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方旭演的《二马》,一定要看!

2017-06-05 呗壳剧场



老舍先生,是我国近代大文豪之一,他的名字,既是北京文脉的代名词,又象征着中国戏剧文学的深度与厚度。他的作品《茶馆》、《龙须沟》奠定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独特的风格,创立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剧学派,《茶馆》《骆驼祥子》等作品成为了保留剧目,深得戏剧观众的喜爱,多年来一排再排,仍长演不衰,比如上月刚开票的《茶馆》,在高温中蜿蜒蛇形排队抢票的盛况成了京城的热点新闻。

近年来,国内戏剧市场的发展,让各种名衔的戏剧节层出不穷,而直到老舍先生去世50年后的今天,终于有一个以他名字命名的戏剧节了,这个戏剧展的作品极其注重剧本的文学性,入选的13个作品尽是国内外知名文学大师的创作,值得关注。

戏剧节的主办方之一北京市演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海军说,希望老舍国际戏剧节能跟“爱丁堡”“莎士比亚”等戏剧节一样,称为国际知名的戏剧品牌。此话一出,作为爱戏的国人,不禁心头一震。



说起老舍先生的作品,往往取材于市民生活,通过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刻画浸透了封建宗法观念的保守落后的中下层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阶级搏斗中,在新的历史潮流冲击下,惶惑、犹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进退维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径。因此他的作品总是充满对世人的理解和悲悯、人性的思考和探索。

而另一方面,因了旅居海外的经历,老舍的创作除了浓浓的京味儿文化和民族精神外,还常常具有一种国际性的视野。在他的众多作品中,《二马》是特别能体现其“京味文化”“国际视野”两方面特色的一部,在北京首轮演出获得不错口碑后,它将成为老舍国际戏剧展的开幕大戏,于6月10-11日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演出,值得期待。


▲《二马》


1924年夏, 老舍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教师。五年的侨居生活,打开了他的视野,也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二马》是老舍继《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后的第三部小说,也是他回国前在伦敦写的最后一部作品,成为他早期长篇小说的代表作。



与人们熟悉的《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作品相比,《二马》的笔触细腻幽默,中英的文化差距和冲突可谓中国新文学的全新题材。

谈到这部小说的创作动机时,老舍曾说:“不是由于某人某事的值得一写,而是在比较中国人与英国人的不同处,所以一切人差不多都代表着些什么;我不能完全忽略了他们的个性,可是我更注意他们所代表的民族性。


《二马》剧照


《二马》中,一对 1926年的中国父子老马和小马前往英国伦敦,在那里分别与两个英国女人——房东温都太太和她的女儿产生了感情。老舍用充满幽默的笔墨描绘了老马和小马这两个标题人物在伦敦的境遇。

老马虽然上过洋学堂,还入了洋教,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官迷”。与父亲相比,小马愿意融入新环境,他执拗地努力着,却似乎都不顺遂。他们寄居在英国女人温都太太的家里,在异国生活中,房客与房东,中国人与英国人,父与子,母与女,鳏夫与寡妇,小伙与姑娘,“老房着火”的黄昏恋与失魂落魄的单相思……


《二马》剧照


《二马》既是北平与伦敦的嬉笑故事,又是傲慢与偏见的中西演绎。老舍在小说中设置了一组组镜像般的意象,折射着人世间百态。当"京片子"遇到"伦敦腔",不仅是两种文化的碰撞,也有老舍对整个民族和时代的思考

著名女作家张爱玲在自己的散文《私语》里,曾经这样写道:“《小说月报》上正登着老舍的《二马》,杂志每月寄到了,我母亲坐在抽水马桶上看,一面笑,一面读出来,我靠在门框上笑。所以到现在我还是喜欢《二马》。


《二马》剧照


1999年,《二马》被改编成电视剧,沈好放导演,陈道明、梁冠华出演。

电视剧《二马》海报


2016年,戏剧人方旭将《二马》首度搬上了话剧舞台。


《二马》剧照,方旭饰演马则仁、伊牧师


被誉为“老舍戏剧专业户”的方旭,一直对老舍作品情有独钟,先后排演过老舍的《我这一辈子》、《猫城记》和《离婚》等舞台剧作品,老舍独有的文学魅力和方旭特有的风格,成为戏剧舞台上一处独特的风景。


