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阿闹 2018-05-30

不 错 过 好 戏     不 虚 度 光 阴




中文版的舞台剧《战马》一出,兼任演员和马偶组导演的刘晓邑颇有一「战」成名的味道。


从舞蹈跨界到剧场,他有信心可以玩出很多花样。


他和一行舞蹈科班出身的兄弟在《战马》之前,曾经做过几出主打创意的儿童剧,这种「手」和「心」默契的连接性,在一千多个面试者中是极为明显的优势。而刘晓邑作为「马偶组」的导演,也在300场的演出中慢慢沉淀。


刘晓邑曾经心很野,这让他露锋芒,也让他吃过亏。


很难想象,一只锋芒如针的刺猬变得柔软的模样。「力量还在,只是说,你以前是一个手指头就这么出去,现在是……」他左手握成了一个拳头,碰在右手掌心上,好像撞开了尘埃。





也糊涂也明白


刘晓邑对几年前在北京卖烤串的经历,回忆得津津有味。

几张方桌、几个方凳,再把烤架一排,又是烤鸡爪,又是烤豆皮。湖北人兴吃「炒毛豆」,辣椒油、蒜末在锅里爆香,毛豆倒锅里,「叭」地一声响,就着料汁一翻一炒,出来就是一大盆,咸中带辣,辣中带香。

北京没有这种吃法,「炒毛豆」成了烧烤摊的招牌菜,就这么一盒一盒十五块钱地卖。刘晓邑和他的哥们,这几个湖北伢子,在辣热呛的烟火中烤出了一个江湖。

刘晓邑哥几个都是正儿八经的舞蹈科班出身,不去搞艺术,偏偏跑来卖烤串,就像电影中那些大隐隐于市的高手,有些失意,暂且收起了自己的锋芒。

他们的「失意」源自一个挺荒诞的循环:戏排着排着就穷了,穷着穷着就没戏排了。

▲刘晓邑和他的好哥们。左起为金曾、小雄、刘晓邑


2009年从北京舞蹈学院毕业,心野的刘晓邑和金曾、小雄几个人在北京郊区租了一小间的厂房当排练地,每天都要石头剪刀布,输了的人就负责把第二天的伙食全都给包了,完了把一天的菜都装到保温盒中,在排练室排戏、吃饭,一天都在那里待着了。

怎么就非排戏不可呢?刘晓邑在二十刚出头的年纪,就已经是田沁鑫导演和央视《中华情》节目的御用舞蹈编导,专业对口,平台也好,沿路而下,这是一个大有作为的事业。


▲工作中的刘晓邑


「我永远都知道自己成为不了一个牛逼的舞编。」

他在给自己下这道判决书的时候,并不觉得失望沮丧,这应该是他很早以前就看明白的了。

「因为我是学院派出来的,不管是跳舞还是编舞,那是有『痕迹』的。但在剧场这一块,我是非科班,玩剧场就可以玩出花样来。」

《怪物》是刘晓邑几个人第一部原创剧场作品,放在2012年整个戏剧圈,他们还是国内第一个做舞蹈剧场的团队。

《怪物》一名,取自作家冯唐的一部随笔集《如何成为一个怪物》,而创作的内容则来自于乔治•奥威尔《1984》中的一句话:

「栗树荫下,我出卖你,你出卖我。」

刘晓邑哥几个用自己掌握的舞蹈语汇,表现几个底层人物经历的欲望、诱惑和死亡,又是扒衣服,又是肢体缠绕,尺度无疑是非常大胆的。


▲《怪物》剧照


《怪物》参加了2012年的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演了两场就被禁演了,当然最后还是拿了个奖。想了好一会儿,刘晓邑都想不起这个奖项的全名,最后干脆一句:「诶,我忘了。」

他不想费心去想了,一如他后来不再参加任何比赛,这是几个横冲直撞的年轻人面临的第一次失望。

生活费都是东拼西凑出来的,回过头去干晚会,做编舞也不是不可以,刘晓邑几个人对自己都非常狠:

「不能干。不能回过头给自己找退路。」

心思也不往「排戏」那里想了,因为一想就会伤心。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这几个花臂青年曾经在哪条道上混过。


▲刘晓邑画笔下的兄弟们


卖烤串的那一个月,就一心一意卤鸡爪、烤鸡爪,这个烧烤江湖的快意恩仇,接地气得很。一来一往熟络起来,我多送你几个烤串,你给我捎带一瓶冰镇啤酒。

后来摊位收了,熟人问:诶,你们怎么不开了?

