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年头还有人看马戏吗,帐篷里那种?

2018-03-12 大大q同学 呗壳剧场



「这年头还有人看马戏吗?而且是在帐篷里。」


「帐篷不就意味着破旧的临时观众席,俗艳的舞美、蚊虫滋生和努力逗乐观众而大汗淋漓的演员吗?相比起现代其他的娱乐方式来不要太逊色。」


去看太阳马戏团的KOOZA前,我的心里是这么想的。等打开了这个魔盒,才知道原来这里真的是造梦的天地,它不仅给走进帐篷的观众造出一个个奇观,也为演员的自我实现提供了通途。




这里有一个神奇的造梦空间

叫作太阳马戏团

■  大大q同学


太阳马戏团一直是国际上负有盛名的表演团体,可以说在马戏团里无出其右。和迪士尼、麦当娜、卡梅隆合作,今年启动在中国的《KOOZA》秀巡演还找来了鹿晗当形象大使,作为「诗和远方」代言人的高晓松老师也在自己的节目《晓松奇谈》里大力夸赞太阳马戏,国人上次吐槽陈凯歌导演的电影《妖猫传》时,唯一众口一词地夸的是当中的极乐之宴美,像请来了太阳马戏团。

 

足以证明他们的观众有多么多元,他们的表演有多么普世。


 

在现场亲眼看他们的表演之前,我会觉得第一段可以称之为是营销手段,但看过后,真是心悦诚服。

 

我曾经不明白人为什么会「喜极而泣」,看完KOOZA,我恍然大悟:原来在单纯到极致的环境里,人的情绪也是会极端交锋的。

 

他们说走进这个帐篷,你就能触摸到欢笑、狂热、戏谑与哀愁。为什么是欢笑、狂热、戏谑与哀愁呢?不矛盾吗?


不矛盾。


在太阳马戏营造的梦境里,不可能的会发生,矛盾的最令人动容。


 ■ 米与太阳马戏合作作品——《我与太阳马戏交换了想象》


没有动物表演的「造梦」马戏团


作为曾经的主流娱乐方式,以动物表演为主角的马戏在电视、电影以及动物保护主义的冲击下黯然离场,取而代之的是与音乐、舞蹈、戏剧相结合的新马戏。

 

太阳马戏即是新马戏时期异军突起的表演团体。

 

于千禧一代甚至九零一代的年轻孩子而言,对马戏团的了解可能仅限于电视。其中九零一代的童年有个特别难以忘怀的节目,专门介绍各种曲艺杂技,叫作《曲苑杂坛》的,就说过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市是杂技之乡,那是太阳马戏的大本营。

 

创始人盖·拉利伯特(Guy Laliberté)是个传奇人物,不是那种被刻意放大了悲情因素的造梦英雄,他更接近「新马戏」团体里造梦者的真实样子。


 ■ 盖·拉利伯特(Guy Laliberté)


盖·拉利伯特出生于魁北克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母希望他以后成为律师或医生。上中学时,他通过在街头演奏小提琴赚得游历欧洲的旅费,同时体验了一把给别人带来欢乐的感觉,从此立下志向要当一个有作品的街头艺人。

 

父母对此非常失望,但耐不住魁北克就是有这么好的土壤(这里是街头艺人的天堂),盖·拉利伯特依靠街头演出生活了下来,而且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他开始计划一次大规模的街头艺人表演。

 

此时正有加拿大被发现450周年国庆这个完美的机遇,政府在寻找能够筹备跨省艺术表演的团体。盖·拉利伯特获得了这个机会,开始了忙碌的筹备。在夏威夷海边,看着逐渐落下的夕阳,他心里冒出了soleil (阳光)这个词:年轻、活力,于是他决定把自己的团体叫做Cirque Du Soleil (太阳马戏团)。


 ■ 太阳马戏团的黄蓝色帐篷

 

在新马戏都已经举步维艰的时代,太阳马戏团依然在生存,国内观众认识他们,往往是从一篇篇商业战略分析里,甚至先于现场看到他们的秀。他们商业的成功确实引人注目,整个拉斯维加斯的秀场份额,太阳马戏团就占下半壁江山。

 

除了像其他新马戏一样,抛弃了传统的动物+杂技的马戏模式,代之以杂技、戏剧和绚丽的多媒体,太阳马戏还强在懂得营造统一的意境,把自己的一个混杂了很多表演的秀变成梦境。

