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访 | 导演张肖:我没有王尔德和列侬那么酷,但我的戏很酷

2017-12-19 Sergiothecat 呗壳剧场

不 错 过 好 戏     不 虚 度 光 阴





近来「第一批90后」可谓是被贴上了各种标签,几年前还作为青春活力、乖张叛逆的代名词的90后,突然增添了沧桑的年代感,调侃起「人到中年还一事无成」。

92年出生、中戏11级导演系毕业的导演张肖,倒也可以冠上「第一批90后导演」的称号了,作为导演还算初出茅庐的他,已经担任过舞台剧《战马》中方的副导演了,今年还受邀带着自己的「环境戏剧」团队走进了乌镇戏剧节。

如今,他要以王尔德的风俗喜剧《认真的重要性》回归剧场、回归舞台了,但关于做喜剧,张肖可是「认真」的。


谁说喜剧不能严肃?


在鼓楼西剧场附近一条胡同里的咖啡厅与张肖见面时,他的环境戏剧《水晕》刚结束于南艺美术馆的实验戏剧邀请展的演出,前一日晚上才从南京飞回北京。


张肖日常的打扮挺嘻哈的,穿着潮牌,戴鸭舌帽,喜欢没正溜儿地开玩笑,又偶尔有些愤青,时而轻狂豪言一把,时而又自嘲几句,但讲起戏剧创作的思路就变得尤其认真严肃。


这点倒是与他在《战马》和“桃园三缺一”演出季中合作的同事刘晓邑导演特别像,他俩都是射手座,幽默、热情、有野心,也难怪他们工作上思路很契合,私下也很聊得来。


这次是《水晕》第三次与观众见面,在此之前曾上演于北京夏末的露天泳池,以及乌镇昭明书院入秋的池塘边,此次南京站正值冬季,这部作品又要与全新的时空维度相磨合。


「环境戏剧具有对环境的唯一性要求,场地一旦改变,剧本和调度就要根据现场环境做出很大的调整,这是我们的戏一个特色、也是一个软肋吧。」



不同与多数厌倦了剧场才去尝试实验性、先锋性戏剧的导演,张肖恰好调转了个方向——如今已经掌握了环境戏剧的体系,把这个先锋性的剧种排出经验与窍门儿的他,反倒把心思转移到了相对「传统」的剧场作品。


这几年搞环境戏剧的经验让张肖参透一个道理——先锋性的剧目自然有其酷的地方,但戏剧的「酷」不应该停留在形式上。


「真正的酷不在于你在不在剧场,不在你的戏先不先锋,而在于你这个人,你这个创作集体够不够酷。哪怕是你进入剧场规规矩矩做一个作品,如果你是尊重、敬畏戏剧的,认为进剧场演戏是牛逼的,那你的作品比先锋还先锋。」



王尔德的《认真的重要性》这部戏,张肖必须认真做,一方面是太喜欢这部作品了,另一方面也因为这是他回归剧场的第一部戏,它注定会奠定他后期作品的风格走向。


张肖选择了最原汁原味的呈现方式——精致复古的服饰、一字不改的台词,都营造出强烈的艺术感与年代感,最大程度上回归维多利亚时期的戏剧传统。


但王尔德生活的时代毕竟距离如今有一百多年,文化差距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对于一个年轻的主创团队,完全的复古又难免显得有些死气沉沉;更何况犀利而妙语连珠的台词,可能会让观众神经绷得太紧。在保留剧本完全原生态的理念与原则下,在舞台其他方面创新也是必要的。


于是他加入了阿卡贝拉纯人声乐队进行现场伴奏,调整观众的观剧节奏,在一张一弛中让戏剧焕发生机;至于舞美、灯光等方面设计的现代感,也是为了破除掉观众某些固定的观演思维



在传统与创新的冲突中寻找一个平衡点,这几乎是当今所有执导经典作品的导演,所必须面对的挑战,甚至可以说是一场世界范围的竞赛。


张肖平时就非常热衷于寻找各种版本的莎剧的创新点,虽同样都说着最原始的台词,却可以设定在任何背景下、加入任何元素、进行任何方式的解构,经典剧本反倒有最大的解读空间。


「戏剧的可能性远远不止于传统,寻找某种碰撞和矛盾,有跨界感,才显得真实,因为我们生活就非常矛盾。但是戏剧再狂放恣意,也不能没有传统,不然还不如配着酷炫舞台效果来一段诗朗诵呢。」


