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说得都对,但实习生究竟应该怎么做?

2016-11-23 Lachel(L先生) L先生说 L先生说


今天朋友圈被两篇文章刷屏了。


一篇是咪蒙的《职场不相信眼泪,要哭回家哭》。

一篇是我朋友雷斯林的《钱都给你咪蒙赚了,公司好不好关她一个实习生什么事》。


前者的大意是:不要太娇气,职场不是你家,要想老板之所想,多做事少埋怨。

后者的大意是:你又没给我股份,没给我高薪,凭什么要我什么都做?


这两篇文章的传播,用看到的一句话来说,就是老板都在转前者,员工都在转后者。

(我这种既不是老板,又不是普通员工的,很难做啊)


观点犀利固然是好事,但看完了文章,爽了,回过头呢?该怎么做?

好像还是不知道。


说实话,如果你思考任何问题,都从立场出发——因为我是老板,所以我如何如何;因为我是员工,所以我怎样怎样——那就叫做「屁股决定脑袋」了。


还有人说,作为普通员工,转了第一篇文章,就是「精神资本家」——老板还没发话,你就忙不迭地替他着想。我觉得,这样的思维方式,也略嫌浅薄。


那么,作为一个实习生,或者一个职场新人,究竟应该看重什么?应该怎么做?


这次的文章,想好好探讨这个问题。



01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老板和员工的矛盾,被越发放大了起来。


很多写给老板的文章,都一个调调:教你怎么「驭人」,怎么让员工听话;教员工怎么逆来顺受,多做事少说话。仿佛只有这样才能得到老板的欢心。


很多写给员工的文章,则是这样:告诉你资本家有多邪恶,你的价值有多重要,你应该努力争取自己的利益。老板不给钱,你就别干活,多做一点分外事都是浪费。


这是很奇怪的事情。


一个团队里面,如果老板绞尽脑汁算计着员工,员工每天想着怎么争取更多利益,这个团队还能运转吗?工作还能做吗?


我写过一篇文章,讲面试谈薪酬的,评论下面,有人跟我争论。


他认为,员工永远处在弱势的一方,所以应该想办法争取最大利益,对HR永远要有谈判和博弈的心理,不要过早暴露自己的底牌。公司给多少钱,就干多少活,不要被公司「压榨」。


我没跟他多说,只是在心里叹息了一声。


如果你将来的公司,知道你还没有入职,就一心想着怎么对付公司,怎么跟公司博弈拿到最大的利益,会是什么感觉?


这么看重利益的人,公司真的放心把大项目交给你吗?如果别的公司给你更多的钱,你会不会就直接撂担子走人?


任何一个公司,想要良好运转,上级跟下属之间必须是「合作」的关系。

而合作的基础是什么?是信任


无论这种信任,是基于契约,还是基于情感。


在这种信任的驱动下,你多付出一点,多做一点事情,不要过于计较自己的投入产出比,是合理的。因为你可以期望有更高的回报。


但如果确实没有回报呢?如果你付出了很多,老板还是那么吝啬,不愿意给你提薪呢?


下一点会讲。





02


我第一家实习公司,是一家知名PR Agency.


入职第一天,Leader把我领到电脑前,给我一个链接,说,把这个微博看一遍,熟悉一下,明天开始,你来接手这个微博所有的内容制作。


我有点懵,跟她说:就我一个人吗?行吗?


她说:为什么不行?你放心,我会帮你把关的。不过我很忙,只能大致看一下,所以你要多花点心思去做,做好一点。


做了几天,她又跟我说:互动要做起来;推广这一块你也想想有什么创意,我去申请预算;还有数据也要看,对比一下,看看可以怎么优化,提一些方案,我跟客户讲,让你试试看……


我说:呃,可是这些我都不懂啊……


她说:不懂就搜索嘛,看看别人都是怎么做的,还有不懂的地方你就问我。


又过了几天,另一个Leader对我说,有个客户(某个很大的珠宝牌子)要拍一个微电影,你去跟进一下吧。


我说:啊?我只是一个实习生啊,没问题吗?


