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我共同见证青岛大学的历史
12月9日上午,青岛大学服务青岛“三中心一基地”建设发展论坛在青岛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博学厅举行。
论坛上,山东省教育厅与青岛市政府签署了共建青岛大学“十三五”建设项目协议,胶州市政府与青岛大学签署了共建青岛大学胶州校区合作协议;青岛大学还与市南区、李沧区、崂山区政府分别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与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签署了国际合作谅解备忘录;青岛大学与青岛市教育局等有关部门、市直有关单位和区市签署了7项合作协议,合作内容涵盖教育、知识产权、大数据、医疗、新材料等领域。论坛上,青岛大学与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合作设立的杂化材料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揭牌。
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新起,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党组副书记张兴民,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广正,青岛市政府秘书长卞建平,加拿大驻华使馆参赞、魁北克省驻华首席代表雷平江(Jean-François Lépine),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副校长James Cooney、高炜,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副校长卢鹏,青岛大学党委书记、校长范跃进,以及青岛市有关区市领导,青岛市有关部门、市直有关单位领导,青岛大学党政领导出席了论坛。青岛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夏东伟主持论坛。
论坛上,张兴民与王广正签署了山东省教育厅-青岛市人民政府共建青岛大学“十三五”建设项目协议。
胶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友玉与青岛大学党委书记、校长范跃进签署了胶州市人民政府-青岛大学共建青岛大学胶州校区合作协议。
范跃进与市南区委副书记、区长华玉松签署了市南区人民政府-青岛大学战略合作协议,与李沧区委副书记、区长李兴伟签署了李沧区人民政府-青岛大学战略合作协议,与崂山区区委书记、区长江敦涛签署了崂山区人民政府-青岛大学战略合作协议。
范跃进与James Cooney签署了青岛大学与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国际合作谅解备忘录,并共同为杂化材料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揭牌。
论坛上,范跃进还与青岛市教育局局长邓云锋签署了青岛市教育局-青岛大学推进青岛基础教育创新发展合作协议,与青岛市知识产权局局长杨爱民签署了青岛市知识产权局-青岛大学共建青岛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协议,与青岛市卫计委副主任薄涛签署了关于青岛市卫生大数据联合研究的合作协议、共建青岛市精准健康一体化平台的战略合作协议,与崂山区区委常委、副区长王清源签署了崂山区人民政府-青岛大学共建青岛大学肿瘤精准医学研究院战略合作协议,与青岛市红岛经济区管委会副主任、青岛市出口加工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卫平签署了青岛出口加工区管理委员会-青岛大学关于合作共建青岛海洋新材料研究院的协议,与即墨经济开发区蓝色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刘伟和青岛国奥源华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肖建华签署了共建国际干细胞再生医学研究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张兴民代表山东省教育厅对省市共建青岛大学“十三五”建设项目、国际合作办学等协议的签署表示祝贺。张兴民在讲话中指出,自实施“十二五”省市共建以来,青岛大学各项事业加快发展,整体办学实力稳步提升,服务青岛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成为推动山东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此次论坛就是青岛大学服务青岛发展的务实举措。张兴民说,山东省按照国家“双一流”建设方案要求,重点加强山东省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青岛大学获批4个一流学科,山东省将按照每个学科1亿元的额度给予重点扶持。
张兴民要求青岛大学要以各类协议的签署为契机,进一步加快建设和发展步伐,努力向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迈进。他强调,“十三五”期间,青岛大学要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快提升学科建设水平,紧紧抓住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搭建大平台、承接大项目、创造大成果,进一步强化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二是加快推进师资队伍建设。要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核心,加快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努力打造一支适应高水平大学建设需要的师资队伍。三是加快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为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王广正在论坛上发表了讲话。他代表市委市政府对论坛的举办和各类合作协议的签署表示祝贺,他指出,青岛大学底蕴深厚,多年来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办学规模和效益不断扩大,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和鲜明的办学特色。特别是近年来,青岛大学抢抓“一带一路”战略、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等重大机遇,与青岛城市发展同频共振。他希望青岛大学紧紧抓住省市共建的大好机遇,进一步提升目标定位,创新办学理念,加快综合改革和“双一流”建设,突出办学特色,提升学科优势,壮大办学实力,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努力建成特色鲜明、知名度高、社会满意的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在承接国家战略、服务区域发展上作出新的贡献,特别是在青岛建设国家东部沿海重要创新中心、国内重要区域性服务中心、国际先进发展海洋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中作出重要贡献。
