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分享 | 侯云洁:中学英语教师说课环节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小E说
说课是咱们老师必备的技能,但中学英语教师说课中存在很多问题,今天和小E一起来学习借鉴下~
侯云洁,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中国英语阅读研究院学术委员,云南省国培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项目专家,英语学科教学硕士生导师,基础教育专家,教育部英语学科教师培训标准研制组核心组成员。
说课,作为一种重要的教研方式,产生于 20 世纪 80年代,说课的总体思路是说明一节课“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教什么”主要是分析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学情。“怎么教”主要阐述教学中采用的方法和手段。“为什么教”意在说明选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依据。
说课是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的结合,是教师隐性理论的显性化,是促进教师从感性到理性思维发展的途径,也是培养教师反思能力的一种方式。课堂教学,即上课,更多展示了教师的教学技能,而教学展示课,即说课,展示的是教学理念。
上课与说课合二为一,体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两个核心能力:教学技能与教学理念。因此,说课,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研活动,还会继续在中学教研活动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说课一般又细分为几个部分,“教什么”主要包括“说教材”和“说学生”,“说教材”主要是分析教材内容和特点,解读教材的文本意义和课堂目标;“说学生”,即阐述授课对象的特点,是几年级学生,有什么认知特点、差异和特色等,以便实施分层教学,让各个层次的学生皆有发展。
“怎么教”包含“说目标”“说过程”和“说方法”。“说目标”要求遵循输入与输出并重的原则,听说课的目标是“说”,而读写课的目标则是“写”。除了知识与技能目标,还要同时关注情感目标、策略目标和文化目标;“说过程”要说出每个步骤,并解释设计原理和依据;“说方法”主要是介绍宏观的教学方法,比如,外语教学中的听说法、全身心反应法、任务型教学法,教育学意义上的教学法有小组合作法、讨论法等。
“为什么教”,既可以在“说过程”时,每说完一个步骤,适时阐明设计意图,也可以在“说反思”时,进行理论上的阐释和演绎,课后反思其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或者预测可能出现的困难,并提出解决办法。近几年来,笔者担任说课的指导教师和评委,发现中学英语教师在说课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深入思考后,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缺乏重点,程序化说课。
说课的流程通常包含“说教材,说学生,说目标,说过程,说方法,说反思”。为了面面俱到,教师通常按部就班地描述教材的内容,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目标的三维(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或者五维(知识、技能、情感、策略、文化)设计,同时,回放课件,描述过程,阐述教学方法,比如,任务型教学法等。
这样,每个教师的设计模式都大同小异,程序化地对刚刚上完的课进行流水账式的梳理,对于听者来说,因为没有重点,所以,既没有印象,又很枯燥。那么,如何确定重点呢?说课教师应该根据课程设计的特点和亮点,因课而异,合理确定重点,力求凸显亮点。
如果这堂课在教材开发方面别具特色,说课教师就可以着重阐述如何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果说课者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差异,采取分层教学,设计了一些别具特色的活动,那就重点叙述教学活动的特点和设计意图;设计者若针对学生的差异合理地调整教学目标,那么,说课时,教师就应该重点突出如何通过本土化的设计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相契合。
例如,教材(文中所指教材均为新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下同)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Why do you like pandas?中 Section B 2b 部分有一篇保护大象的文章,根据新课标,这篇文章可以设计五个维度的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阅读,理解文本信息,了解大象作为泰国的象征正面临灭绝的危险。
技能目标:通过学习本文,写出倡议书,阐明人们杀戮动物的原因,并呼吁大家保护动物。
策略目标:学习两种阅读策略,即预测和略读抓主旨大意。
情感目标:世界上动物的种类正在逐渐减少,我们应该以保护动物为己任。
文化目标:了解大象作为泰国文化的象征意义。
本课设计的技能目标为写英文倡议书,此目标不仅与文本、学生和社会现实紧密关联,而且符合现代语言教学所提出的“输出导向”的教学思想。所以,教师应把这一亮点作为说课的重点,在“讲目标”时,说明“输出导向”的语言教学理念,并把撰写倡议书作为本节课学生语言输出的目标。
