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里的四季之秋
丰子恺先生在《秋》中写道:
“我只觉得一到秋天,自己的心境便十分调和。非但没有那种狂喜与焦灼,且常常被秋风秋雨秋色秋光所吸引而融化在秋中,暂时失却了自己的所在。”
也许我们无法用细腻的笔触记下自己“融化在秋中”的体悟,但我们却能随口吟诵几句秋天的经典诗句:
外出旅行看到枫林
我们会说出“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在家小憩听见秋雨
会叹到“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
独自在外想起家乡
或许又会吟出“夜雨凄凉客思迷,闻砧却是梦回时”……
都说古诗词是文化的精华
那描写秋天的经典诗句/词句你知道多少呢?
它们的出处你又清楚多少呢?
让我们跟随小编
一起寻找古诗词里的秋天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出自唐代杜甫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客居夔州所作。此诗前半首描写诗人登高所见,后半首抒发诗人心中所想。通过对风景的描写、严格的对仗和押韵,诗人不仅为我们渲染了秋天萧瑟悲凉的气氛场景,也向我们诉说他心中老病孤愁的感慨悲哀。不愧为“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出自宋代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词人通过在这首词中运用“薄雾”“浓云”“东篱”等意象塑造了一个在重阳佳节深深思念丈夫的深闺妇人形象。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出自唐代李白的《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写这首诗时,李白正在四处漫游。此时他来到宣城,在谢朓楼上看到了美好宁静的秋景,也看到了村落间的炊烟和枯老的梧桐。此情此景激起他政治上不得志的郁闷迷茫之感。又因无人能理解他,李白只得寄情山水、缅怀古人。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这首词出自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笔下。上半阕借秋景来抒发自己空有一腔报国热情却不得任用的悲愤之情;下半阕则是通过引用历史典故,言明自己郁郁不得志的抑郁苦闷。
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
出自清代朱彝尊的《桂殿秋·思往事》
思往事,渡江干,青蛾低映越山看。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
这首《桂殿秋》通篇只有二十七个字。但细细研读,我们却能从一“看”、一“听”、一“寒”之间感受到词人对意中人缠绵悱恻的情思,也能从“共”“各”中体味到他们心愿难遂的凄苦。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出自唐代黄巢的《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首诗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所作的咏物诗。诗人将腐朽的李唐王朝比作即将凋零的百花,将备受压迫的广大人民比作清寒傲雪的菊花,体现出他作为起义领袖顽强斗争的精神和人民必胜的信念。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出自唐代杜牧的《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首诗构思十分巧妙。诗人通过描写秋夜宫内的场景、天气和宫女的动作、神态来体现她失意孤寂的生活状态,让人顿生怜惜之情。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琵琶行》(此处为节选)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琵琶行》这首诗既是写琵琶女,也是在写诗人自己。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他们都无法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抱负,一个不得已“嫁作商人妇”,一个遭贬谪成“江州司马”。正是因为相似的人生境遇和对彼此的理解与同情,琵琶女才能“促弦弦转急”,弹出“不似向前声”的凄凄之音,白居易也才能写出情节曲折、感人至深的佳作。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中秋之夜,词人很自然地想到了月宫里的嫦娥和桂树,同时也对着月亮抒发起了自己不得朝廷重用的苦闷。就在此时,词人幻想自己飞上天空,砍去桂树,为人间带去更多清光。这首词初读觉得有些荒诞,但再读就会真切地感受到词人渴望建功立业、收复故土的坚定志向和爱国热忱。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出自宋代朱熹的《偶成》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诗人感慨于青春年华流逝之快和时间之宝贵,提笔写下这首富含哲理的诗歌。诗人将池塘春草与阶前秋桐作对比,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时光不等人”,并借此告诫后人要珍惜时光、刻苦学习。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西江月·阻风三峰下》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西江月·阻风三峰下》这一题目就点明了全诗所写的内容——船遇风受阻后的情景。尽管无法前进,但是词人并不懊恼抱怨,反而自在地欣赏起十里秋光。一句“波神留我看斜阳”尽显词人的潇洒乐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出自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前两句细致地描绘了秋日雨后傍晚时分山林里的旖旎风光,后两句则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山间村民自得其乐的生活场景。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闲居山水之间的向往和喜爱。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出自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人在《枫桥夜泊》中用细腻的笔触勾画出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为读者细细展现出一个清冷空灵的秋夜,同时也将作者羁旅异乡的苦闷愁绪娓娓道来。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出自唐代刘禹锡的《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天常带给人悲凉凄苦的感受,对于惨遭贬谪的诗人更是如此。不过我们从刘禹锡的《秋词》中却看不到一点愁苦的影子,反而能感受到秋天的晴朗开阔和诗人的积极乐观。
一重山,两重山。
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出自五代李煜的《长相思·一重山》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词人将自己化为词中的思妇。她向远方眺望却只能看到一重又一重的山;待菊花开了又败,她的离人还是迟迟未归。整首词没有“秋怨”两个字,又确是处处都写“秋怨”,用精炼的语言生动地描绘出苦苦思念离人的思妇形象。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出自唐代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寒山苍翠、秋水潺潺、渡头落日、墟上孤烟的美好画面,我们仿佛感受到了诗人与好友裴迪闲居辋川的秋日之乐,以及诗人超然物外的情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出自唐代王维的《山中》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虽然是写秋景,但是在诗人王维的笔下,我们感受不到一丁点儿的萧瑟枯寂。这幅由小溪、白石、红叶、小路、绿树构成的秋图充满禅意,给读者以美的享受,让人仿佛置身在秋日红绿交加、小溪潺潺的山林中。
萧萧落木不胜秋,莫回首、斜阳下
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一络索·过尽遥山如画》
过尽遥山如画。短衣匹马。萧萧落木不胜秋,莫回首、斜阳下。
别是柔肠萦挂。待归才罢。却愁拥髻向灯前,说不尽、离人话。
“萧萧落木”点明季节,“遥山”“短衣”“匹马”道出路途的遥远与终日赶路的疲倦。一句“说不尽、离人话”就将词人满腔思念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明岁秋分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
出自清代曹雪芹的《残菊》
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
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
半床落月蛩声切,万里寒云雁阵迟。
明岁秋分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
此诗出自长篇小说《红楼梦》,是海棠诗社菊花诗中的最末一首。这首诗是作者曹雪芹假借贾探春(蕉下客)之笔 ,通过描绘残菊等悲戚伤感的景象来暗示贾府的没落和众人离散的结局。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出自宋代苏轼的《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这是诗人赠与好友刘景文的一首诗。萧瑟枯败的“荷尽”“菊残”与充满生机活力的“橙黄”“橘绿”形成鲜明对比。虽为秋日却有截然相反的两番景色。人生也是如此。诗人把壮年比作这秋日,借此劝勉友人:即便青春已逝,仍能大有作为。
秋天既有花败叶落、瑟瑟秋风,也有满目金黄、硕果累累。
伴随着诗人/词人际遇心境的不同,秋天给他们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在他们的作品里,秋天是愁苦的,是孤独的,是失意的,也是美好的。
《古诗词里的四季之秋》因篇幅有限
到此只能遗憾地和大家说再见了
但 秋天尚未结束
小编希望屏幕前的你不仅能发现
其他人的秋天
也能发现
只属于自己的秋天❤
-End-
编辑丨周悦 孙可
摄影丨姚军 安琪
原创图片,侵权必究
扫码关注我们
我知道你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