王广正指出,青岛市将为推动青岛大学快速发展提供有利条件,相信有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有青岛大学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青岛大学一定能砥砺奋进,在服务青岛“三中心一基地”建设中再创辉煌。
范跃进在论坛上致辞,他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向出席论坛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向省教育厅、市委市政府、市直有关部门、各区市政府以及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学校的关心与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范跃进指出,在市委市政府以全球视野谋划、以国际标准定位,大手笔布局、大力度推进下,青岛以经济中心城市、沿海开放城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一系列辉煌成就,引领着中国城市的发展。青岛大学作为青岛市的一员,深感骄傲和自豪。
范跃进指出,教育强则城市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城市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着眼青岛长远发展,通过一系列政策支持,着力引进和培育知名高等教育机构,致力于建成一批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高水平大学,使青岛成为充满活力的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一系列重大举措,已经初步构建起了青岛市全国高等教育重镇的宏伟框架,必将为青岛未来发展储备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青岛大学作为高校的一员,如沐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春风。
范跃进指出,青岛大学与青岛相伴而生,一直追随青岛市脚步成长,在崇尚学术、培养人才、传承文明、服务社会中历经风雨沧桑,不断发展壮大。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源于1898年创建的德国野战医院,几乎与青岛市同时诞生;创办于1909年的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成为青岛现代高等教育的源头;国立山东大学1946年举办的医学院,是青岛大学举办本科教育的开端;青岛大学的校名,源于1924年创办的私立青岛大学和1930年开办的国立青岛大学。历史上的青岛大学曾经是上个世纪30年代青岛市的骄傲与荣光。1993年,原青岛大学、青岛医学院、山东纺织工学院和青岛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新的青岛大学,多源汇流、兼容并包,完成了历史衔接,青岛大学从此走上崭新的发展历程。在历史长河中,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薪火相传、持续努力,青岛大学已经成为青岛高等教育和医疗事业发展的代表与缩影,已经成为与青岛每个家庭、每个市民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目前,青岛大学位居全球千强、全国百强高校行列,展现出了蓬勃发展的巨大活力。
范跃进指出,立足青岛、融入青岛、服务青岛是青岛大学的战略选择。作为以青岛城市命名的大学,青岛大学是青岛市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岛大学服务青岛就是服务世界,青岛大学是青岛的就是世界的。今年年初,张新起市长视察学校时提出了“青岛有多高,青大就要有多高”的要求,坚定了学校加快内涵发展、提升教育质量、增强服务能力的信心和决心。为此,学校对教学科研单位进行了调整,设置了30个校直属研究机构,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和地方产业结构升级需求,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今天,“十三五”省市共建、胶州校区共建、研究院共建和国际交流合作等一系列协议的签署,有助于青岛大学进一步拓展办学空间,为青岛大学注入新的强大动力,筑就青岛大学未来发展的光辉道路。“十三五”期间,学校将围绕建设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的目标,聚焦一流本科,建设一流大学。以校园建设、综合改革、国际合作和人才队伍为四大抓手,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出发点,以建设服务地方发展战略的一流特色学科为龙头,以建设高水平多元化师资队伍为核心,以完善治理结构和深化综合改革为保障,不断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
范跃进强调,今天的盛会必将因其重大意义,永载青大和青岛市发展的史册!我们坚信,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假以时日,青岛大学一定会成为青岛靓丽的城市名片,一定会让青岛这座世界知名城市更加熠熠生辉!
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副校长James Cooney在致辞中对两校的合作表示高度赞赏,他说,青岛大学的国际化办学举措是大学国际化的一个极佳的样本。他希望两校在多年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两校关系,通过互建“对方校区”开创中美高校合作新模式。
加拿大驻华使馆参赞、魁北克省驻华首席代表雷平江在致辞中表示,青岛大学与加拿大最好的大学之一蒙特利尔大学开展合作,标志着青岛市对于提供高质量医疗的信心和在医疗研究方面跻身于中国乃至世界一流的决心,祝愿两校合作长长久久。
论坛还举行了两场专题报告。青岛大学能源与环境材料研究院院长赵修松教授,青岛财富管理研究院院长、青岛大学教授易宪容分别作了专题报告。
自去年以来,青岛大学为服务青岛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制定实施了《青岛大学关于加强服务青岛工作的意见》和《青岛大学服务青岛行动计划》, 着重围绕提供人才支撑、智力支撑、科技支撑和服务青岛社会需求、“三创”事业、民生事业、文化事业、国际交流等方面,加大服务青岛工作力度,充分融入、全面对接青岛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这次一系列协议的签署,将进一步推进青岛大学服务青岛各项工作,提升高校服务青岛的层次和水平,是服务青岛的成果体现,也是青岛大学和青岛市各区市合作的良好开端。
编辑 / 张非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