“说过程”时,教师可以把每个步骤都作为支架活动,说明如何一步一步地实现最终语言输出的目标。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导入图片或者视频,帮助学生认识到大象是人类的朋友,可爱聪明,借此激起学生对大象的喜爱之情。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向学生展示人类为了获取象牙,肆意宰杀大象的事实,从情感上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为学生写倡议书奠定情感基础。这样,在说课时,教师若遵循“以目标为中心”的原则,就显得重点突出,前后照应,逻辑关联。
第二,缺乏亮点,常规化说课。
教师选择的课型通常是听说课或者读写课,因此,他们一般遵循听前、听中和听后或者读前、读中和读后的教学模式来设计活动。听前和读前,教师一般设计导入活动,听中和读中,设计各种任务型的理解活动,而听后和读后一般是语言输出的活动,最终完成以听促说、以听促写或者以读促说、以读促写。
教师如果仅要求学生模仿文本,进行语言的输出训练,并以此作为教学目标,那么,教学设计就显得常规化、浅表化。教师只有抓住每一个文本特殊的人文思想,并且超越文本,将其迁移到生活中,借此达到综合语言应用的目的,说课才具有亮点;而若仅限于浅显的文本处理,则会显得千篇一律,无法吸引学生的眼球。
比如,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What’s the matter?中Section B 2b 阅读部分“He lost His Arm But Is Still Clim bing”一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美国登山高手爱伦登山时,由于意外摔到峡谷岩石缝隙中,导致自割手臂自救,但是,残疾后,他依然热爱登山。
这篇文章可以作为学生精神的食粮,设计时,教师可以紧扣其中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向故事中的主人公学习,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地热爱和珍惜生命。教师引导学生提炼出阅读文本的人文主题后,可以进一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拓展延伸。
比如,现今中学生因为考试压力、挫败心理而选择轻生,教师可以结合这些社会现象,促进中学生对生命进行思考,引导他们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活。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在读后设计讨论活动,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如果自己是登山者爱伦,碰到类似情况会怎样做呢?
讨论时,教师应该创设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争取实现各种观点百家争鸣,语言表达异彩纷呈。教师还可以把这段精彩的课堂讨论录制下来,说课时回放,这样就变静态的说课为动态的片段展示,对于展示课堂亮点有画龙点睛之妙。
最后,教师再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提炼和升华,比如,可以用名言警句,言简意赅地总结学生的观点,比如, “自救者天助之” “生命对于我们来说只有一次”等精辟的语言,都是很好的总结。
“God will help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We have but one life in the world.”
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选取一句名言作为开头,进行段落续写。这样的设计,既体现了人文阅读思想,又能使输入输出一致,最后完成一节课综合语言应用的目标。
这节课的亮点就是教师的读后活动以及以读促写的设计,加上现场回放的片段,更能体现教师的教学设计别出心裁,顺利地实现了教学目标。以这样的方式说课,必须详略得当,比如,阅读理解活动就可以一笔带过,而把时间留给读后活动的讲解和展示,凸显课程设计的亮点,说课也将更加精彩。
第三,缺乏理念,经验化说课。
其实,说课不是简单的经验性设计,它需要拥有顶层的教学理念,每一个步骤都有设计意图,一堂课有一个宏观的理念。
比如,选择听说课作为说课对象,教师应重点展现如何使教材内容情境化和生活化,最终通过引导学生熟悉相关话题,实现语言的应用功能,把所学知识迁移到口头交际中。
再比如,阅读课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与思维品质,引导学生正确解读课文,体会其中的人文精神,同时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在此基础上,促使学生熟练掌握语言表达,并灵活运用。比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基于文本进行书面表达训练,并把所学知识迁移到交际中。
例如,教材九年级第 11 单元中 Section A 3a部分有一篇短文“The Shirt of a Happy Man(Part I)”,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国王虽然已经拥有了财富、权力和声望,但依然觉得不幸福,于是他派出大臣寻找幸福。故事的结果在 Section B 的听力练习中揭晓,最后,大臣带来了最幸福的人,即乞丐。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如果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那么,就应该鼓励学生谈谈他们对幸福的理解,引导他们大胆地质疑故事的结局。“Do you think being a beggar is happy?(做一个乞丐真的幸福吗?)”学生各抒己见,积极地和大家分享自己的人生追求和对幸福的感悟,最后,他们大胆地改写故事的结局,将自己的幸福观融入其中。