「冬天开不了,要上班了。」

「喔,你们要上班的呀?还以为你们卖烤串就是上班呢!」

刘晓邑讲起这段经历,听着都觉得色香味俱全,他也不觉得难,就是俩字,好玩。

烤串收摊了,几个年轻人又风风火火地做了几出主打创意的儿童剧,依然是头撞南墙心不死的模样。

本来就是两手空空,没有什么好失去的,一行人愿意给自己时间,他们也不会怀疑,究竟自己给不给得起这个时间。




野蛮生长


支撑起「年轻」的从来不只是一副新鲜的躯壳,而是发自内心的一股气力。「气」在,「人」立,这才是「年轻气盛」最好的样子。

刘晓邑打小的个性就比较「野」,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没规矩」。当时他以专业课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舞蹈学院,学的是民族民间舞。开学不久,一个老师的推腹之言好像一下子点醒了他:

「舞蹈学院是这么一个地方,你进校在这儿,他进校在这儿,」刘晓邑一边复述,一边把他的左右手抬起来,放在不同的水平位置,「毕业了你们全在这儿。」

说完,他的左手稍稍太高,而右手则是往下压低了位置,最后左右手的位置都持平了。

当刘晓邑用双手来直观呈现出这种「他在进步,你在退步」的结果时,有一股不可思议的力量冲击到了我,于是我大概可以理解他最初听到这番话时内心的那种「惊觉」


▲刘晓邑在北舞的练功房


大二的时候,刘晓邑和他的同学两人搭档,一起跳过蒙古舞,两个人演绎出的感觉其实很不一样。

那个男孩跳的是舞蹈学院的标准范儿,手要怎么放,眼神要往哪里看,都要考虑到「观感」。

刘晓邑跳得就野了,感觉像是醉了酒的小伙,手势和舞步是随着那酒劲儿一块使的,像是有股从土地里长出来的力量。

大学毕业之前,他在央视做过三年的舞蹈编导,来来回回接触到了很多舞蹈院校的人,一张张青春的脸淹没在偌大的布景里,他心中有一种不舒服的感受:

「我学了一辈子,青春都耗在舞蹈上了,搞到最后,只能去电视台跳伴舞,那不得毁了吗?」

大学时代的刘晓邑,像是准备上山精研技艺,结果,只消一夜打坐就「顿悟」。从此,师傅送到了河岸,该使的劲儿,该花的力气,他不会含糊,开始自己渡自己。

跳出「标准化」的框架,刘晓邑顶着一头金色的短发,学起了现代舞。


▲刘晓邑曾经顶着一头金黄的头发,宣告他内心的叛逆


他曾经在英国学习现代舞。英国有很多个舞蹈工作室,你进这个楼,先交两磅的入楼费(相当于20块钱)。每个教室的课都有不同的级别,它分业余的、专业的,还有挑战课,课程的收费有七磅,有十二磅。

一进教室,先试课十分钟,你觉得OK,那就留下来,把学费交给老师之后,继续留下来学完。如果觉得不合适,那就继续往里走,找到适合你自己的教室为止。如果还没学够,你还可以跟完一个人再跟着其他人学。

