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书日 | 这十部文学作品今年会出现在舞台上

2018-04-23 呗壳君整理 呗壳剧场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记得几年前在一篇文章里看过,英国人感慨现在自己读书少了,一年读不了几本书,中国人感慨自己读书少了,几年读不了一本书

 

虽然只是一个说辞,但确实反映了中国人越来越不爱读书了的事实。



新媒体发展起来后,我们接触到的信息更多了,每天目之所及的文字也很多,很多人把读微信公众号文章当作阅读。


这样的状况究竟有没有帮助国人变得更爱阅读呢?

 

一方面,的确很多优质的传统媒体将自己的很多内容复制到了微信公众平台上,呗壳作为一个戏剧推广新媒体,也志在为大家提供有质量、有态度、方便大家的内容。但另一方面,微信公众平台上碎片化的阅读终究不能代替「纸质」的深度阅读,呗壳为大家提供内容的目的也是为了大家能自己走进剧场体验,获得自己的感悟。

 

知道爱戏剧的你们都是求知若渴的人儿~呗壳君经常收到大家推荐戏剧相关书籍的要求,不过书海浩瀚,真要正儿八经地推荐起来,千本万本也是不为过的。


 

对于想要深入了解戏剧的朋友来说,古今中外的剧本、戏剧史、戏剧理论和文学名著都是必读的,可以自己搜索各个高校的书单,找书来阅读。顺便教大家找书的小窍门,首先是各大图书馆,高校的当地的,都有海量免费资源(高校的可能只对本校学生开放,如果你不是在校生可以找在校生帮忙);一些不好找的旧书,可以上孔夫子旧书网看看。再有就是寻找到学戏剧的往届学生(微博、豆瓣、考研论坛、公众平台),找他们买书或者笔记,这个方法尤其适用于准备考学深入学习戏剧的朋友。

 

其他只是想自学的朋友,前两个方法足够用了。

 

对于没什么时间,又爱看戏,也想要了解有关戏剧更多知识的朋友,推荐大家从一些易读的书开始入手,比如一些戏剧人写的戏剧故事、随笔,院团出的介绍合集等(推荐摄影师李晏的《当戏已成往事》,几乎是过去三十年中国戏剧的记录啦),戏剧理论可以视自身兴趣来看。比如读彼得·布鲁克的戏剧理论《空的空间》时,可以辅助阅读彼得布鲁克的好友——记者玛格丽特·克劳登写的《彼得·布鲁克访谈录1970-2000》

 

像这样的书籍呗壳的微店就有售噢~

 

另外,其他的戏剧自媒体人应该已经分享过他们的书单了,呗壳君不再重复。都说文学和戏剧密不可分,研究戏剧就要研究文学,今年也有不少文学作品被改编成了戏剧。于是我们反过来,给大家列了一个清单,里面全是今年将被搬到舞台上的文学名著,大家看演出前,也可以先阅读一下这些非常值得阅读的书籍。


  ◆        ◆  

 

*以下中外的分类是以书籍来划分的,把他们搬演到舞台上的,可能是国外剧团也可能是国内剧团



外 国

*按出版时间排序


■ 《战争与和平》(俄)列夫·托尔斯泰

■  捷夫耶夫领衔马林斯基剧院歌剧《战争与和平》


■ 《长腿叔叔》(美) 简·韦伯斯特

■  中文版音乐剧《长腿叔叔》


■ 《无人生还》(英)阿加莎·克里斯蒂

■  中文版舞台剧《无人生还》


■ 《深夜小狗神秘事件》(英)马克·海登

    或译《深夜小狗神秘习题》

■  英国国家剧院出品舞台剧《深夜小狗神秘事件》全球巡演



中 国

*按出版时间排序


■ 《聊斋志异》(清)蒲松龄

■  香港非常林奕华×张艾嘉×王耀庆 舞台剧《聊斋Why we chat》


■ 《阿Q正传》(小说集《呐喊》) 鲁迅

■  中法合作话剧《阿Q》


■ 《平凡的世界》路遥

■  陕西人艺话剧《平凡的世界》


■ 《长恨歌》王安忆

■  焦媛实验剧团话剧《长恨歌》


■ 《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

■  牟森导演话剧《一句顶一万句》


■ 《繁花》金宇澄

■  沪语话剧《繁花》



推荐书籍简介


1.《战争与和平》



《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该作以1812年的卫国战争为中心,反映从1805到1820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以鲍尔康斯、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和库拉金四大贵族的经历为主线,在战争与和平的交替描写中把众多的事件和人物串联起来。