在张肖看来,戏剧本身是我们精神世界的一个仪式。多数戏剧作品的存在,是为了影响人、影响生活、影响社会,若丧失了承载个人思想,或者揭露社会问题的功能,也就是丧失了灵魂。


因此,即使是在做一部喜剧,张肖也不想去做爆笑的、消遣的、抖包袱的,他宁愿去选择一部认认真真的、规规矩矩的,又带着点想象力与新意的剧本来排演,这才是更有意义的。
 
这样会不会把戏剧做得太严肃、太专业了,让观众看不懂?张肖并不这么认为。


「观众也许对戏剧不一定是专业的,但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都是专业的。」经典作品的改编排演中,让观众看明白故事自然是前提条件,但也不能低估观众的鉴赏能力。如果把重心过于放到了剧本的本土化与现代化改编,原作的质感很有可能被破坏。




王尔德是跨时代、跨地域的


一位著名的英国戏剧导演曾说过,与其说王尔德属于维多利亚时代,不如说他的作品精神与观念更属于当代,他的思想在当时或许是无法被接受的,但这正是王尔德的超越时代的体现,也是当今来排演他的作品,依旧有那么多趣味性与思想性的缘故。


张肖想排王尔德的戏剧的「贼心」,起于与想排《莎乐美》的朋友探讨王尔德。后来无意间翻看到了王尔德的生平,觉得这个人颇有传奇色彩与人格魅力;当时国内又恰好出现了关于同性恋问题的社会热点,向往平等的张肖,也希望能为平权做出些贡献,让更多观众了解王尔德,正是实现这一愿望的契机。


「王尔德的人物台词特别有意思,用咱们传统话来说就是『话不明说』,喜欢『绕弯子』,这特符合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太多『话里有话』了——不仔细咂摸咂摸,可能被人骂了都不知道怎么回事。而王尔德的台词都是这么反着来的,潜台词丰富得很,日常的对话下,蕴含着丰富的能动性与可能性。」


《认真的重要性》的剧本尤其吸引他,是由于它表面是一层,底下还有一层,它是带着一种调侃、审视、嘲讽的姿态来讲述一个爱情故事。初读剧本很容易一位它就是一个爱情喜剧,但再深入读下去就会发现,第一次读的印象,恰好是剧作家想要讽刺的。




《认真》的海报上有句宣传语,叫做「听到名字就高潮」,所指的正是两位女性角色对「埃那斯特」这个名字爱得死去活来并闹出笑话的荒诞情节。


人们对「身份」的盲目迷恋,对某种虚伪的外表的狂热,让王尔德产生了强大的反感,于是他据此创作出《认真的重要性》的剧本。而张肖发现,这种伪正经、道貌岸然,恰好是讲求「面子」文化的中国观众很容易理解的。


同样能让中国观众特别有共鸣的桥段,是布雷克耐尔夫人在考虑青年绅士约翰·沃辛是否配得上娶自己的女儿格温多林时,对他的身世与家财的审问与频频刁难。


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由于旧贵族与新资本家直接的利益冲突,导致的社会秩序的巨变,这些背景也许国内观众难以理解;但丈母娘盘问女婿的场景,中国人可再熟悉不过了。


「我觉得这段都不需要过多解释了,我们这个年龄的年轻人,已经开始面对家庭的催婚压力了,这个场景太中国了。在这一情节上的反应,中国观众可能比英国观众更激烈。」




向往「平等」的理想主义


由音乐人章澍老师扮演的约翰·列侬是整部剧现场配乐的来源,正是缘于对王尔德与列侬的崇拜敬畏,以及发掘他们之间许多惊人的相似处,张肖大开脑洞,让列侬通过一个时空虫洞,穿越到王尔德的戏剧中,成为其中若隐若现的一个角色。


「他们都是敏感、浪漫而勇敢的艺术家,又同是理想主义者,向往着有一个人人平等的世界——王尔德希望人们可以超越世俗的偏见,尊重他爱情的选择;列侬希望人们可以放下争执,进入一个平静安详的想象世界。」


 
如果说张肖目前的作品有个统一的主题,这种「平等」正是他所倡导与强调的。他厌恶用有标准、贴标签的方式去评判他人,而渴望着无论性别、性向、种族、出身如何,都能被平等而尊重地对待。


从小作为留守儿童生活在农村的他,童年时缺失了许多同龄人的快乐与亲情的温暖,也让他深深感受到命运的不公,以及偏见歧视带来的压力。而在戏剧创作中,张肖找到了一种更加平等的表达方式。



