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们用青春致敬信仰!

百炼成钢的 青岛大学
2024-11-29



国旗班参加“强国有我,挺膺担当”国庆升旗仪式


10月1日上午8点,青岛大学“强国有我,挺膺担当”升旗仪式在浮山校区与金家岭校区同步进行。学校国旗班的成员怀着崇高的敬意,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高擎着鲜艳的五星红旗,以昂扬的精神走向升旗台。他们眼神坚毅,面容肃穆,身姿挺拔,旗手在升旗台列队站立。伴随着雄壮的国歌声,旗手挥动右臂,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风中冉冉升起,迎风飘扬。


青岛大学国旗班始创于1998年,依托当时的理工学院环境科学系组建,随着学院和学科调整,国旗班隶属于现在的化学化工学院。历经26年,国旗班已零失误完成校内外升旗、礼宾任务6000余次,开展爱国主义宣讲活动近200余次。9500多个日夜,他们以使命护国旗,以信仰护忠诚,在平凡的日子里传递着光荣而神圣的使命。从初创到今天,国旗班历经无数次风风雨雨,身披荣光,已经成为青岛大学的一张名片。








初创·扎根



“只有最优秀的学生才能做国旗手。”韩旭说。


时任环境科学系辅导员的韩旭作为创立国旗班的老师对国旗班充满着感情。谈起创立国旗班的初心,她表示,在学生中树立优秀学生榜样通常会有不可小视的示范引领作用,树立一批优秀学生或优秀学生团队典型应该会有很好的“领头雁”效应。从小学到高中每周都有升国旗仪式,只有最优秀的学生才能做国旗手,大学也应这样。于是,创办国旗班的想法在韩旭心里扎根。


首届国旗班承担校运会升旗仪式任务


1998年10月,在学校党委统筹、团委的组织下,第一届国旗班应运而生。第一批队员是从当时的环境科学系80多名98级新生中选拔出来的。最终11名队员组成了第一届国旗班,而选拔仅仅是创建的开始。训练标准的制定、动作规范的衡量、具体训练章程的拟定……这些都需要他们一点点摸索。1998年的12月9日,纪念“12.9”学生运动升国旗仪式是国旗班的第一次亮相。在那之后,国庆五十周年、澳门回归、大学生田径赛等一系列重大活动中都有国旗班的身影。


“按照最高的标准来,我们一定能成为最优秀的升旗手。”第二届国旗班班长梁振春说。国旗班成立之初,没有人知道最完美的升旗是如何呈现的。于是,他们一遍遍观摩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录像,一遍又一遍模仿他们的动作。


国旗班举行纪念"九一八”主题升旗仪式


国旗班飒爽英姿的精神风貌是刻苦的训练和严格的纪律换来的。如遇到重大活动,成员们需要提前三个小时到达彩排现场。衣服穿戴整齐的他们一丝不苟地排练,反复不断练习升旗过程。护旗手们一次次抬腿踏步练习,升旗手手中紧握着绳,眼睛凝望着国旗,耳朵仔细地听着国歌的节奏。手、眼、耳相互配合,一遍遍重复着相同的动作。如果升旗手彩排时1次不过关,那么就练习10次,10次不够熟练,就练习20次……为了将升旗动作与国歌完美结合,这短短的46秒被无数次的重复再重复。夏日里,队员们常常顶着三十度的酷暑,穿着厚厚的服装,在烈日下经历3、4个小时的训练。脚上的水泡破了再长,没有一声苦,没有一点怨。“训练的严格、纪律的严明以及团队的协作,都需要我们付出超过预期的努力,需要强大的自律和毅力。正是这些挑战,让我深刻体会到国旗班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梁振春说。


自我管理、责任感、团队合作、纪律性等都是国旗班培养的重要素质。这些素质为梁振春以后的学习、职业生涯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梁振春从青岛大学毕业后,保研到北京大学生态学专业继续深造。“国旗班是我大学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梁振春谈到:“国旗班的经历使我在面对未来的挑战时更加从容、自信,面对各种环境都能保持冷静高效。”


五星红旗升起的那一刻,国旗班在他们心中不仅仅是一个组织,更成为了他们信仰的一部分。



传承·热爱



“国旗班作为青岛大学的一面旗帜,我想更多的是传承下去”。时任国旗班第二任指导老师霍光耀说。


霍光耀回忆自己刚接手国旗班时的想法:首先要使初现雏形的国旗班的训练更趋专业化。他和韩旭老师利用军训时间请有专业经验的教官指导成员们训练。


2005年暑期,正值全国大学生田径运动会,青岛大学国旗班招募令一出,曾任第七届青岛大学国旗班班长的段冬便怀揣着对国旗的敬仰与热爱,毅然报名。为了此次升旗任务,国旗班成员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集训。沐浴海风,日晒雨淋成了家常便饭。“一个月的严格训练,让我回家时晒成了‘黑炭’,我姐都差点没认出我。但这肤色背后,是我对国旗班的无限热爱与骄傲。”段冬说。一个月后的升旗仪式,段冬和队员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一个月的时间不长,但足以让一群有着共同热爱的少年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为着那抹中国红一起奋斗。


