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带你学 | 《万历十五年》
相信大家好久以前一定被《人民的名义》这部热剧给刷屏过吧?可能许多人的朋友圈都是“达康书记”的表情包,走在大街上,到处可以听到有关“沙书记”、“育良书记”的段子。的确,这部反腐大戏揭露了当前中国的政治生态,表达了党和人民同腐败斗争的坚定信念。
除却精彩的剧情,这部戏中也有许多值得一看的好书。比如说让咱们侯大局长、育良书记、吴老师、高小凤都痴迷不已的《万历十五年》,就是一本具有神秘色彩与深刻哲理的好书。咱们育良书记研究了一辈子的明史,最终也没有参悟它的真谛!
有趣的是,《万历十五年》这本书,其实是一本英文书籍,它的命运也可谓是一波三折。它是由著名美籍华人历史学家黄仁宇(Ray Huang)用英文所撰写,也是他最负盛名、体现其“大历史观”的一部明史研究专著。其著作主旨在书中末段看出:“当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个人行动全凭儒家简单粗浅而又无法固定的原则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创造性,则其社会发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即便是宗旨善良,也不能补救技术之不及。”原著的书名叫《1587: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THE MING DYNASTY IN DECLINE》,说成咱们中文的大白话,就是1587年是无足轻重的一年,但明朝要走下坡路了。那么,这无关紧要的一年究竟发生了什么,是什么最终导致了大明帝国的彻底崩溃?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无足轻重”的1587年。
明朝第十三代皇帝是明神宗朱翊钧,年号万历(1572-1620年),万历十年(1582年)六月二十日,内阁首辅张居正去世,明神宗开始独裁统治,他贪财征税,沉湎于酒色之中,又因立太子之事与内阁争执长达十余年。万历十四年(1586年)后,神宗开始连续不上朝,期间长达三十年,史称万历怠政。万历中期后虽然不上朝,但是不上朝之后没有宦官、外戚干政,也没有严嵩这样的奸臣,朝内党争也有所控制,日本入侵朝鲜、女真入侵和梃击案神宗都有反应,表示他还是有在看奏章,并透过一定的方式控制朝局。
一般史家认为的明朝灭亡之起点,如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去世,万历二十年(1592年)援朝鲜之战,万历三十一年间的“妖书案”,接下来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起的“三大案”(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的萨尔浒之败等。与这些年份相比,万历十五年(1587年)虽然有海瑞、戚继光的去世,但终究只是无足轻重的一年,也即如其英文版的书名:无关紧要的1587年(1587, 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
但黄仁宇提出与其他史学者不同的看法,指出此一年似是天下盛平,无重大动荡,实际上可能却是明朝发展至尽头而步向灭亡的一年。黄仁宇引用典籍,特别是《神宗实录》,就此年中发生的立储之争和一连串使万历帝感到大为不快的问题作分析,研究发生在万历帝身上的变化。黄仁宇指出,虽然最后万历帝在种种问题上妥协,但他由此怠政三十三年,可能是他对抗无效之后,对文官集团的一种报复方式。由此可以理解,明朝的皇帝表面看是有其无限权力,但终归也要受到传统文化和文官集团的掣肘。
另外书中还提到海瑞、戚继光、李贽等人,也是受到传统文化的掣肘,而得不到有意义的发展。对海瑞,黄仁宇形容“他虽然被人仰慕,但没有人按照他的榜样办事,他的一生体现了一个有教养的读书人服务于公众而牺牲自我的精神,但这种精神的实际作用却至为微薄。”;对戚继光,黄仁宇评“戚继光的求实精神,表现于使革新不与传统距离过远。”;而对李贽,黄仁宇也评说李贽不过是反映明朝在儒家伦理文化趋于僵化下,思想界的苦闷和困局。
- END -
图文来源 | 网络
本期编辑 | 黄卓玥
校团委官方微博:@泉州信息工程学院团委
校团委官方QQ:3376242298
投稿邮箱:3376242298@qq.com
泉信校团委近期热门文章
☞我校团委组织参观2019海丝(泉州)青年人才创新项目展示会
☞诗词荟萃传经典,浓郁书香满校园 ——第二届校园诗词大赛总决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