 

比如这次在中国巡演的KOOZA,秀的主要内容只是杂技加一些串场的小丑表演、互动,舞台自然比不上它的经典秀KA那样酷炫,但妙在它用一个设定为普通人的小丑「小天真」(Innocent)的梦串起了整个故事。

 

KOOZA 取自梵语KOZA,意为「宝藏」或「宝盒」,可以理解为「马戏是一个藏在盒子里的宝藏,等待着人们的探索和挖掘」。主角小天真也就是签收了一个快递盒子,被快递盒子里蹦出来的小丑带进这个神奇的世界的。


 ■ koza里蹦出来的小丑

 

观秀的整个过程,我们就像小天真误入了马戏团一样,啧啧称奇,渴望尝试。当马戏演员们主动邀请自己时,完全按捺不住跃跃欲试之情,上前兴奋尝试,但终究是普通人,自然无法实现专业马戏演员的动作,由此心里对这些带给自己欢乐的演员们更添一丝敬佩。

 

每个人都想要发光,每个人有自己的发光方式。这个梦境令人回味深长,不是因为它比现实美好太多,而是因为它美的同时不忘记对现实的关怀。

 

秀开场,小天真一直放飞不起自己的灰色风筝,在小小的天地里看不到光明。他误入奇境在马戏团游历一晚,但终究要回归现实。虽然没有像好莱坞电影那样误入奇境就获得了超能力,但是他最后获得了小丑赠送的,终于飞起来了的彩色风筝。他没有离开自己生活的地方,却已经看到了更广阔处。



在这里,好梦由来不易醒


国内有故事托底的秀其实不算少了,但为什么它们都没有太阳马戏成功呢?

 

我想还是对全局没有把握吧,虽然融入了戏剧元素,但演着演着就忘记了戏剧,变成单纯的炫技。

 

俗语讲「目的越简单越容易达成」,其实目的越简单人越容易达到满意Plus,或许这也可以用来解释我为什么在 KOOZA 感受到了欢笑、狂热、戏谑与哀愁的交锋。太阳马戏团的各个表演部分都是相对简单的,毕竟我们是看《曲苑杂坛》长大的一代,他们的内容难度可能还比不上国内的杂技大赛,但强在各个部分组合的好,懂得给散乱的碎片一个存在的理由。

 

在马戏观演关系中,表演惊险动作的演员专注于技术动作,为确保没有失误极度专注,因此在完成动作时收获观众的欢呼,心里喜悦、得到肯定的感受会加倍;而前去看马戏的观众本来只是单纯为寻找快乐,在经历一个肾上腺激素飙升的紧张时刻后,瞬间放松的自己不仅仅获得了快乐,还在观看一场生与死交锋的身体风景中感受到了一丝哀愁:人是那样脆弱,人也是那样强大。



可是各种杂技的拼盘终归太散乱,不能让人「入戏」。满意plus的时刻如果总是稍纵即逝,那么多几次以后观众的心理壁垒就会竖起来。

 

太阳马戏团就很有巧思,他们把这种关系包装进了梦境。把控观众的心理节奏,让惊险、娱乐、美艳,各种杂技串联于它的故事情节之下(比如小丑逗乐以后主角小天真误拿了马戏团的魔杖,不小心进入了死亡之境,接下来就演出了一个惊险的杂技——死亡之轮)。

 

无所察觉的观众更容易卸下防备,走进演员缔造的极限与超限交界的单纯地带,从而触摸到欢笑、狂热、戏谑与哀愁。

 

这样的包装贯穿了太阳马戏的所有秀,比如Varekai,描述的是希腊神话伊卡洛斯的故事(那个因接近太阳翅膀融化而坠落的少年),Ka 则是用杂技、木偶剧、武术、卡波耶拉战舞讲爱情。

 

有观众看完太阳马戏的秀说「最近身体不适,恹恹欲睡的,看完演出,兴奋得像打了一剂强心针——就有那么高兴。」

 

「就有那么高兴。」这就是为什么是太阳马戏团获得成功的原因了。

 

