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语文生活 | 标点符号新用法

外研语文 2022-09-13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咬文嚼字 Author 徐默凡


在书面语中,标点符号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辅助性符号系统。标点符号分为点号、标号两大类。点号用来表示口语中不同长短的停顿,如顿号、逗号、句号,有些除了表示停顿以外还附加有一定的语气语调,如感叹号和问号。标号用来表示词语的性质或特殊作用,如引号、破折号、书名号等。网络语言也是一种视觉符号系统,也必须通过标点符号来记录口语中的停顿或者标注词语的性质,因此书面语中的标点符号在网络语言中几乎全部被保留下来了。另外,为了表达特殊的情感,标注特殊的词语用法,网络语言还发展出了一些全新的标点符号用法,值得我们关注。

连接号“~”

连接号“~”原来是个标号,用于连接两个相关的项目,如“亩产1000公斤~1500公斤”,但现在被当作点号用,在句中或句尾描述语音的延长,同时表示轻快的语气,如“咳咳~我宣布~新版论坛~现在~上线啦~ ~(此处应有掌声)”。“~”经常连用,一般不用于谈论严肃的事情,年轻女性喜欢使用,显得俏皮可爱。

句号“。”

句号“。”原来用于句尾表示较长的停顿,但在网络语言中却经常连续使用,变成了省略号的变体形式。起因可能是中文状态下输入省略号不方便而采取的权宜之计,用多了便发展出了新功能,如“这。。。。。我不能告诉你们我看到了什么。。。。只能说太变态了!!!”这种连用的句号除了说明语义未完外,还经常用来表示郁闷或无语的情绪状态,如“跑步进教室,发现今天老师居然请假停课了。。。。。。。。。。”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使用者可以根据郁闷的程度来选择“。”的多少。

感叹号“!”

感叹号“!”原本用于句尾,表示停顿以及激动的情绪,但在网络语言中发展出了用于句中的用法,如“我怎么就得罪你了?要这样对我??我!们!现!在!就!绝!交!”最后一个分句每隔一个字就用上一个感叹号,表现了口语中一字一顿、咬牙切齿的语气,传神地表达了极为强烈的愤怒情绪。

括号“(  )”

括号“(  )”原来用于表明注释性文字,是一种补充说明,但在网络语言中经常用括号加拼音的方法来标注相反的意思,类似于反语用法。如“你真是一个绅(liu)士(mang)”,表面上是说“绅士”,括号里的拼音却说是“流氓”,这就是在讽刺对方做事情不地道,但反感情绪并不激烈,带有一定的搞笑意味。

删除号

删除号原来是一个修改编辑符号,不是标点符号,但在网络语言中也产生了新用法,即把说话人内心的真实想法先写出来,然后再删掉,由此表达了自嘲和调侃的情绪。如“我们是最胖棒的!”“适合单身狗一个人养的宠物有哪些?”这两例中“胖”和“单身狗”自曝短处,再修正为“棒”和“一个人”,虽是一种自嘲,却具有很强的幽默味道。
以上是标点符号在网络语言中的新用法,有趣的是,不仅有新增的,还有减少的,比如在网络聊天中,句号就很少用到。观察聊天记录,可以发现,网民们在打完一句话后,往往会在句尾附加一个表情符号,或者不加用任何符号就直接发送,很少有人用句号“。”,如果用了就会给人一种很生硬的感觉,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书面语中是很多句子连续接排,因此句号是不可或缺的,由此来告诉读者句子和句子之间的隔断。但在网络语言中,我们不会连续输入一大段话再发出,往往是写完一句就发送一句,发送出去的几个句子在屏幕上本身就已经隔断了,不需要句号来隔断。如果加上句号,反而让人觉得你的话已经说完了,好像要就此结束聊天一样。而且书面语的应用情景是正式的、严肃的,反复使用句号会让人觉得你是在用书面语进行一本正经的交际,这就和网络聊天轻松随意的氛围不吻合了。
从语言规范的角度来看,上述网络语言中的标点符号新用法无疑是有问题的,甚至有人会认为是一种“语言污染”。但我们的观点是,网络语言其实并不是书面语,而是一种在新媒体环境下产生的和口语、书面语并列的新功能语体,因此不能完全用书面语的规范去要求它。只要这些新用法限制在网络交流的情境中,同时具有独特的表达价值,那么就没有必要去禁止它们,事实上也是禁止不了的。

  声明:转载文章,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