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小讲堂】成语里的字经常写错?根本原因在这里!
如果说汉语中有一类词可以用很少的汉字表达很丰富的意思,而又不失完整、隽永、精辟,那一定就是——成语!
想表达“做了多余的事,不但无益,反而有害”,可以说“画蛇添足”;想表达“做一件事能达到两个方面的目的”,可以说“一箭双雕”;想表达“坏事有时也可以变成好事”,可以说“塞翁失马”;想表达“真正的意图不在此而在别的地方”,可以说“醉翁之意不在酒”……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其中常常蕴含着一个故事或典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对隐含义不了解,常常会写错、理解错、用错。
常见将成语写错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铤(挺)而走险
再接再厉(励)
枉(妄)费心机
人才辈(倍)出
一筹(愁)莫展
……
在这几个成语当中,易错写成的字与正确的字读音相同或相近,在书写时很容易因为理解原因而写错,当我们真正理解了成语的整体意思和典故,就会避免这个问题。以“铤而走险”为例:
这个成语常被写错,一是对这两个易错字的字义理解不深刻,二是因为“铤”字不常用。
火中取栗(粟)
病入膏肓(盲)
草菅(管)人命
残羹冷炙(灸)
……
在这几个成语中,易错写成的字与正确的字字形相近,在对整体含义不理解的情况下,很容易写成一个完全不相关的别字。以“火中取栗”为例:
火中取粟
VS
趋之若鹜(骛)
好高骛(鹜)远
滥竽(芋)充数
黄粱(梁)美梦
待价而沽(估)
……
此类成语书写难度再升级,不仅读音相近,字形也很相近,想要写对它们,要准确理解其中每个字的含义。以“好高骛远”和“趋之若鹜”为例:
趋之若鹜VS
成语“好高骛远”,出自《宋史•程颢传》:“病学者厌卑近而骛高远,卒无成焉。”意思是,(程颢)不满做学问的人厌弃眼前细小浅近的事情,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的目标,而最终一无所成。“骛”,形声字,从马。《说文解字》:“乱驰也。”引申为追求。“好高骛远”的意思是,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成语“趋之若鹜”,指像成群的鸭子一样争先恐后地跑过去,比喻许多人争相追逐(含贬义)。清代李渔《与赵声伯文学》:“蝇头之利几何,而此辈趋之若鹜。”“鹜”,也是形声字,从鸟。《尔雅》郭璞注:“鸭也。”唐人孔颖达更进一步说明“凫”是野鸭名,“鹜”是家鸭名。
写错、用错成语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其核心原因是对成语中某个字的字义不够了解。因此选择了一个字形、字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原本的字。在学习成语时,一定要了解清楚成语的来龙去脉、构成特点和成语中每个字的含义,不能只说个大概的意思。
成语学习贯穿我们整个语文学习阶段,平时我们讲话、写文章,恰到好处地使用成语点缀其间,会使语言显得生动、活泼,富有韵味,达到事半功倍(注意!这是一个成语
讲解过后,这四个成语是不是再也不会写错了呢?下面再为大家奉上一个易写错成语小测试,快来看看你是否都能选对,如果选错了话要探究一下它的易错成因以及它们的本义哦!
下面哪个字是正确的呢?
( )然失色
黯
变( )莫测
幻
甘( )下风
拜
败
( )守成规
墨
默
惹( )生非
是
事
参考资料,暑期必买书单!
1.《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5500多条“☞”提示,重点指出形、音、义及用法上应注意的易错、易混现象,800多组辨析展示常见近义词、多音字的细微差别。
2.《小学生成语词典》:2700多处“☞”,提示用法和易错点;近200组辨析,有效避免成语误用;精美漫画插图,清新幽默,妙趣横生;120组成语接龙,近200组田字格,寓学于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