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闽籍开国将星陨落!《渡江侦察记》人物原型
清明节假期,福建又失去了一位“国宝”——共和国年龄最大的开国将军熊兆仁。
▲熊兆仁将军
闽西籍老红军、开国少将、原福州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熊兆仁,因病医治无效于4月7日22时36分在福州市原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现为900医院)逝世,享年107岁。
熊兆仁,1912年生,福建省永定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福建军区独立第九团排长,闽西红军第四支队副大队长。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四团连长,新四军军部特务营连政治指导员,江北指挥部特务营政治教导员,第二支队新三团参谋长,第六师十六旅四十七团政治委员,苏浙军区第三军分区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苏浙皖边区司令部司令员,皖南军区副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任皖北军区副司令员,军参谋长,福建军区副参谋长,福州军区副参谋长,福建生产建设兵团政治委员,福州军区副参谋长。
▲熊兆仁将军接见部队官兵
▲晚年熊将军在题字
熊兆仁将军的一生辉煌是渡江战役。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火遍大江南北的电影《渡江侦察记》,讲述了渡江战役前夕,解放军某部连长领导的江南游击队掩护解放军渡江的故事。电影中那支英勇部队最高领导的原型就是开国将领熊兆仁。1948年10月,他任皖浙赣游击队司令员,为配合解放军渡江作战做出了重大贡献。影片《渡江侦察记》反映的就是他领导的江南游击队,看到对岸百万雄师渡江的解放军,向天空发出三颗信号弹后,部队也立即在山头上燃起了三堆熊熊大火作为接应信号。
▲电影《渡江侦察记》画面
▲抗战期间熊兆仁(左)与刘永生少将在江南抗敌战场合影
▲解放战争中熊兆仁将军和妻儿
1983离休后,熊兆仁将军仍心系家乡建设,他组织动员曾在福建及闽西战斗和工作过的13位老红军、老将军、老同志联名给中央领导同志写信,促成了棉花滩水电站、梅坎铁路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1997年,他年届九十,多次乘车来回到闽西老区和北京,再次组织动员57位老红军、老将军、老同志两次向中央领导写信反映情况,要求解决资金扶持。党中央对此高度重视,认为修建这条铁路主要是照顾红色老区,但更重要的是有着重要的政治意义。
▲龙岩市首条出省铁路梅坎铁路开通运营
▲棉花滩电站
赣龙铁路全长282公里,总投资约55.3亿元,于2001年12月动工,2005年10月建成通车并与京九铁路接轨。铁路的修成,与熊兆仁老将军的关心和努力是分不开的。热心的熊老,因此被老区百姓称为“扶贫将军”。
熊老,一路走好!
开国将星仅存12人
自1955年至1965年间,我国共授予或晋升10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0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57名上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77名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和1360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目前“开国将帅”目前尚存12人: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均已过世,12名健在者均为少将,他们基本都是在红军时期就参加革命,平均年龄已近百岁。
从2010年至今,每年开国将军的陨落数量都在两位数以上,分别是2010年的29人,2011年的25人,2012年的14人,2013年的10人,以及2014年的14人,2015年的20人,2016年的10人。
熊兆仁将军的离去,意味着在世的“开国将帅”尚存12人。他们分别是:
原沈阳军区副政委邹衍(1915)、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詹大南(1915)、原北京军区工程兵政委杨永松(1918)、原南京军区工程兵主任黎光(1914),以上为1955年授衔;
原福州军区空军司令员杨思禄(1917)、江西省军区原政委张力雄(1913)、原总参谋部三部部长姜钟(1919),以上为1961年授衔;
原乌鲁木齐军区副司令员王扶之(1923)、原沈阳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陈绍昆(1921),原总参谋部炮兵部部长文击(1918),原总参谋部二部政委、部长张中如(1919),原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涂通今(1914),以上为1964年授衔。
- END -
图文来源 | 福建共青团
本期编辑 | 刘心滢
校团委官方微博:@泉州信息工程学院团委
校团委官方QQ:3376242298
投稿邮箱:3376242298@qq.com
泉信校团委近期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