作者将「战争」与「和平」的两种生活、两条线索交叉描写,构成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壮阔史诗。《战争与和平》的基本主题是肯定这次战争中俄国人民正义的抵抗行动,赞扬俄国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爱国热情和英雄主义。但作品的基调是宗教仁爱思想和人道主义,作家反对战争,对战争各方的受难并都给予了深切的同情。


2.《长腿叔叔》



《长腿叔叔》并不是一部王子拯救灰姑娘,麻雀飞上枝头变凤凰的爱情故事,尽管它充满了浪漫气息。韦伯斯特通过创作《长腿叔叔》,将自身经历和女性见解融入其中,树立了积极、自主、乐观、主动,在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占主体地位的知识分子新女性形象,构建了女性叙事权威。既向男性读者阐明了自己女性的立场,又树立了乔若莎在女性心目中良好的新形象,鼓舞女性读者奋发向上,争取自主,以主动的姿态获取个人成功,实现个人愿望。


对于国内目前已经长歪了的偶像剧市场,不知是多好的榜样。


原著是一部书信体小说,全书以81封信构成。这81封信由女主人公乔若莎·艾伯特(茱蒂)写给供养她读大学的好心人——孤儿院理事「长腿叔叔」史密斯先生。信件记录了一个女孩的大学生活以及情感历程。 


小说后被改编成舞台剧、戏曲、卡通和电影等。


中文版音乐剧《长腿叔叔》演员之一张会芳介绍:张会芳:怪医之后又爱上「长腿叔叔」


3.《无人生还》



《无人生还》(And Then There Were None,1939年发行时书名为Ten Little Niggers,后改为Ten Little Indians),是英国推理小说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创作的长篇小说,出版于1939年。全球销量超过一亿册。被改编成多部影视、戏剧、漫画、游戏作品。


这部小说被阿加莎·克里斯蒂本人和广大侦探迷们誉为其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仅一个故事就开创了两个经典的诡计模式——「暴风雪山庄模式」和「童谣杀人模式」,在侦探题材的创作方面开辟了一片崭新格局,也使后世侦探小说作家望尘莫及。


在小说的叙事视角上,克里斯蒂也进行了创造性的尝试。这部小说采用了全知视角和第三人称有限视角的双视角叙述。特别之处是,小说的第三人称有限视角是不停地切换的。小说的第一章就为这种手法奠定了基调。这一章分作八节,分别是八个主要人物的内心独白。八个人分别对被邀请到印第安岛去这一事件进行了分析和联想。



随着故事的进展,视角的切换进一步向我们展现出了形形色色的人格和价值观。在同一件事情上读者可以看到布伦特小姐的清高与固执、维拉的浪漫气息和恐惧、沃格雷夫的老于世故、隆巴德的玩世不恭、阿姆斯特朗的瞻前顾后以及罗杰斯对秩序近乎偏执的追求。这种视角的变换使得人物不再是平面的人性的样本,而是不同生活态度的代表。读者不禁会随着布伦特小姐思考道德的含义、随着维拉体会爱情的无私和自私的矛盾、随着沃格雷夫看透世人百态、随着隆巴德体味及时行乐的心情,跟阿姆斯特朗一样担心生活的种种陷阱或者欣赏罗杰斯身上体现的英国旧时代的余味。


改编的舞台剧剧本也是阿加莎本人写的,但采用了和小说完全不一样的结局,关于这部正在全国巡演的中文版舞台剧,可戳 推理小说怕剧透?阿加莎根本没在怕的!


4.《深夜小狗神秘事件》



《深夜小狗神秘事件》2003年出版的时候,作者Mark Haddo还是个不知名作家,只写过几本儿童小说。当时正在席卷欧美各大畅销榜单的,是《追风筝的人》和新一部《哈利·波特》。经过读者的口口相传和文学大师的激赏,这部小说出版九个月后,在圣诞节前夕,竟奇迹般地超越了《哈利·波特》,登上了英国畅销书榜榜首。


小说讲述了一个患有阿斯伯格综合征的15岁少年,如何从调查一桩小狗被杀案当中堪破真相、自我成长。


主角克里斯托弗,有着惊人的记忆力和超群的数学天赋。他知道世界上所有国家及其首都的名称,知道7507以内的所有质数,梦想是成为宇航员。他习惯生活在自己的小小世界,不爱跟人说话,对他来说,解决复杂的数学题很容易,理解他人的想法却很难。