《我这一辈子》剧照

从《我这一辈子》开始,“形式”一直是方旭在改编老舍小说时思考的重大课题。他把《我这一辈子》改成独角戏,用一尊似人非人的人偶做道具。


《猫城记》剧照  张睿 图

他把《猫城记》改成当代小品,台上全是纸箱子。


《离婚》剧照  李晏 图


到《离婚》时,方旭把所有的男性角色化繁为简,由两位演员交替出演。舞台上紧绷着一根根细绳,有种命若琴弦的意味,现场的中阮更有种哀伤的不可琢磨感。两个演员反复重复「恍惚」与「诗意」,成了串联起整部话剧的语言线索。

方旭说:“我热爱舞台,热爱北京,我愿意为了这份热爱而坚守。


《二马》剧照


对方旭而言,京味儿和老舍式幽默,是他改编老舍文学作品的最大吸引力。他从小跟随姥姥、姥爷在胡同里长大,对京味儿的迷恋是他骨子里挥之不去的爱;而老舍先生的幽默,在他看来是非常独特的,那是一种北京式的幽默,他认为老舍的语言非常有感染力,而且老少皆宜。

而且方旭认为,《二马》这部作品至今依然具有普世意义,那就是人和人之间,人群和人群之间,由于不理解、不了解造成的相互隔膜或者偏见,以及一个人群对另一个人群的所谓傲慢的那种“心理优势”。他认为,这些到今天都没有改变。因此,方旭从原作中的幽默元素出发,以游戏的态度对《二马》进行二度创作。


《二马》剧照


《二马》的舞台设计极富创意,一组移动的英国旧报纸和一串悬于半空的英国女帽为背景,雨伞、手杖等形式感极强的道具,节奏明快的碎片化表演形式,都增强了喜剧效果。



《二马》剧照


《二马》还邀请到当今炙手可热的设计师苏广宇担任服装设计,为该剧打造兼具英伦风情与“京味儿”的服装,既有舞台感,又富时尚气质。


《二马》服装概念图


《二马》剧照


而最令人惊艳的是,作为一部“全男班”演绎的作品,《二马》中所有女性角色也都由男演员反串表演

其中,被誉为“最美男旦”的青年京剧演员刘欣然扮演温都太太,与方旭扮演的老马有不少感情对手戏。曾在北大中文系就读,又有戏曲功底的他,以其不俗的演绎,将这位英国房东女人的外在形体和丰富的内心都刻画的颇有味道。


《二马》剧照 张睿 图


在谍战电视剧《胭脂》中将狠辣、邪魅的仙道枫一角演绎得活灵活现的青年演员苏小玎,在《二马》中扮演房东女儿玛力,将一个“英伦小野猫”出演的生动俏皮。



除了老马和小马父子二人,以及两位“反串”女主角的男演员可圈可点的精彩表演,剧中几位演员,都要轮流扮演不同的串场角色。整个表演跳进跳出,极富游戏感,而这也正是同时作为导演和主演的方旭所追求的。


《二马》剧照



在方旭看来,戏剧可爱之处就在于假定性,观众来看戏剧,心里对戏剧是有认知的,虽然知道台上都是假的,但情感和感受是真的。所以他相信,加强这种假设的前提,加重这种游戏感,台上台下都会喜欢。

除了外在形式上的创新,同时兼任编剧的方旭,还为话剧《二马》增加了不少和当下相关的内容;很多当今流行的语言与“段子”、“包袱”,让今天的观众既感到亲切,也会有新的反思。因此,戏中的老马常说的是老舍原著中的“俗气”,而小马则有了一句颇具时代感的口头禅:“人一定要有梦想,万一实现了呢?!


