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青大导学故事 | 杨东江:大道至简,格致在心

格物致知的 青岛大学 2023-04-13



杨东江,青岛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二层次特聘教授,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山东省杰青,民盟青岛市政协委员,博士生导师。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指导毕业博士生4人,硕士生25人,指导在读博士生2人,硕士生10人。


大道至简,科研修道以求真


2012年,杨东江教授在结束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格里菲斯大学的六年学习生涯后毅然回国。已成为格里菲斯大学GU Fellow的他,以教授身份回到自己的母校——青岛大学,始终坚持着“大道至简”的信念——科研即修道,删繁就简,科研应回归它自然本真的样子。


正如他在入职后的第一次研究生双选会上强调的那样:“我内心所期望的学生需要真心热爱科研,具有团队精神又要勤奋努力。”如今,十年已过,杨东江教授已带出近百名优秀硕博士,在Nat.Catal.、Chem、Matter、JACS、Angew等国际顶尖期刊上发表了近两百篇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论文,课题组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多人获得了国家奖学金、省优秀学位论文和学业一等奖学金等荣誉奖励。“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杨东江教授的十年科研路,充分践行了“大道至简”的信念。


杨老师指导学生实验


化解难题,亦师亦友互信任


研究生教育是学生今后走向科学生涯的重要驿站,大家都希望成为品德高尚、学问高深、情趣高雅的人才。杨东江教授深知导师在培育研究生科学精神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甚至会影响研究生的一生,而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他的言行举止、思想意识、科学作风等方面。而师生之间的相互扶持、相互信任,是科研工作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杨东江教授经常对课题组的老师讲:“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必须第一时间解决,这样学生才会信任导师。一次两次,如果导师解决不了学生的问题和困难,那么学生会很自然对导师产生一种强烈的不信任感,而这种不信任感往往是致命的!”哪怕时间再晚或者手头需要处理的事情再多,杨东江教授也会第一时间解决学生所遇到的难题。因此,学生们经常会在半夜收到杨东江教授解决问题的邮件或者是满篇标注修改后的文章草稿。


除此之外,杨教授每年都鼓励、资助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以及学校、学院组织的学术交流活动,让学生增长见识、拓宽知识面、了解自己研究领域当前重要的研究走向、熟悉研究领域的范围与深度。通过学术交流,激发对前沿研究的兴趣,激励他们在研究上的主观能动性。正如杜甫诗中所描述的“润物细无声”一般,他要求组里的每一个人必须做到实验过程真实可重复、数据收集详实准确、论文撰写严谨无误,要严格守住学术道德的底线。可以说,杨东江教授与他的学生们所取得的各项科研成果、荣誉奖励离不开彼此之间相互信任、扶持的力量。


参加学术会议时回答同行问题


科研严谨,热爱生活年轻态


科研是件严肃的事情,但生活应该是充满色彩、活泼积极的。严肃、活泼是同事和学生对杨东江教授最深刻的印象。严肃是说他对工作的认真和科研的一丝不苟,活泼则是因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身边人的关心。


组会是最能体现杨东江教授严肃的场合之一。每逢文献汇报或工作汇报,他总是专心致志地听取每位同学的汇报内容,并指出其中可发掘的闪光点和存在的问题。大至整个实验方案设计的看法,小至PPT上一个符号准确写法的纠正,处处体现出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的态度。也正是这种对工作的严谨和对细节的不马虎,让课题组的同事和学生在日常工作中格外认真负责。


在日常生活中,杨东江教授是一个喜欢和学生、同事亲近交流的人,他会在同事们聚会时开些小玩笑活跃气氛,也会在学生因为做实验遇到困境沮丧时主动去鼓励开解。他会为了修改学生论文熬到深夜,也会为了保持身体健康经常跑步健身。2021年的青年节,他带领学生围着操场跑了54圈,党的百年华诞,他又召集大家一起去献血,为党的生日献礼。在同事眼中,他是个十足的工作狂;而在学生眼中,大家都觉得他很酷。