他说:你担心什么,好好干,有什么事处理不来,及时跟我联系就是了。


后来我才发现,这样的情况其实不少,尤其是在很多精干的小团队里面。实习生当正职用,新人当老人用,很正常。我见过蛮多名片印着Manager、Executive却难掩青涩和紧张的人,一问,还没毕业……


我那个时候的补贴是多少呢?1000块一个月。


你会觉得收入太低吗?要我说,这是实习生的幸运。我至今仍然非常感谢这家公司,给了我这么多机会。


第二家公司是毕业之后正式入职,是另一家外资PR。


刚进去的时候是做文案,做了两三个月,开始独立负责客户,又过了一阵子,开始带团队做项目。


当时,我才毕业半年左右,团队里的人全部都比我老。要自己面对客户,自己把控多任务、多线程(所以开始钻研时间管理),保证内容质量,还要带好团队。工作量翻了几番。


那个时候我的工资是多少呢?税后2700。在广州。


尽管已经是很久前的事了,但现在想起来,我同样很感谢那家公司。如果没有这段成长,我大概现在还是个码字的文案。



03


钱重要吗?


当然重要,很重要,想要多争取一点收入,这是人之常情,非常合理。


但是,如果你的标准只有钱,每天都一门心思地想着:老板给我这点钱,我干多少活比较合适,干多了是不是亏了,要怎么做才能争取到加薪……诸如此类。

那你的格局,也未免太小了点。


比起钱,更重要的,是做事情的机会。


对于一个职场新人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产出


你做了什么事情,你落地了什么项目,这其中有什么亮点,有什么突破,哪些是你可以拿出去跟别人讲的?


你跟别人自我介绍的时候,是说:我在某某4A公司,做了三年文案;还是说,我策划了某某活动,是某某项目的主创?


后者才是真正让你加分、凸显你价值的地方。


所以,对于实习生来讲,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是跟对人。


跟对一个上级,愿意教你东西,愿意给你机会让你操刀,让你真正做一些能够出街的东西——这个时候,你还会在乎工资吗?


而如果你是一个斤斤计较,做任何事情都想着「一分钱一分货」,不肯出力也不肯吃亏的人——会有人愿意给你这样的机会吗?


就算你得到了这样的机会,你是不是还会考虑:这些事情超过了我的职权范围,又不给我加薪,凭什么让我做?


不要有太多「你是老板,我是员工」的心态,而要有「我们都是一个团队」的心态。项目是大家的,一起做好,做好了有回报。尽管没有给你股份,尽管这个回报比起公司的收益,可能很少。


即使没有回报,最起码,你也得到了成长和锻炼。


如同前面提到的两家公司,按理说,他们对我是「剥削」,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压榨。但时过境迁,我更感谢他们给了我机会。 


相比之下,每个月多500、1000块钱,真的很重要吗?



04


那么,作为一个实习生,你究竟应该怎么做?


我想给你几个建议:



1)不要说「我只是实习生」,请把自己当成老板;


许多带过实习生的同事,都跟我提过,他们最不乐意听到的,就是「我只是个实习生啊」。


为什么呢?因为这句话意味着,你给你自己设了限。


「因为我只是个实习生,所以我做好实习生应该做的事情就行了。把上级分配的任务做完,剩下的时间就是自己的。别人的工作与我无关,最好也别让我加班,反正一个月才给那么点工资。」


这样的思维,不能说有错,但是,如果你希望在职业上有所发展,我希望你能转变一下心态。


原因很简单:我们为什么能够升职加薪呢?是因为我们拿着2k的月薪,做着2k的活,突然间就从天上掉下一个新的职位,砸到我们身上吗?


不是的。我们能够升职加薪,是因为我 43 30737 43 13307 0 0 4190 0 0:00:07 0:00:03 0:00:04 4189 43 30737 43 13307 0 0 3186 0 0:00:09 0:00:04 0:00:05 3185在这个职位上,做出了超越这个职位的业绩和表现。


「做好本职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它只不过说明你配得上到手的薪水而已。如果你希望有所突破,你一定要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去接触团队里面其他人的工作,去了解你工作范围之外的东西,去从更高的高度审视整个项目和环节。


多问问题,多了解老板在想什么,多帮他的忙,多刷存在感。


很多人说,替老板着想是「精神资本家」的表现。但是,如果你想真的有所突破,我希望你能成为「精神资本家」。


你要站在团队、上级、甚至老板的角度,想一想,我们面临了什么问题?可以怎么解决?哪些优先级比较高?应该怎么行动?需要我们每个人怎么配合?


而不是从自己的角度去想:我要做什么,哪些活是分配给我的,我怎样才能尽快搞定?


很多人会觉得,职场有分工啊,我在这个岗位,就是负责做这些事情啊。


但是,记住一点:职场分工,不是员工给自己减负的理由,而是老板减轻管理成本和固化员工阶层的方法。


你真的觉得分工是一样好东西吗?


