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 | 从这里开始,青大人的教师寻梦环游记
炎炎夏日
有那么一群青大人
背上行囊
舟车劳顿
来到了这里
开始了他们的寻梦环游记
“翾”出自屈原《九歌》中“翾飞兮翠曾,展诗兮会舞”,意为飞翔。此字,是希望临沭的孩子们能够在羽翼丰满之后,飞向更广阔的天地,也希望临沭的发展能像雄鹰一般,展翅腾飞。“翾”与“宣”同音,我们是要宣扬青大人的精神,“明德,博学,守正,出奇”,把这种精神运用于实践之中。
2018年7月11日,“翾扬”队的队员们经过七个小时的舟车劳顿,顶着三十多度的高温来到了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古龙岗村。在这个炎热的天气下,升温的还有队员和孩子们的感情。虽然支教活动只有三天,但建立起的情谊却是长久的。“如果有机会,明年我们还回来这里,一定要等我们。”队员们临走时和孩子们约定。
7月12日,161个学生按时到达学校,在郑大伟老师和“翾扬”队队员的组织下分成四个班级——小学三个班级和初中一个班级进行授课。交流学生和课堂情况时,郑大伟老师没有把队员们当作大学生,而是站在任课老师的角度,平等的进行沟通,告诉队员们学校和学生的情况。这次支教活动队员们主要准备了历史课、书法课、手工课、诗歌音乐课等课程。
演 绎 历 史
文学院2017级汉语言文学的刘洪福和鲍守辉负责的是“演绎历史”课,他们选择用轻松的方式给同学们讲解历史。还通过正确介绍网络游戏“王者荣耀”中牵扯的历史人物,加深学生们对历史人物的认识。随着老师和同学们交流,同学们由最开始不好意思,到最后争相起来给大家讲历史故事。其中一个热爱历史的男孩子还主动提出在联欢晚会上表演节目。
为了让学生们能亲身体会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队员们还准备了《荆轲刺秦王》的历史剧。在下课前通过展示作揖礼,选拔了十名同学。在接下来的三天,两位老师明天下午都会带着同学们练习。同学们积极性都很高,“这是我们第一次演历史剧,很新奇”。
书 写 文 化
口而诵,心而惟。
朝于斯,夕于斯。
昔仲尼,师项橐。
古圣贤,尚勤学。
这四句话是文学院2017级汉语言文学司晴的书法课主题。
书法和支教一直以来都是司晴的爱做的事,这次活动她把两者结合在了一起。“原来我特别排斥做一个老师,但是和孩子相处的这三天,得到了他们的信任和爱,让我觉得做个老师也挺好!”这三天里司晴课下和孩子们一起踢球玩耍,虽然脸晒到过敏也没影响到她的笑容。对于她来说,“这三天太短,短到再和他们打一次球的时间都没有,但这三天的情谊很长,长得过多久也不会轻易忘记”。
苔 小 梦 大
文学院2017级汉语言文学的王雪婷和殷悦负责的是诗歌音乐课,王雪婷知道孩子们理解能力不太强,所以她会详细的解释每一个词的释义和寓意。而且不仅仅止于此,王雪婷还会深挖细节,与孩子们讨论“白日”“青春”的多重词义的可能,延伸诗句的意蕴和主旨等等。
与传统形式不同,这首诗歌的背诵不依赖于死记硬背,而是别出新意地选择了音乐的形式。这点也是队员们在专业课上学到的,把诗唱出来。同学们伴着殷悦弹奏的尤克里里,用自己稚嫩的声音,唱出了诗歌里青苔朝气蓬勃的绿意。
她们选择这首诗别有深意。诗里的苔和牡丹拥有同样广阔的大地和高远的天空。不论自己多么渺小、平凡,也在悄然地开放。“古龙岗村的孩子和苔一样。在这个没有被丰厚物质滋养的地方,他们平凡地努力着,倔强地坚持着,追寻属于自己人生的绽放。”她们说,“我们希望他们能走出去,拥有更广阔的世界。”
最 后 的 晚 会
最后一天的联欢晚会为支教活动画上了句点。没有灯光,没有话筒,只有一个借来的音响和不大的场地。但是同学们和家长们都没有介意,反而热情高涨,早早的就来到了学校。“出去买水的时候,有一个阿姨还问可不可以去看。当我说当然可以的时候,她特别高兴,说女儿最爱参加这种活动了。”文学院16级汉语言文学的马铭蔚说道。节目虽然不多,但大家兴致勃勃,一起合唱,一起跳舞。
想 对 你 说
离开时队员们这么说,“这里有的不仅仅是酷热的天气,更有炙热的感情。忘不掉送我们到汽车站点的热心房东;忘不掉会一下课就簇拥着我们的孩子们;忘不掉村民们的问候和微笑;更忘不掉对我们调研工作认真负责的村支部书记……是这样可爱的他们,让这次临沭之行如此圆满”。
同时,队员们也想对同学们说声抱歉。“才和孩子们成为朋友,我们就要离开。这对孩子们来说很残忍,他们会难过会掉眼泪。”支教队长文学院17级汉语言文学的牟凯悦说。
最后一晚队员们在黑板上给孩子们留言,写的是对他们的喜爱和期待,但藏在里面的却是不舍和怀念。
结束是为了更好的开始
不舍和怀念
不会让脚步停留
只会让青大人更坚定地前行
耳边音犹在
如风暖心怀
再见古龙岗
再见孩子们
我们明年见
我们
未完待续……
—QDU_1909—
图文来自青岛大学文学院“翾扬”队
编辑 / 马铭蔚
审校 / 刘畅 尹铄
责编 / 宋佐东 李鹏
青岛大学(党宣)新媒体工作室出品
转载请联系后台获取权限
新浪微博:@青岛大学
快给认真的青大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