盔。

 

奇特的飞天车,怪兽鱼,这些本来只是马良笔下天马行空的绘稿,在主创们的屡败屡试的坚持中,终于如此逼真地呈现在台上。

 



爸爸的时光机


经过两年的艰难筹备,《爸爸的时光机》首演终于在上海的美罗城上剧场拉开序幕。


爸爸哄年幼的马古吉入睡,到陪马古吉捉蝴蝶逗知了,教马古吉骑自行车、打水漂,还有拯救怪鱼的奇妙经历。父子俩用自己的木偶语言说着没人能听懂的体己话。

 


最后父亲在夕阳下和马古几道别,《送别》的旋律悠悠响起,场下很多人都难以自抑地哭了。他们想起了自己和父亲的回忆,或是美好的,或是遗憾的。“时光机”或许只是马古几的一个美好设想,在无垠的时空里,人怎么会敌得过时间?



其实,感动的不只是观众。冰冷的蒸汽朋克在主创们的温情演绎下,马古几和爸爸不是木偶,而是能感知冷暖的角色,这来源于演员们注入的感悟。


《爸爸的时光机》的团队,将近有一半的演员成长于单亲家庭,戏里的美好细节让他们弥补了“父亲”缺失的遗憾。

 

有的演员在平日里与父亲相处较少,而执意要演“爸爸”这个角色,尝试站在父亲的位置去理解“父亲”这个角色。



马良并没有想把这个戏当做成一次爱的教育,他的初衷就是这样:做个戏剧,让父母高兴高兴。他在书上读过“彩衣娱亲”的故事,讲的是年事已高的父母得了忧郁症,很不开心,已是花甲之年的儿子就化妆变成小丑,想把父母逗乐。


这份纯粹的心态,让他和团队得以更加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剧作的创作和磨合之中,精细的道具设计,演员与人偶的合二为一,丰富的表现形式,种种合力也就保证了剧作的质量。


作为国内首部奇幻装置木偶剧,《爸爸的时光机》先是作为第十八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委约作品登台亮相,其后入选2016年度纽约举办的国际演艺协会年会ISPA的推介演出,这是在过去10年里这个世界最著名的演艺平台上,唯一入选的中国戏剧作品。

马良又一次成功了,而且这次是在自己并不擅长的戏剧领域。

《爸爸的时光机》受到了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但马良并没有骄傲。他依然坚持,艺术是我的善意,是我对生活的热爱分享给别人,让参加者感到快乐积极,人和人之间的友善。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h0377jnqj0s&width=500&height=375&auto=0

“我想第一时间邀请你们去纽约!”


“这是我进行中美文化交流15年来看到的最为感动的项目,是真正可以代表中国艺术家创造力的项目。”

——美国资深中国演艺事务顾问/芭芭什咨询公司创始人Cathy Barbash

“我非常喜欢这种手工机械的感觉,这绝对是国际一流水平的艺术作品。”

——奥地利林茨艺术节节目总监Gerfried Stocker

“作者进行戏剧和木偶创作的首度尝试就能达到如此水平,令人惊叹。这个项目具有极大的潜力。”

——旧金山国际艺术节总监Andrew Wood

“作品华丽而质朴,最真实的情感无国界。如果可以去澳洲,我相信人们都会为之疯狂。”

——澳洲墨尔本维多利亚艺术中心制作人Kate Ben Tovim

“这个项目引起了我的高度关注,这真是让人震惊与兴奋,这是我在中国看到最好的表演之一,它有无限的可能性,我会持续关注!”

——美国中西部艺术联盟总裁David Fraher(President of Arts Midwest)

“我想第一时间邀请你们去纽约!”

——美国国际创意艺术节执行总监/美国ISPA国际演艺协会董事会下任主席Mary Lou Aleskie

“我非常想看到这个剧完成的样子,并渴望带到英国、欧洲!”

——英国2012伦敦奥运会艺术文化委员会主席/伦敦南岸中心艺术总监Jude Kelly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输入标题     bcde请输入标题   abc



呗壳剧场

你的剧场生活指南

联系:bkguangzhou@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