谁不是梦境精彩多过生活,现实里渴望一次放松?马戏团本来为的就是制造快乐,如果能在美轮美奂的空间,看到仿佛根本不能完成的事情的完成,岂不是好像做了一个美梦?谁人会愿意醒来呢,太阳马戏团抓住了这种「不愿醒来」的心理特点,制作了一个又一个美梦。在「快乐盈满则亏」的瞬间,温柔地抚慰观众的心灵。



演员:醒来还有梦境


太阳马戏团的口碑是通过观众传播的,精湛的表演无疑是他们的法宝。但去看这次的KOOZA,我还注意到了一些其他的,十分暖心的地方。比如他们会在帐篷里为小朋友准备加高的垫子,这在国内的室内剧院,哪怕是儿童剧的现场都是比较少见的;中场休息的时候,工作人员还细心的把拖在地上的门帘拉到一边,以防观众绊倒。

 

种种,都令人感觉这是个十分人性化的团队。

 

这引起了我的好奇。一向被认为是做着心酸的逗乐工作,或是用生命做赌进行表演的小丑演员和杂技演员,争先恐后地进入太阳马戏团工作,只是单纯因为它的名声吗?

 

对演员来说,太阳马戏团怎么样?


 KOOZA结尾和观众互动


杂技是「常人可为,平常人不可为」的表演艺术,演员从小就过着在外人眼里堪称艰苦的生活。作为知名表演团体的太阳马戏,自然首先要求演员的专业技能,训练不可少,但更关键的是太阳马戏的演员都是能在看似艰苦的生活里感受到创作的快乐的。

 

太阳马戏团成立之前,创始人盖·拉利伯特联合的是一群街头艺人,以共同策划一次给观众带来欢乐的大演出为目标,他付给他们三明治,各位得到的小费则是奖赏。成军初期,盖·拉利伯特除了要支帐篷、拉投资、做艺术指导和市场调研,自己依然亲自上阵,和空中飞人、小丑并肩表演喷火。

 

虽然今天盖·拉利伯特和演员的合作方式已经随马戏团的发展改变,但这种共同创作的热情模式被保留了下来。演员们热爱在这里的工作,他们已经把在这里参与表演变成了自己生命的一部分,而不只是一份用来糊口的工作。


 

一个曾经在太阳马戏团工作三年的波瓦尔大学传播学学者用人类参与观察法写了以太阳马戏团为主题的论文,他采访了七个太阳马戏团的演员。其中一个演员说:「没有一天早上,你不乐意去工作,在这里工作真的好玩。尽管要求严格,但是对于在太阳马戏团工作的成年人来说,这里几乎是夏令营。」

 

死亡之轮是太阳马戏团的经典节目,在 KA 秀和KOOZA 秀中都有,演员会在身上无威亚的情况下,在旋转的轮外侧奔跑、腾空。这个节目表演过程中频频获得观众尖叫,可以说是太阳马戏团节目里惊险程度排TOP 3的。这个节目的演员是一对兄弟,他们从小在马戏团练习。

 

从幕后采访来看,这两位演员已经不年轻了。别人可能会说,马戏团就是个吃青春饭的行当,演员趁还年轻有体力的时候拼命赚钱,等年纪大了体力跟不上之后退休颐养天年。但太阳马戏团的演员告诉你,他们是因为热爱这项事业,才用生命在这里坚持。



一个在《KA》秀中表演的女演员说:「人们觉得我每天都重复同一件事情,但其实是不同的。」

 

他们不会被动地等待身体老去,他们将保持体力,不断进步用尽自己的力气。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w0307jiqbo6&width=500&height=375&auto=0

■《死亡之轮》表演片段


也正因为演员的纯粹,才让观众也收获到了纯粹的快乐吧。人为什么会喜极而泣?科学解释是人的情感防御,当一种情感太过于强烈,人就会用与之相反的情感去对抗它,以防过于强烈的情感伤害到自己。

 

「因为心无旁骛所以闯进了一个眼花缭乱的世界,太多的情感来不及表达」,这个想法要浪漫一些。在马戏杂技构成的身体风景中,观众如叶芝所说,已无法区分舞蹈与跳舞的人。

 

「随音乐摇曳的身体啊,灼亮的眼神!我们怎能区分舞蹈与跳舞的人?」


— END —


|        你   可   能   对   以   下   内   容   感   兴   趣        |




淘宝购票:搜索「呗壳剧场」

微信购票: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