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来一碗清凉绿豆汤,才是夏季独有的惬意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SUMMER

炎炎夏日,随着气温不断攀升,一碗清甜解暑的绿豆汤也端上了大家的餐桌。绿豆汤,这个简单而又传统的饮品,以其独特的清凉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成为了夏日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绿豆,属于豆科,由于它的颜色青绿而得名,在我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史。绿豆的吃法很多,绿豆本身就可以做成汤、粥、豆沙、豆糕、豆芽,还可以和其他食物一起做粥,如小米绿豆粥、绿豆沙等。

 

关于绿豆和绿豆汤

古书中有许多记载


关于绿豆的保健作用,有不少记载:


《本草纲目》:厚肠胃。作枕,明目,治头风头痛。除吐逆。治痘毒,利肿胀。


《开宝本草》:主丹毒烦热,风疹,热气奔豚,生研绞汁服。亦煮食,消肿下气,压热解毒。


《随息居饮食谱》:绿豆甘凉,煮食清胆养胃,解暑止渴,利小便,已泻痢。

 


绿豆汤“解暑”吗?


天气热排汗多,会流失水、钠、钾、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营养,水盐代谢紊乱就容易出现口渴、恶心、头晕、心悸、倦怠无力、肌肉痉挛等症状,这就是中暑。 


绿豆富含钾、维生素B1、维生素B2,其中钾含量高达1250毫克/100克,吃50克就能满足每日钾需求的1/4。而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含量也显著高于小麦、稻米,熬成绿豆汤还能充分补水,所以才有了绿豆汤“解暑”一说。 


另外,绿豆汤的口味清新,比白水好喝得多,如果再冰镇一下,更是清凉冰爽。

 

绿豆汤,红的or绿的?


生的绿豆,外表是绿色的,但是,为什么做好的绿豆汤很多时候是红色的呢?是绿豆有问题吗?


其实红色还是绿色,不是绿豆说了算,而主要和它被煮的过程有关。绿豆汤颜色变红是因为多酚氧化导致的。绿豆皮中含有大量的多酚类物质,在煮绿豆汤的过程中,绿豆皮溶出的多酚类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就会导致绿豆汤变红。


另外,不仅仅是烹饪时间的影响,就连煮绿豆用水的酸碱性也会影响到绿豆汤的颜色。有实验对煮制用水的酸碱性与绿豆汤颜色的关系做了研究,结果发现:弱碱性的水会让绿豆汤的颜色逐渐由绿变红,这种变化也会导致绿豆汤的抗氧化能力下降。


所以,如果用弱酸性的水或者纯净水来煮绿豆汤,就能看到原本的绿色,而如果水质偏碱性,则会看到偏红色的绿豆汤。


 

如何煮出“抗氧化”绿豆汤?


对于汤中溶解的多酚类物质,研究发现,绿豆汤越偏黄、绿色,酚类物质含量越高,抗氧化能力也越强。也就是说,从抗氧化性来说,绿色要好于红色的。而绿汤的抗氧化能力更强,解暑效果更好。所以,用绿豆汤解暑时,我们还是首选绿汤。


①用纯净水,实验发现用纯净水煮绿豆汤,酚类物质含量比用自来水高不少。

②不宜用铁锅、铝锅,可以用不锈钢锅。铝离子、铁离子等金属离子可与酚类物质发生络合反应,降低可利用量。

③不用高压锅。高压锅煮绿豆汤虽快,但酚类物质损失严重。

④盖上锅盖煮,可以减少氧化。

⑤可以加一些白醋和柠檬汁,也可以减少氧化。

⑥不要加糖、小苏打。有些传统绿豆汤为了好喝会加这两样东西,但它们都会使绿豆汤抗氧化性下降。

⑦不要煮过久,大概1个小时就可以了,再煮久了酚类物质含量就会下降。


绿豆汤并非人人都能喝


绿豆汤是夏季消暑常用的饮品,但绿豆汤性质偏寒凉,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喝。比如:身体虚弱、脾胃虚弱、经常拉稀、胃脘疼痛的人,都不宜喝绿豆汤,否则会导致症状加重。


患有长期慢性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不宜长期饮用绿豆汤,因为绿豆汤会解药性,影响药效的发挥。


处在经期中的女性,如有寒性痛经者,最好不要饮用。不过,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差异较大,若饮用后无不适,则可适量饮用。


绿豆汤不宜天天饮用,暑热较盛的时候,可以适当多喝一点,一般隔一天喝一次比较好。尽量不要空腹饮用绿豆汤,可能会导致胀气。

 


小贴士:绿豆最好和米面制品一起吃


绿豆属于杂豆类,《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推荐主食中要包含杂豆类食物,这是因为杂豆类蛋白质含量约20%,低于大豆,但是氨基酸组成与大豆相似,接近于人体需要,尤其是富含谷类蛋白质缺乏的赖氨酸,与谷类搭配食用,可以起到很好的蛋白质互补的作用。


每100克的绿豆中含蛋白质21.6克,是大米的两倍还要多,其氨基酸组成中赖氨酸含量丰富。大米、小麦粉中的赖氨酸缺乏,因此,绿豆最好和米或面的制品一起吃,从而发挥它们的营养互补作用。

来源:马博士健康团、腾讯医典、科学辟谣、营养师谷传玲、营养师顾中一、大医教你吃

责编:芦佳丽

值班编辑:芦佳丽

排版:芦佳丽

图片来源:摄图网

审核:龙颖

终审:邹海华

声明: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夏至丨吃面啃瓜,消夏避伏

鸡蛋真能造假吗?成本只要1毛钱?

各省的“省饭”,都是啥?






     感谢您看到这里。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记得点个「赞」,点亮文末的「在看」,和朋友「分享」有趣有料的营养美食科普吧!




点击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食品报官方平台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