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苏轼:颠沛流离的路上也玩“摇滚”

外研语文 2022-09-13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外研人文 Author 小研


北宋



苏轼,对宋词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不同于当时不受士大夫待见的柳永,也不同于只是用余力作词的范仲淹和欧阳修,苏轼可能是第一位在词的创作上大力革新的主流文人,而他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前两天,周迅、老狼纷纷为一盘摇滚专辑打Call,名字叫《宋词辑贰》,出自“滚圈”老前辈高旗。网友纷纷感慨:原来摇滚的尽头是宋词元曲啊!难怪说“流行是个轮回”!


近日@摇滚客Rocker 的一条微博


要说北宋乐坛的“摇滚先锋”,那非苏轼莫属。他那令人瞩目的文学成就,既得益于惊世的才华,也离不开曲折的经历:


后来少年得意的苏轼参加工作,在凤翔府任判官,与太守陈希亮不对付。因为什么呢?可能是嫌陈希亮太古板吧。中秋节的时候,太守开茶话会,结果就苏轼一个人不给面子没去,太守毫不客气开出了“罚铜八斤”的罚单。这下苏轼就更不痛快了。不久,太守修了一座可供观赏风景的凌虚台,需要人写文案,这个任务理所当然落在了大才子苏轼头上。结果苏轼在文章里面含沙射影、指桑骂槐:


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


看不懂?没关系,我们借用另一句话来翻译一下:“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如此政治不正确的文案,陈希亮怎么处理的呢?一字不改,勒石为记,制碑立在了凌虚台旁边,因为文章是真的写得好。果然,千年之后,台和碑早就湮没了,这一篇《凌虚台记》依然流传了下来。


这样的性格下,拥有惊世的才华对苏轼真不一定是好事。遇到陈希亮这样的君子还好,等到后来遇到小人,再牵连进党争,真是被折腾得死去活来。不过倒是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他踏遍四百军州的初衷,只是多为贬谪、流放而已。后来他去世前几个月总结自己的一生也说: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四处迁转的路上,他成为了豪放派在北宋的开拓者:


在密州的一个冬日,行猎而还的他酒酣兴勃,填了一首《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是自晚唐五代以来,所谓花间派(词)、西昆体(诗)中,从未有过的雄健阳刚之美,倚声而唱之下,甚至完全突破了原有词牌曲调的风格。天才的苏轼还重新编曲,以“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以现在的说法,他就是北宋乐坛妥妥的摇滚先锋。


对这次的尝试,苏轼本人极为得意,在写给朋友的信中说:“虽无柳七郎(柳永)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虽然时人不一定都能那么快接受,但他确实为宋词拓展出了一条新的道路和一片广阔的空间。自此以后,词才真正具备了与诗并驾齐驱的资格。



与此同时,他写婉约词也依然是一把好手:


也是在这一时期,一个同样的词牌《江城子》,简直被他玩出了花,基本上相当于为词拓展内容、题材和变化风格作了示范。除了酣畅淋漓的《密州出猎》,还有惆怅难解的《别徐州》: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寄我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一唱三叹,曲折回环,情景交融。


更有哀婉缠绵的《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其对亡妻王弗的情深意重,感人肺腑,荡气回肠。



无论是豪放词还是婉约词,无论是生活还是创作,他的心态都越磨砺,越超然、旷达:


随着新旧两党你方唱罢我登场,两边不讨好的苏轼继续他的漂泊生涯。泗州、常州、登州、杭州、颍州、扬州,真是恨不得踏遍四百军州了。


历史上,与他有相似经历的文人不少,但少有流离到这个程度的。从他个人来看,当然不幸;但从诗词来看,却是中国文化的大幸。大好河山,历来吟咏者众,但总脱不开“仕”“隐”二字,也就是李商隐说的“人生岂得长无谓,怀古思乡共白头”。要不就是怀才不遇的感叹。稼轩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却是为了说“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知我者,二三子”。要不就是不如归去的心怀。张志和说“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却是为了说“斜风细雨不须归”。


唯有苏轼,真正超脱了这两种情绪。一路行来,让他做事,就尽心施政;不让做事,就寄情山水。不怨天,不尤人,不求仕,也不求归。虽然他有的时候也问:“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但大部分时候,他的诗词却别具禅味,越来越超脱。比如这首《临江仙·送钱穆父》: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逆旅之中的泰然自若,让人折服。


辗转流离的经历,成就了苏轼丰富多彩的词作和人生。要想更全面地了解苏轼,不妨阅读《我的大宋我的词》的“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一篇,通过书中的文字走近这位“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人物。


南北两宋以"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著称,可文人士子无论在朝在野,都依然要历经无数坎坷。他们或科场失意,或颠沛流离,或壮志难酬,或布衣终老,种种喜怒哀乐从笔端倾泻而出,便是一篇篇流传千古的名作。


在两宋词坛的璀璨群星中,作者精心选取了柳永、范仲淹、欧阳修、苏轼、李清照、陆游、辛弃疾、姜夔等八位代表人物,以独到的视角和通俗的语言剖析诗词文章,梳理纷繁史料,时而发前人所未见,不仅让我们体会到八个有血有肉的词人如何面对人生的起落浮沉,而且带我们从北宋初年的生机勃勃一路见证到南宋末年的大厦将倾。


可以说,在作者感性与理性交织的笔下,《我的大宋我的词》既是两宋词坛的一幅画卷,也是两宋历史的一面镜子。阅读本书,我们会了解的是八个鲜活而有趣的灵魂,更是一个繁华与苍凉并存的时代。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