「这多棒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艺术哪有什么标准?」

刘晓邑发过来一段现代舞作品《Jam》,是他自己编的舞,他和其他两个舞者脚踩运动鞋,动作张扬,情绪起来,「呼」地一声给自己喝彩。

你说跳着跳着就喊了出来,这要是放在程式严谨的民族民间舞中,那是想都不敢想的。



刘晓邑在二十多岁的年纪,内心那股野蛮生长的力量,他是用绷直的手掌去和世界对抗的,这一掌出去,力道没有把控好,也容易伤到了自个儿。

他在毕业后其实签过影视公司,准备去当演员的。不过,他的心又不安分了,天天找不着人。解约之后,公司马上就有两部大戏开拍,后来还在央视播出了。

刘晓邑坐在我对面,还找出电视剧的海报让我们也看一看。说起这件事情,也谈不上后悔,就是想到了,也说一说:「所以说啊,当艺人要听话,不然也有苦头吃。」

好像,很多选择是一念之间,但后来的路都不一样了?他点了点头。




刺猬也柔软


刘晓邑现在有些微微发福,他笑着说是因为不跳舞了,体重就蹭蹭蹭往上飚。他和他的团队最近在准备一部新的创意作品,用毛线来玩创意,讲的是分享主题,名字就叫《毛线管子大逃亡》。

很难想象,一只锋芒如针的刺猬变得柔软的模样。「力量还在,只是说,你以前是一个手指头就这么出去,现在是……」他左手握成了一个拳头,碰在右手掌心上,好像撞开了尘埃。


▲刘晓邑在为新作品做准备——打毛线


玩毛线创意的《毛线管子大逃亡》,还是木偶肢体剧《小兵张嘎•幻想曲》,由元素拼成创意,这是他在参与舞台剧《战马》之后,从西方人偶的表演形式获得的启发。

2015年,这出大型舞台剧的中文版本在招募演员时,刘晓邑和他的几个哥们此前做过几出儿童剧,他们懂得怎么把自己的情感和能量传导到小物件,让它「活」起来。

这种「手」和「心」的连接性,在一千多个面试者中,优势非常明显。

刘晓邑也做演员,也要操作马头,光是模拟马叫的声音就训练了五个月。演员们一开始都摸不着北,找不到发声的位置。

琢磨久了,又好像突然间就开窍了,声音像是一股电流从头腔开始缓缓导出,顺着鼻腔再到胸腔,最后打出了一个鼻响,一气呵成。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s0194p4hyxa&width=500&height=375&auto=0

▲视频:刘晓邑演示打鼻响


300场的《战马》演出下来,「马偶组」导演的这个身份也让刘晓邑变得包容了很多。

以前几个人下馆子,他会拿着菜单专挑自己喜欢的点,现在不行了,要照顾每一个人的口味和喜好。

而谈起自己的老婆孔雁,刘晓邑就更笑得像是一块幸福的面团,「宋仲基前段时间结婚,她还在家里哭。」

刘晓邑对「10月20号」这个日期记得特别清楚,这是他们第一次见面还有确立情侣关系的时间。

刘晓邑在2010年由田沁鑫导演的多媒体音乐剧《电影之歌》担任舞编,还演了一个名叫「小毛」的角色,坐在台下的孔雁对他一见钟情。

「她看了那个演出之后就喜欢我了」,刘晓邑狡黠地笑了,有些小得意,「然后她就追我了。」


▲刘晓邑和孔雁在美国游学旅行时拍的一张照片。他笑说这是和老婆在博弈。


他曾经也是玩心很大,怎料半途中会杀出一个行事风风火火的人,他向迎面而来的天真姑娘投了降。他们俩人在交往的第七个年头,也就是在今年领的证。

人的一生中有很多扇门等着你去打开,不要只打开一扇,也不要拒绝别人来敲你的门。

这句话,本来是刘晓邑分享他在俄罗斯见闻的时候提到的,而「不要拒绝别人来敲你的门」一句,用在他自己身上,再合适不过。

11月10那天,人偶剧《鹅鹅鹅》的两个演员在舞台上合成表演。当那只和主人公朝夕相伴的天鹅南飞之后,饰演玛莎的小姑娘动情地留下了眼泪。刘晓邑在台下讲戏,提醒演员别顾着流泪,记得还要笑一个。

失去了,但你也要笑一笑,这是刘晓邑的温柔。

他很期待不久之后,自己可以多一层「父亲」的身份,最好呀,来的还是一个女儿。他想在角色转换之间对自己有更多的了解,创作的黄金期会在几年之后到来,他相信。


© 呗壳剧场

图 | 网络及受访者提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