一个深夜,他发现邻家小狗威灵顿死在了草坪上,他心疼地将它抱起,却被主人误认为是凶手。克里斯托弗决定独自侦破这起谋杀案,并将探案的过程写成一本书。


这个带有悬疑成分的故事,表面上是少年克里斯托弗充满了奇思妙想和可爱碎碎念的脑洞世界,内核却是关于我们如何与他人、与世界、与自己相处,成为好父母的艰难以及爱的教育这一永恒课题。


迄今,《深夜小狗神秘习题》已被译成38种文字,全球销量超2000万册。同时,入选《卫报》「一生必读的100本书」,获得全球30多项文学大奖。


关于英国国家剧院改编的舞台剧,可戳 探班 | 关于这只「小狗」还有多少秘密你不知道?


5.《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朝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的意思是在书房里记录奇异的故事,「聊斋」是他的书斋名称,「志」是指记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故事。


这本书想必大家小时候都接触过,即使没看过书,也看过由它改编的各种影视剧。


但小时候看的版本多是删减的白话文版本,其实《聊斋志异》的体量庞大,有各种各样的人、鬼、狐(近500篇),重读应该会获得新的感受。


我小时候读过删减的版本,至今还对《婴宁》这个故事念念不忘哩,情节只大体记得,可婴宁那个在花树上痴笑的情景,仅仅是通过文字描写,就深深映刻于我的脑海中了。


由香港舞台剧导演林奕华执导的《聊斋Why we chat》将于今年秋冬在内地巡演。对林奕华导演有了解的观众都知道,他很爱改编名著,并且他改编的绝对不忠实于原著。他要做的,是把自己的理解呈现给观众。


「舞台剧《聊斋》和《聊斋志异》的关系就是:把原著用脑汁绞碎后,做出咬下去味道丰富的新菜式。」(引自「林奕华文化小频道」)


呗壳君1月在香港看了这部舞台剧,嗯,是一部很不一样,饱含思考的现代「志异」,现代人身上还依稀可辨原著里人、鬼、狐的影子。很有趣,很值得期待。


关于这部剧的主演之一王耀庆,更多请戳 王耀庆:忽然想「吃」林奕华~


6.《阿Q正传》



《阿Q正传》,鲁迅小说代表作。写于一九二一年十二月至一九二二年二月间,最初分章发表于北京《晨报副刊》。后收入小说集《呐喊》。


如《呐喊》自序:


「有一回,我竟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据解说,这绑着的是替俄国做了军事上的侦探,正要被日军砍下头颅来示众,而围着的便是来赏鉴这示众的盛举的人们。」


鲁迅创作出阿Q这么一个典型形象,代表的不是一个而是千万个,是为了唤醒旧中国的无数麻木的中国人的灵魂。 


《阿Q正传》以辛亥革命前后的未庄为历史舞台,以主人公阿Q的活动为线索,以批判阿Q的病态心理精神胜利法为重点来组织材料。在艺术创造的过程中,作者不但从中国的现实社会出发,以农民的实际生活为基础,概括出阿Q的典型性格,而且着眼于辛亥革命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设计未庄这样一个闭塞落后的江南农村,作为阿Q生活的典型环境。阿Q这个形象,既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又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阿Q正传》是辛亥革命时期农村生活的一面镜子,是旧中国劳动人民的奴隶生活的深刻写照,也是中国近代民族被压迫历史的缩影。


7.《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全书共三部,1986年12月首次出版。


该书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获中国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前几年《平凡的世界》改编成电视剧,特地能让演员学习了陕北方言。去年改编的舞台剧则由陕西人艺出品,更大程度地保留了陕北地域特色。


由于原著有百万字,看舞台剧之前先读小说是很有必要的。


想知道更多关于作者、小说和舞台剧的故事,请点击 《平凡的世界》搬上舞台,我怕是要当场哭出来


8.《一句顶一万句》



《一句顶一万句》被称为中国版《百年孤独》,是刘震云的一个成熟、大气之作。 分为上下两部:《出延津记》和《回延津记》。


上部「出延津记」讲述的是在二十世纪前期的河南农村,一个孤独无助的农民———吴摩西为了寻找与人私奔的老婆,在路上失去唯一能够「说得上话」的养女,为了寻找她,他不得不走出延津;下部「回延津记」记述了吴摩西养女巧玲的儿子牛建国,同样为了寻找与人私奔的老婆,走向延津的故事。


一去一来,延宕百年。故事看似简单,但回味悠长。书中的人物绝大部分是中国最底层的老百姓。


同名舞台剧由淡出戏剧界二十年的传奇导演牟森执导,刚刚结束了在北京的演出,即将全国巡演。


牟森导演的好朋友,摄影师李晏老师也建议大家看剧之前,先看看这本小说噢~


刘震云的小说向来很有影视缘,《一九四二》、《手机》、《我不是潘金莲》等都证明了他的小说没有那么晦涩难读,读到多少就收获多少。


关于牟森导演,了解更多请戳 牟森是谁?他为什么能让话剧《一句顶一万句》倍受关注?