张肖选择的《认真的重要性》这部戏,是很符合这个「平等」观念的——没有哪个角色是尤其突出的主角,多数角色的戏份都差不多,而演员们也都年龄相仿、风格各异、各具特色,就连阿卡贝拉乐队的成员们,也都不仅限于演唱,而是参与表演的“角儿”。


为了更凸显「平等」的价值,在这群地位相似的人物中,增加一个对立的视角,张肖还在剧本中安插了一位由小女孩扮演的小学徒。


这位小学徒寄宿在上流社会公子哥阿尔吉农家,跟着师傅学习,目标就是成为一名高级的仆人。这个地位低卑的角色,荒诞中又透着无奈与可悲,与那群伪君子般的贵族或资本家形成了鲜明对比,可偏偏就是这个没人看得上的角色,在最后做出了件不起的事。


戏剧本身也是一种更加「平等」的艺术形式。尤其小剧场,演员与观众置身于同一时空中,舞台表演会和观众发生强烈的化学反应。舞台上发生的每个细节都会被观众发现,而观众们的反馈也会对主创团队的创作过程产生影响。




驶向未来的飞机


张肖的导演梦想,与他童年的留守经历息息相关。那是他的人生中相当孤独的一段时期,父母的关怀的缺席,农村精神生活的匮乏,让他强烈的表达欲收到了压抑,他只能独自写日记来宣泄思想与情绪。


原本单一的人生维度被拓展开,得归功于电影。那时候的张肖才小学四五年级,当时村里盗版影像碟很盛行,一元一张的光碟对生活乏味的他有着极强的吸引力,他有时甚至不惜装病、逃课,以换得看电影的机会。


如饥似渴地观看了大量国内外的影视作品后,盗版碟已经不足以满足他了,他转向了当时的地下电影,并开始洋洋洒洒写影评,当时甚至立志成为一名专业影评人。


观影与写影评的过程中,张肖发现,能通过故事去表达自己、说真话,真的很酷。从电影转向戏剧是偶然的,戏剧让缺乏安全感他找到了一个宣泄口,通过剧本把他想说的表达出来,比如平等与尊重,还能因此获得肯定,这个过程是很爽的,甚至爽过直接把想法大声喊出来。



张肖一直试图把个人经历加入他的作品中:在环境戏剧《水晕》中,他就展现了一个与他自己颇为相似的留守少年的成长伤痛与心路历程。


但这种经历难免有些太私人化了,比较难让观众产生共鸣,因此在《认真的重要性》中,他选择了童年中更温馨而美好的场景注入戏中:


「我想起小学五年级,寄宿在姑姑家读书,一个炎热的下午,伴随着蝉鸣和鸭叫,我翻开了藏在书柜里的一本名叫《飞行传奇》的书。」


在《认真的重要性》的结局处,张肖让剧中新加入的小学徒这个角色,在舞台上造了一架飞机,甚至让它飞起来了。张肖是想通过这个情节放大结局的讽刺效果——那些自视甚高的人,还在地面上小打小闹呢;那个出身低卑却有梦想的小孩,反而已经在上天俯视他们了。



「飞机象征着我们人类本能的探索和征服自然的欲望,一是在一个只能在地上走的年代敢于幻想飞翔的象征,二是我们精神世界的丰富情感流动的象征。有的观众就需要一个情感出口,看完王尔德辛辣讽刺之后,就有了一个该往哪去的答案。」


关于未来的计划,张肖还有挺多「野心」的。作为NTLive的忠实粉丝,他有把NTLive中的一些经典剧本搬上中国舞台的想法,比如萧伯纳的《凡人与超人》,理查德·比恩的《一仆二主》,还有《亨利四世》等等,都在他的考虑范围,目前他的团队还在酝酿一个原创剧目。


不过对于这些愿景什么时候能实现,张肖倒是不太着急,只希望能在五年之后,有几部打磨成熟了的作品同时上演。


「先做自己能做好的事吧,也不想死磕,也不想较真,做戏剧还是得做得让自己开心,这点上我倒挺『佛系』的,随缘吧。」



(部分引言摘录精英喜剧的采访「请回答1992 ‖ 张肖: 我无法拒绝王尔德」,略有编辑;剧照与排练照来自摄影师卤煮的天空、李晏、盈盈。)


话剧《认真的重要性》北京站


演出时间:2018.01.10 - 01.14

演出地点:鼓楼西剧场

票价:288/199/99/50(学生票)



淘宝购票:搜索「呗壳剧场」

微信购票: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