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几则小故事,分清“瞻”和“赡”

高玉林 外研语文 2021-12-26

“瞻”和“赡”,长得差不多,读音也很接近,以致经常被弄混。这不,手边就有几处报刊中的错例——


No.1 丰瞻?丰赡!

——简福海《林则徐纪念馆感悟》,《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年10月24日第12版


No.2 富瞻?富赡!

——郭梅《清和清明,正是人间销魂时》,《文汇报》2018年4月4日第10版


No.3 赡仰?瞻仰!

——江龙光《杜鹃花开三河坝》,《椰城》2018年第9期


No.4 前赡性?前瞻性!

——张民元《无问伯仲》,《中国律师》2018年第2期


怎么样?是不是已经不认识这两个字啦?其实,只要把握下面这几点,它们就容易区分了——


目字旁,与“看”有关


本义:临视(向下看)


现常用义:向上看;向前看


组词:瞻仰、瞻望、前瞻性、瞻前顾后、高瞻远瞩


贝字旁,与“财物”有关


本义:供给


其他常用义:充足;充满


组词:赡养、丰赡、富赡


知道了它们可以组成什么词,平时写文章就不容易出错了。不过,如果它们出现在人名、地名中,你还能分辨出来吗?


No.5 朱屺赡?朱屺瞻!

——施盏《“安顺一心”四人书画展》,《新民晚报》2013年8月24日第A13版


No.6 赡岐镇?瞻岐镇!

——华宽波波的博客,2012年8月9日(http://blog.sina.com.cn/s/blog_a5f4e1d001012kzw.html)


这下该如何区分呢?告诉你,许多人名、地名都是有来由的。只要了解了相关的故事,就自然知道该用哪个字了。下面就来看几则故事吧——


故事1  陟岵陟屺  瞻望父母

朱屺瞻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长寿画家,1892年生于江苏太仓的一个富商家庭,原名增钧,后更名为屺瞻,号二瞻老民。


朱先生幼年丧母,他的父亲聘请了一位童姓塾师教其读书。童塾师是个多才多艺的人,课余经常画些兰竹自娱。在童塾师的影响下,朱先生也渐渐拿起了画笔。


朱先生思母心切,时常暗自哭泣。童塾师理解朱先生的痛苦,抚着他的头吟诵《诗经·魏风·陟(zhì)岵(hù)》中的诗句:“陟彼屺(qǐ)兮,瞻望母兮!”于是为先生更名为屺瞻。


1926年,朱屺瞻35岁,父亲病故。因《陟岵》一诗中还有“陟彼岵兮,瞻望父兮”一句,先生便自号二瞻。又因清初画家查士标字二瞻,恐与之相混,故改为二瞻老民。


这两句诗出自《诗经·魏风·陟岵》。“岵”是有草木的山,“屺”是无草木的山。后来,这两句诗被概括为成语“陟岵瞻望”,用以表达对父母的思念之情。


故事2  苏轼名字的由来

历史学家漆侠先生曾回忆老师邓广铭先生批评自己的往事,说:


我跟随邓先生读研究生时,误把苏子瞻写成了苏子赡,邓先生当着别人的面批评了我。我当时甚感羞愧,真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我现在提起这件事,就是想说明邓先生对我们这些学生要求非常严格,我们这些学生是在邓先生的长期严厉督促下慢慢成长起来的。


如果我们了解了苏轼名字的来历,应该就不会有这样的尴尬了。


苏氏两兄弟的名字皆取自《曹刿论战》里“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句话。“辙”是车轮的痕迹,是车所经由的,所以苏辙字子由。“轼”是古时候车厢前供人扶着的横木,曹刿登上轼,远观敌情,所以苏轼字子瞻。


“轼”是古代车厢前用作扶手的横木。图片选自《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在《名二子说》中,苏洵写道: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


苏东坡的性格和他的词一样,也是豪放派。父亲谆谆告诫他,要像车上的轼那样,处在显要的位置却懂得掩饰和保护自己。知子莫如父,苏老泉很到位地揭示了苏轼的性格特点,但苏轼并未完全遵从父亲的话(或许是不愿),而是依然耿介做人,一生坎坷终未悔。


故事3  瞻望岐山  思念故地

浙江省宁波市有一个瞻岐镇,其名得自瞻岐山。


宋末元初,张世杰兵败于厓(yá,今作“崖”)山之后,其子改从母姓为杨,携家眷来到此地隐居,时时思念南宋的故都——位于西边的临安(今杭州)。


受《诗经》的启发,他们将目光投向更远的西边,那里是周朝的发祥之地——岐山。周人的先祖古公亶(dǎn)父在岐山周原奠定了基业。


古公亶父,来朝走马。

率西水浒,至于岐下。

——《诗经·大雅·绵》

《诗经》里的这首诗讲述了周人祖先的开国事迹。古公亶父是周文王的祖父,他带领族人到岐山脚下定居,建立了周朝的基业。


于是,杨氏后人将本地伸入东海之滨的那座山称为“瞻岐”,以表达对故地的深深怀念。


故事4  西单牌楼上写了啥

东单和西单是北京两处有名的街区,它们不仅是繁华的商业中心,也都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这两个地方原先各有一处牌楼,东单牌楼上题着“就日”二字,西单牌楼上题着“瞻云”二字,取典于《史记·五帝本纪》:“就之如日,望之如云。”


帝尧者,放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

——《史记·五帝本纪》

“放勋”是帝尧之名。“知”古同“智”。这几句话是赞美帝尧的,意思是说百姓仰慕帝尧就如同仰视太阳和云彩一样。后概括为成语“瞻云就日”,指百姓崇仰贤明的君主。


将“就日”“瞻云”用于天子所居之处,切合情境,也很有文化底蕴。如果错为“赡云”,不仅解释不通,文化气息也无影无踪了。


重建后的西单牌楼,上书“瞻云”二字。此外,洛阳老城鼓楼上也有“就日”“瞻云”的匾额,有机会可以去见识一下哦。


作者简介


高玉林,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



本期编辑 | 孙  可

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自微信订阅号:一点言究社


欢迎分享与转发~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每天成长一点点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