建党百年纪念日献血


坚持致知,心有格物三境界


古人说“格物致知”。在杨东江教授内心里,格物有三重境界。


格物的第一重境界:透过现象看本质。“科研,总要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杨东江教授回国后拿到的第一个国家级课题“一维纳米复合材料对水中放射性阳、阴离子共捕捉研究”既延续了他在澳大利亚做博士后时的研究思路,也是解决实际问题、本质问题的关键。


格物的第二重境界:从万物中抽象,从抽象到无象,“无用之用,乃为大用”。完成第二个国家课题——“海藻纳米纤丝化纤维素气凝胶及其碳化研究”,杨东江教授带领着数十名研究生,打捞起数吨青岛海边的浒苔,将这些破坏海洋生态平衡的污染物变废为宝,把他们变成了有用的储能材料,既完善了基础研究,又解决了实际问题。在研究过程中,杨东江教授特别注意实验与理论研究的密切结合、相互印证、专有实验装备的研发以及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科研团队目前已成功探索出适用于生物炭气凝胶催化剂的浆料配方,研制了新型喷涂磨具,开发了新的工艺流程,解决了非金属催化剂膜电极的质子阻抗大、气体传输效率低、催化层厚度大等三大技术难题。此外,海藻多糖生源硫固化得到的硫掺杂生物炭气凝胶非金属催化剂研究成果入围第八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行业比赛总决赛,并在政府项目资助下,在山东省潍坊滨海正在进行产业化。


格物的第三重境界:“心物一体,心正则物正”。如今,在踏入科研河流近20载后,杨东江教授已习惯了枯燥的科研生活,体会了常人所无法体会的“日新月异”科研创新的新鲜感,这也喻示着他正向着“心物一体,心正则物正”的第三重境界大步迈进。


学生说


2019级在读博士研究生刁立鹏

青岛汉兴新材料有限公司CEO


2019年很幸运成为了杨老师的博士生,加入了温暖的杨家屯大家庭,我的老师超级帅,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学术上挑战环境功能材料领域的极限,立德树人亲自指导每个学生的实验与论文,平易近人定期与大家谈心并结合每个人的特点给出未来的规划,严于律己将运动与生活结合提高工作效率。日常工作生活中,老师从不干涉我们的时间安排,但是会清晰的给出大方向,中间有挑战和困难时会一起讨论克服,经常提醒我们科研需要自觉、主动、创新、坚持、交流,经过三年学习不知不觉发现自己也开始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探索能力,科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最后,感谢杨老师和整个屯的关心爱护和悉心教诲。



2019届毕业博士研究生张立杰

现任职青岛大学(特聘教授)


杨老师在生活中是一个随性风趣的人,但是对待科研这件事,他非常的严肃而且谨慎。教导我们做科学研究要有逻辑,而且必须要保持严谨的态度。他给予我们很高的自由度,鼓励我们积极的探索。经常跟我们说要勤于思考、发散思维,更要勇于尝试,不怕失败,失败仅仅只是证明这个想法行不通而已。



2018届毕业硕士研究生阴卓成

现博士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


杨老师在科研工作上对我们要求严格,希望我们追求进步。他总是会在第一时间对我们的疑问进行指导,对我们的文章进行修改,将学生的事情放在首位是杨老师一直坚守的原则。记得有一次,由于赶时间我凌晨3点将写完的文章发给了杨老师,没想到他立刻就接收了文件并且在我睡醒前就已经把修改好的文章发给了我,这种为学生着想的责任心和毫不拖沓的工作方式使我大受鼓舞。在平时的汇报与表达中缺乏自信,杨老师会耐心地对我进行鼓励与指导,这也让我受益匪浅。


杨老师与毕业生们


END



▼往期精彩回顾▼



春日的三行诗,写给青大和你


△一起参赛吧!


△评选开始!






青岛大学

—QU_1909—


封面 / 伊秀红

来源 / 青岛大学研究生教育

编辑 / 郑雨欣

审校 / 赵心书 王晶 仲翔宇

责编 / 魏喆吉 王沛然


青岛大学融媒体中心出品转载请联系后台获取授权

新浪微博:@青岛大学

分享点收藏点点赞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