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信息工程学院 建设高水平应用型高校
本二批招生志愿即将开始填报,泉州信息工程学院作为福建省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试点校,其办学情况格外引人关注。该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成效如何?如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今年招生计划有何变化?泉州晚报记者专访了我院院长陈笃彬。
走进泉州信息工程学院,仿佛置身美丽的公园。这里绿意盎然,树草花石相互辉映,景色迷人,构成一幅常年有花、开窗即景的优美景观;这里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与国家5A级清源山景区、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泉州博物馆、西湖公园相隔咫尺,成为泉州中心市区景观的一张名片。
跟美丽的“外表”相得益彰的,还有不断提升的办学“内涵”。2014年5月16日,该学院正式升格为本科院校,踏上了本科教育的新征程。学院确立了建设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目标,并坚持四个“不动摇”:一是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定位始终不动摇。立足泉州、面向福建,把学校打造成福建省和泉州市主导产业、新兴产业一线人才的培养基地。
二是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始终不动摇。依据本科人才的基本要求和应用型人才的特征,夯实本科底蕴、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就业有实力,双创有能力,发展有潜力”的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
三是以工科教育为主体的学科专业定位始终不动摇。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信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发展需要,以装备制造技术、电子信息技术、软件技术等学科专业为主体,实现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经济学协调发展。
四是建设特色鲜明的民办大学发展目标始终不动摇。学校坚持“公益办学、不求回报”,通过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力争成为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示范典型校,进入全国民办本科高校第一方阵。
作为一所地方应用型高校,泉州信息工程学院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己任,“以工为主、工贸结合”,主动对接区域产业结构调整,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需求,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形成以工学为主体,以先进制造技术、电子信息技术、软件技术为特色,工学、管理学、经济学协调发展、与省市产业发展和社会建设紧密对接的学科专业结构和布局。
陈笃彬院长介绍道,学院坚持把“服务地方、需求导向”作为学科专业发展的依据,按照“贴近行业产业,加强重点建设,促进集群发展,实现整体提升”的思路,进一步提高学校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发展的契合度、人才培养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匹配度。
同时,学院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培育前瞻新兴专业。面向区域创新发展的新产业、新技术、新平台、新模式、新业态,以学科建设为支撑,寻找和培植新的专业生长点,着力培育和发展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专业和新兴专业,使学院应用专业总数达到30个左右。
学院围绕区域产业结构的布局以及产业创新发展需要,结合办学实际,以重点建设专业为引领,本着“做强、做优、做精、做特”的思路,建成以省级精品专业为骨干,核心课程群、核心技能群为基础,形成了电子信息专业群、高端装备制造专业群、互联网专业群、建筑工程专业群、创意设计专业群、现代服务专业群等六大专业群。
“学院致力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陈笃彬表示,泉州信息工程学院根据学生未来职业的需要,牢固树立“实基础、强能力、能创新、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正确引导学生个人未来发展期望与企业和社会整体对学生的角色期望相一致,面向生产、服务一线,培养道德品质良好、理论功底扎实、实践能力突出、具有就业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
学院把培养模式创新作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依据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实施“校企双主体实施、互动共赢‘1334’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五环相扣’高中职衔接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校企协同育人的新机制和新模式,其成果均获2014年福建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学校注重实践教学对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作用。注重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持续深化以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建成了集人才培养、技术培训、科技研发、技能鉴定、技能大赛为一体实践育人平台,“民办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改革与实践”成果获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和福建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在泉州信息工程学院,一流的实验、实训设备,让学生足不出校就能学习生产流程,提升动手能力。近年来,学院投入7000多万元,新建或完善了63个实验(训)室。同时,与博世力士乐、西门子等世界500强及国内知名企业共建,引进价值1000余万元一流仪器设备,共建了6个大型实验中心,106个校外实践基地。此外,在中央财政支持下,建设了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数控技术、通信技术、光电子技术4个实训基地;在省财政支持下,建设了数控技术、通信技术2个实训基地和通信技术、电工电子、数控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等4个生产性实训基地。目前,拥有各类实验中心(区、室)95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8047台套仪器设备总值近亿元,生均仪器设备高达1.2万元,是国家规定标准的2倍以上,在全国同类高校处于领先水平。
此外,学院在泉州江南高新技术产业园建有“电子信息技术研发(联合培养)基地”、在厦门软件园(二期)建有“软件技术与信息外包服务研发(联合培养)基地”、在泉州(南安)光电信息产业园规划建设“光电信息与装备制造技术研发(联合培养)基地”;拥有福建省高等学校科研创新平台3个(数控装备福建省高等学校应用技术工程中心、工业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国际商务福建省高校研究中心);与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共建了“泉州市工业智能制造实训平台”;建有近万平方米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形成了“校中厂”、“厂中校”、“园中校”和“孵化器”四轴联动的实践教学资源建设格局。
同时,学院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形成了一支锐意进取、业务精良的“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拥有100多名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其中国家级高校教学名师1名,省级杰出人民教师1人,省级高校教学名师4名,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全国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5人。
人才培养,硕果累累。近五年,泉州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在省级、国家级技能大赛中共有591人次获232个奖项,其中72人次获30个全国赛奖项,获奖总数位居全省民办高校第一。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98%以上,86%服务于福建省经济建设,毕业2年后工资水平一般在4000元以上。用人单位普遍认为该校毕业生转换角色快,工作岗位适应性强,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
今年,泉州信息工程学院招生总计划2800人。其中,本科招生计划比去年增加550人达到2050人,面向福建、浙江、海南、广东、江西等15个省份招生,比去年增加了西藏。本科招生专业有: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土木工程、工程造价、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电子商务、国际商务、金融工程、数字媒体艺术、产品设计等共计14个。其中新增了金融工程、国际商务、通信工程、产品设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5个专业。
专科招生计划750人,比去年减少一半。专科招生专业有: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通信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软件技术、数字媒体应用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会计等共计10个专业。专科只面向福建、浙江、海南三个省份招生。
泉州晚报7月13日
第七版专题报道
海峡都市报7月21日
第A10-A11版专题报道
图文来源|泉州晚报 海峡都市报 本期编辑 | 林岚
泉信院团委近期热门文章
(点击文字即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