实际上,分工是一根绳索,把你永远捆绑在现在这个职位。


如果你想有所突破,你要做的事情就是,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突破分工。


这比其他的什么都更重要。




2)不要说「告诉我该怎么做」,请争取主导地位;


判断一个新人有没有领导力,有没有做管理的潜力,关键就是看,遇到棘手问题的时候,是急于去问别人「该怎么做」,还是自己主导局面,协调资源去尝试解决。


当然,这听起来并不容易,尤其是对一个实习生来讲。


但是,即使你需要向上级请示,也不要两手空空地过去。你可以把你对问题的分析、理解,收集到的信息,自己提出的可行方案,列出来,给他参考。


简而言之,不要给上级做论述题(嗨,问题摆在这里了,怎么解决你自己想),而是要给他做判断题(要不要采用这套方案),或者选择题(采用方案1、2还是3?)。


如果是在团队里,大家彼此的层次差不多,那么,任何一个障碍、疑难,都是你的机遇——请争取成为Leader的机会。


这不仅是为自己加分的最好方式,也是为自己争取「实操」,真正去做成一点事情机会的最好方式。


3)不要说「可我已经很努力了」,请多复盘思考;


我们的教育过多地强调「努力」「勤奋」「笨鸟先飞」……但其实到了社会,你会发现,努力很多时候并不怎么重要。这个社会看重的,是你做成了什么,而不是你在这个过程中有多努力。


如果努力有用的话,我们还要KPI干嘛?


一定要尽早抛弃那些陈旧的思维。诸如「虽然没有成功,可是他已经很努力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虽然能力一般,但是他很愿意吃苦」……这样的想法,不但无用,甚至是有害的。


因为它们会成为你发展路上的障碍。你会觉得,虽然事情没有做好,但好歹努力了嘛,从而心安理得。


职场上,没有借口。


成功了就是成功,没成功就是没成功。老老实实认错,复盘,找出原因,进行改善和优化,调整方法,争取下次做得更好——而不是用「我已经努力了」来安慰自己。


说得残酷一点,没有人会关心你努不努力、累不累、辛苦不辛苦,只关心你创造了什么,提供了什么价值。


这不仅是职场的规则,也是社会上的规则。


3)不要说「我有一个很棒的点子」,请把它做出来;


这是很多新人喜欢说的话。


他们这样说的时候,通常带着一丝炫耀、自豪、沾沾自得,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但是很可惜,大多数时候,这一点用处都没有。


创业圈里面有一个共识:点子没有价值,有价值的是把它实现的过程。

这推广到任何一个领域都适用。


「提出点子」只是一个开始,它不能说明任何东西,也不能影响任何东西。如果你能继续做出评估、完成调研、进行分析、选择路径、优化步骤、统筹时间、协调资源……直到把它做出来——如果你能参与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并发挥你的能力,那你的工作才是有价值的。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假如你要做一个落地页(就是所谓的H5),你想到一个非常赞的点子,很好,但这只是第一步。你得去做用户研究和分析,收集案例,研究可行性;你得做出策划,说服负责人,为什么要把资源放在这个项目上;你得去说服设计、开发、文案,传达你的想法,下达清晰的需求;你得时时刻刻把握进度、结果;你甚至可能面对各种质疑和意见,等等。


很有可能,经过各种因素的累积,等它做出来的时候,跟你一开始的想法已经大相径庭了。


因此,在职场上,重要的,从来都不是想法,而是,当你产生一个想法之后,你有没有能力把它坚持做下去,直到做出一些成效?


同样,很多职场新人喜欢对现状提出批判,说得也很精准,但是当你问他们有什么解决的方法,他们又说不上来,这也是毫无意义的。


什么叫「建设性意见」?就是你不但要指出「这样不对」,还要讲清楚「为什么不对」,以及「我们可以怎么做」「怎么做才会更好一些」。


简而言之,培养「结果导向」和「解决问题」的思维,你才能真正从学生转变为一个职场人。



L先生说:


很多朋友对「实习」并不理解,包括一些同行。


在这里科普一下。


其实,只有在读的学生可以「实习」。拿到毕业证之后,是不能实习的,只能试用。而且试用期最高不超过半年,试用工资不低于正式工资的80%。


而实习生是没有工资的,你拿到的钱叫「补贴」。补贴没有规定,多少全由公司说了算。


广州的实习补贴,市场价是100-150/天,不同行业也不一样。


同样,实习生要转正,只能是毕业后。否则是无法签订劳动合同的。


至于现在很多让应届生、甚至毕业一年以上的人,去「实习」的行为,其实是不规范的。



THE END

-   晚  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