9.《长恨歌》



上大学的时候我上课偷看《长恨歌》,因为慌慌张张结果把图书馆借的书落在课桌抽屉里。怪只怪王安忆的笔太细致绚烂,把上海和上海女人王琦瑶描绘得太过引人入胜哈哈哈。


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大量充满灵性的比喻,看得我直想,怎么会那么细腻,能把这样和那样贴切地类比。


不论是从阅读体验上还是思想深度上都是一部值得读的当代经典。


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女人四十年的情与爱,被王安忆一枝细腻而绚烂的笔写得哀婉动人,其中交织着上海这所大都市从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沧海桑田的变迁。生活在上海弄堂里的女人沉垒了无数理想、幻灭、躁动和怨望,她们对情与爱的追求,她们的成败,在我们眼前依次展开。王安忆看似平淡却幽默冷峻的笔调,在对细小琐碎的生活细节的津津乐道中,展现时代变迁中的人和城市,被誉为「现代上海史诗」。


四十年代,还是中学生的王琦瑶被选为「上海小姐」的第三名,被称作「三小姐」。从此开始命运多舛的一生。做了李主任的「金丝雀」,使她从少女变成了真正的女人。上海解放,李主任遇难,王琦瑶成了普通百姓。表面上日子平淡似水,内心的情感潮水却从未平息。与几个男人的复杂关系,想来都是命里注定,也在艰难的生活与心灵的纠结中生下女儿薇薇并将她抚养成人。八十年代,已是知天命之年的王琦瑶难逃劫数,女儿同学的男朋友为了金钱,把王琦瑶杀死,使其命丧黄泉。


本书荣获第一届世界华文文学奖,并于2000年获得我国文坛上最具荣誉的大奖——茅盾文学奖。


10.《繁花》



茅盾文学奖评委王春林说,「说到上海叙事,自白话小说盛行以来,一直到金宇澄的《繁花》横空出世,大约有4位作家是绝对绕不过去的。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他们分别是韩邦庆、张爱玲、王安忆、金宇澄。」


今年有两部描述上海的小说将要被搬上舞台,一部是王安忆的《长恨歌》,一部就是金宇澄的《繁花》。


不过在表现地方特色上,《繁花》可能更胜一筹,因为是用沪语演出的。


《繁花》的剧本由温方伊编剧,这是她继《蒋公的面子》之后极富关注的作品。她压力很大,主要就是因为金宇澄写上海写得太活灵活现啦。



《繁花》的叙事时间为上海的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全书连首尾三十三章,每章又基本分为三节,阿宝、沪生和小毛则是贯穿首尾的三个主要人物。 


以大量的人物对话与繁密的故事情节,像「说书」一样平静讲述阿宝、沪生、小毛三个童年好友的上海往事,以十岁的阿宝开始,由一件事,带出另一件事,讲完张三,讲李四,以各自语气、行为、穿戴,划分各自环境,过各自生活。小说结尾,阿宝与沪生依照小毛的遗言,去帮助法国人芮福安和安娜,这两位法国青年借宿在小毛的房子里,雄心万丈地准备写一个上海剧本,法国工厂主爱上了中国的纺织女。结尾处这个故事像一出寓言剧,作者暗讽时下流行的上海传奇,不过是一些滥俗的套路,仿佛出自外国人的手笔,对于真实的上海的不了解。


《繁花》整体结构分为两条线索的交替穿插运行,一条线从1960年至「文革」尾声,另一条线则自1980年到新世纪初。随着时间推移最终合拢归入「海上」。


原著在叙述上运用普通话,而在人物对话时却用吴语方言。



「世界读书日」全称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图书日」。最初的创意来自于国际出版商协会。1995年11月15日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其设立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保护知识产权。每年的这一天,世界一百多个国家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和图书宣传活动 。

世界图书日




|        你   可   能   对   以   下   内   容   感   兴   趣        |




淘宝购票:搜索「呗壳剧场」

微信购票: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