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十佳教师孙欣:用温情开展教学,以敬意传承文化
2023年11月
在《外国教育史》的教学过程中,孙欣发现学生缺乏阅读深度,难以使自身生命经历与教育名家经历形成共鸣等问题。2017年,孙欣抓住学校首批研究性课程“以学为中心”的契机,从《外国教育史》课程特点出发,结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打造出“经典阅读+半开放式研讨法”的翻转课堂,将问题导向对比分析法与传统教授法相结合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课程目标设置、课堂任务和作业量遵循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具有“跳一跳脚才能够到”的挑战度,不会太难让学生望而却步,但也不会过于简单让学生失去挑战感。
在教育名著的荐读方面,孙欣突出选择能激发师范生教育情怀和培养师范生师德规范的著作,例如 《理想国》《爱弥儿》《大教学论》等外国教育史上的经典。同时,孙欣结合教育界和学术的前沿热点,引导和布置阅读重点和任务,“比如,我们国家现在倡导‘五育融合’,那学生可以在读《给老师的建议》时重点阅读和讨论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思想。”
在课程学习中,孙欣认为学生形成正确的态度尤为重要:“先态度后深度,要用心去感受、去聆听,才能触碰前人的思想。”孙欣希望学生能够在课程中切实参与进来并有所收获。2021级学生任志力认为,《外国教育史》最大的特色是以小组为单位来讨论并讲述一本著作中的教育思想,再由其他小组提出自己的疑惑及看法,从而达到合作式学习。“课程自由性强,以学生为主导,同时孙老师会邀请校外专家合作讲课,在课程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实用的知识。”
孙欣认为,作为师范生在心里要有关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火种”:“我们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者,更是继承者和传播者,如果我们心中没有这种‘火种’,怎么引导、培养学生去热爱呢?所以一定要呵护这种‘火种’,用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感化学生。”近年来,孙欣身体力行地在学生心中“点燃”这种“火种”。“孙老师会带我们参观博物馆、非遗研究中心等,在里面可以近距离接触印刷术、扎染等中国传统工艺。”2021级学生张怡回忆,在课程中孙欣还会邀请其他老师带领学生制作香包、刺绣以及印章等,“学习了《中国文化概论》后,我会更想继续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参观博物馆时也会主动地去搜索自己喜欢的文物的资料。”
除此之外,孙欣在《中国教育史》《中外教育史》的课程教学内容上突破了原有教材以历史朝代为逻辑线索的限制,加入家庭教育史、学校教育史、文教政策史等专题。在这种结合中,既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中掌握学科全貌,又突出了教学重点。孙欣还主张以科研促教研,在课堂中她引入自己在家训、家族史、蒙学、教科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带领学生做文本分析和中外教育史对比分析,引领学生走向深度学习。
从教以来,孙欣一直秉持“立德修身,师之所本;传承人文,师之所存”的理念。2022级学生刘萌对此感慨颇多:“作为孙老师的学生,我深刻感受到了她上课时专业严谨而又不失幽默风趣的风格。”在她看来,孙欣的课堂氛围充满活力,让学习变得深入而有趣,“她鼓励大家勇敢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我们参与讨论的热情。她不仅是一位知识渊博的教育者,更是一位充满关怀和耐心的指导者。”
END
▼往期精彩回顾▼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学术奖,青大3项!
△今天你“早C晚A”了吗?
△万“柿”大吉,没你不行!
青岛大学
—QU_1909—
图文来源 / 青岛大学报 受访者本人供图
学生记者 / 何贵查 赵菲
编辑 / 董忆航审校 / 张嘉晴 孙若童 孙馨月 武桐萱责编 / 魏喆吉 王沛然新浪微博:@青岛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