《二马》剧照


方旭希望,能将过去和今天做个勾连。“戏剧有当下性,这是做戏剧创作不能忽视的特性。我们做一部作品,要与今天的观众在精神思想层面上可以沟通,才有现实意义。如果没有这个东西,那这样的戏剧大家没有必要来看。

在方旭看来,"90年前,中国人到西方是被看不起的,那时候西方对于中国来说有经济上的优越感。但今天呢,中国人去西方基本上没有钱的问题了,但依然存在文化上的问题。“我们在全剧最后探讨了一个问题,就是中国人今天确实有钱了,但是精神呢?梦想呢?没有了。精神匮乏和信仰危机,实际上是当代中国人面临非常严重的问题,这是我们想在剧场里和观众探讨的。

百年前的偏见与愚昧尚未消弭,新的矛盾与荒谬已经登场。老舍先生的《二马》在创作近百年后,依然带给当下观众全新的思考空间。



方旭在改编《二马》时,请到老舍之子舒乙、老舍女儿舒济担任文学顾问,由斯琴高娃担任艺术顾问。

看了戏后,舒济说:“方旭们在话剧舞台上,把《二马》的中英民族性里的褊狭与浮浅消解在笑声中。”而斯琴高娃则笑称:“如果老舍先生看了,一定会乐出声儿。

这也许可以说是对话剧《二马》的最高评价了吧。


戳视频 感受《二马》的魔性魅力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v0384gms0b0&width=500&height=375&auto=0



《二马》


【主创阵容】

文学顾问:舒  乙 舒  济

艺术顾问:斯琴高娃

剧本策划:关纪新

原    著:老  舍

编    剧:方  旭 郭奕雯

导    演:方  旭


【主  演】

方  旭(饰)马则仁/伊牧师

刘欣然(饰)温都太太/伊太太

苏小玎(饰)温都姑娘/凯萨林

秦枫(饰)马威

马驭崧(饰)李子荣/亚历山大

编剧、导演、主演方旭


生于1966年的北京,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导演、编剧两门儿抱,影视剧里混个脸儿熟,而作为小剧场话剧里硕果仅存的六零后老炮儿来说,最自豪的身份,还是话剧演员。

 代表作:独角戏《我这一辈子》、话剧《猫城记》、话剧《老李对爱的幻想》(原名《离婚》)、《老舍五则》、《北京法源寺》、全男版话剧《二马》。


刘欣然


青年京剧乾旦演员,被媒体誉为“姿才冠世之最美男旦”。曾主演关锦鹏导演昆曲《怜相伴》、李六乙京剧作品《梅兰芳华》,新观念京剧《凤戏游龙》,林兆华导演京味儿话剧《老舍五则》,“开心麻花”京剧题材音乐剧《爷们儿》。常演剧目:《锁麟囊》、《春闺梦》、《三击掌》、《贺后骂殿》、《六月雪》、《女起解》、《玉堂春》、《碧玉簪》、《梅妃》等。


苏小玎


中国煤矿文工团话剧团演员,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2014年话剧“金狮奖”最佳男演员提名。因在谍战片《胭脂》中饰演仙道枫一角而被大众所熟知。主要话剧演出作品:话剧《空镜子》《雷雨》《罗密欧与朱丽叶》《玩偶之家》《桃花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等。


秦枫


任职于北京现代音乐学院表演系,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主要演出作品:话剧作品《1988》《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形体戏剧作品《蝴蝶是自由的》《在底层》《东游记》《达人未爱狂想曲》《壹光年》《鬼马电梯》《水生》《月光下的碎玻璃》



马驭崧

任职于中国煤矿文工团话剧团,毕业于中央戏曲学院。主要演出作品:话剧作品《北京人》、《三姐妹》、《初恋是个仙儿》、《屋里的大象》、《丑小鸭》、《济公学堂之鞋儿新扇儿破》、《惊天雷》《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等。




北京站:6月10日-11日(北京天桥艺术中心)

合肥站:8月15日(安徽大剧院)

广州站:8月18日-19日(广州大剧院)

深圳站:8月22日-23日(南山文体中心)

武汉站:8月30日(武汉剧院)

长沙站:9月1日(湖南大剧院)

淘宝购票:呗壳剧场

微信购票:左下角“阅读原文”



*本文原载于微信公众号“大小舞台之间”,特此感谢!



呗壳剧场

你的剧场生活指南

联系:bkguangzhou@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