这样就是基于思维开发的读写课。有了这个宏观的理念,说课时,教师就应该重点阐述设计了什么问题、如何提问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最终学习如何批判性地进行阅读。
比如,教师可以提问“Why is the king unhappy?”这是一个开放性的推断型问题,可以打开学生的思维,学生的答案多种多样:管理国家工作辛苦、妻儿成群很多烦心事、身体有病不能治愈、没有真爱内心孤独、缺少有共同语言的真心朋友等。
接着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If you have the power (wealth/fame) as the king, were you happy or unhappy? Why? If you have the power(wealth / fam e), how would you use them to live?”这是应用型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身情况,设身处地地思考财富与权力是否真的可以带来幸福,在此基础上,促使学生对人生进行深入的思考。
最后,教师再问:“Do you think being a beggar is happy?”这是一个质疑文本的评判型问题,现代社会中,成为一个乞丐真的幸福吗?学生可以根据之前的思考,说出自己对此故事的评价,并整理这些回答,将其运用于写作,以改写故事结局为任务,完成了语言输出的目标这就是“基于思维开发的读写课”。
根据当今语言教学的理念和发展趋势,说课时,教师可以对教学过程中所设计的问题进行理论上的衔接,比如,布鲁姆的思维认知分类或者思维金字塔:识记层次、理解层次、应用层次、推断层次、分析层次、评判层次和创新层次。由此,突出了理念,而非只是经验性的说课。
第四,缺乏创新,大众化说课。
教材通常几年不变,而时代发展需要教师不断赋予其时代的新意,这就要求教师与时俱进,不仅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而且应不断更新方法,让人耳目一新。
比如,在如今的大数据时代,慕课的广泛应用使得学习更加多维化和碎片化,微课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已逐步成熟。因此,教师自行开发教学资源有助于活化教材。因为微课资源体现了学生和情景的差异,能充分展示教师对教材个性化的解读,这样的做法能使教学设计别具一格,可以作为说课的重点和亮点。
例如,教材九年级第六单元 Section A 3a部分有一篇文章“An Accidental Invention”,讲述了神农氏碰巧发现茶叶的饮用方法和功效。由于云南盛产茶叶,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制作微课视频,以茶为主题,介绍云南绿茶和普洱茶的功用、茶叶种植分布和沏泡方法等。
以往的微课视频一般以教师为主体,而这节课中,教师别出心裁,以学生小组做成的微课视频作为阅读课文的导入或者读后拓展的资源,标新立异,既开发了教材资源,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以这种方式进行说课,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创新意识,符合当今微课时代,教材本土化开发的课程改革理念。
第五,缺乏技巧,质朴化说课。
教师若采用常规和大众化的课件进行说课,那么说课者无论从语言和方法上都显得千篇一律,缺乏特色。
因此,教师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媒体,比如,适当使用黑板,把教学设计图示化,边讲边用思维导图展示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或者录制实际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情景,作为片段进行展示;或者精心设计语言表达,反映专业发展的前沿理念,而不是拘泥于经验化的质朴语言;或者从核心理念出发进行教学设计,清晰地陈述,体现外语教学的某个核心和重要理念,从活动设计上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具体说来,设计说课主要从六个方面入手:
(1)甄选教学内容时,要选择有人文意义的课文,便于解读和拓展,兼顾人文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思维品质与文化品格几个方面。
(2)撰写英语说课稿时,如上所述,要突出重点、亮点、理论与创新。有时,重点与亮点可以合一,也可以分开陈述。同样,理念与创新既可以合一,又可以先综合叙述理念,然后再详细说明自己在理念与实践上的创新。
(3)说课的课件要完整,如同一篇文章,主线清晰,前后照应,重点突出。但课件上的文字要尽量少一点,力求简明扼要。
(4) 自制2至5分钟的精彩课堂视频,进行片段回放,或者自制课程资源,增加说课的说服力和个性特点。
(5)说课模式不要固定,导课环节要引人注意,结尾要精彩,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6)说课时,教师要充满自信,姿态、手势、表情和眼神,都应配合说课的内容,做到思路清晰,声音洪亮,内容生动。
总之,综合运用丰富的多媒体、用精确的专业术语加以概括、使用完美的结构逻辑和精彩的录像片段等,可以使说课更加生动、有趣、专业、鲜活和精彩。这就要求教师加强自身的理论素养,关注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前沿,勇于探索和思考,使说课内容别具特色,富有创意!
本文来源于《云南教育(中学教师)》,英语好教师尊重原创,
如有出处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