2008年学校春季运动会,国旗班做入场准备

(一排左四为韩旭、左五为霍光耀、左六为张建伟)


“最难忘的是孩子们都很自觉,他们完全是发自内心,在国旗班形成了一种文化。”霍光耀感怀道。国旗班那时没规定硬性的训练时间,但队员们却利用课后时间积极组织训练,在周末时间自发集结参与公益活动。“他们把国旗班当成自己家了,处得像兄弟姐妹,我没把它当做工作,因为我自己已经融入到里面去了。”霍光耀说。或许正是因为这样,国旗班才能传承下去。


2008年10月31日晚8时,T26次列车缓缓驶出青岛站,当时的化学化工与环境学院派出四名老师陆婕、韩旭、霍光耀和张建伟带队10名国旗班队员踏上了北京之旅,这是国旗班成立十周年系列活动之一。许多队员第一次进京,特别是以国旗班成员身份参观天安门升旗仪式,每一位队员脸上都是满满的兴奋和光荣,狭窄的车厢被几个年轻人的热情和活力点燃。到达天安门广场时,广场上已集聚了很多观众。国旗班队员身着队服排成整齐的一列,认真的眼睛,都在翘首期盼着国旗护卫队的出现。“来了来了!”。分秒不差,国旗护卫队出旗了,整齐的步伐走过金水桥。升旗仪式结束后,他们来到天安门国旗护卫队驻地学习交流。队员们参观了战士们的营房,观摩了天安门仪仗队的队列训练,受益匪浅。


国旗班赴青岛崂山金家岭学校参加活动


这次出行对于老师和队员们都有着非凡的意义。第九届国旗班班长盖鹏回忆那次经历:“大家对于国旗班这个身份的认同与深深的责任感是相通的。不局限于我们属于哪一个集体。天安门仪仗队、清华大学国旗班和我们青大国旗班都是如此,这也是国旗班精神的体现。”盖鹏为天安门仪仗队训练之刻苦所折服——衣领和膝盖处都会插竹签训练。他不禁感叹:“国家队真是强!”


这次经历让许多国旗班队员对于未来的深造有了更加具体的目标。许多队员都将深造院校聚焦于北京这座城市,清华、北大、北师大都是目标。参与这次活动的盖鹏也凭借自己的努力前往北京师范大学深造。如今他成为了北京劳雷物理探测仪器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回忆起国旗班的时光,盖鹏感叹道:“很感谢国旗班这个集体,那种坚韧、顽强的精神在今后的成长中一直影响着我。”


十年,从十一名队员到近一百名队员,从名不见经传到青大名片,从一无所有到身披荣光。这十年,国旗班与青大共成长,同进步。




坚持·担当



“每一代国旗班队员都有不同的使命与责任,但始终不变的是他们那份忠诚与担当。”董永红说。


2019年国旗班换届,新老队员合影留念

(一排左七为董永红)


从17年初到22年4月,董永红担任国旗班的指导老师。“国旗班的基本要求里面,身体素质与纪律性缺一不可。”学生进入国旗班正式训练时,他们需要每天晚上在操场上拉练。董永红还记着当时 “细节满满”的训练过程———他们挺拔的军姿,双腿夹着扑克牌的身影。第十八届国旗班班长钟江斌回忆起当时的训练过程,“我们一开始很累,正常情况下需要跑三公里左右,加上军姿半小时、站台阶、队列训练等,每晚大概训练2小时。”


董永红表示,在基本的训练过程中,磨炼的不仅仅是他们的身体,更是他们的毅力。训练时,3个小时左右的紧绷状态使得他们的身体已经僵化。一旦恢复原本的状态,队员们会感到极度的不适应。而这样的训练,他们几乎每天都在进行。钟江斌表示,训练完,一瘸一拐走回去是常有的事。


当看到国旗在国歌的最后一个节拍正好上升到顶端,国旗与旗杆的顶端相撞发出声音时,一次完美的升旗展现在人们面前。这一切都离不开国旗班队员们“吃苦”与抓细节的训练。“每一次零失误的升旗仪式背后都饱含着队员们对国旗的珍视和由此产生的强烈的敬畏心与责任感,”董永红回忆:“我还记得有一位同学第一次升国旗任务时,节奏和动作一致。之后台下向我们像报喜讯似的,兴奋地说,他出色完成了一次升旗。”


国旗班参加运动会开幕式升旗仪式


“国旗班影响了许多学生,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第十六届国旗班副班长许钰爽。”曾担任国旗班指导老师的杜一冉回忆。身体柔弱的许钰爽从小便对国旗有着向往,于是大一便加入了国旗班。四年的磨炼不仅仅提升了她的身体素质,更建立起了她对党、国家的强烈信念感。这种信念感驱使着她在毕业之后选择参军入伍,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


国旗班流传着一句话 “十减一等于零”。这句话意思是,没有单独出现的国旗班队员,因为国旗的四个角一个人握不来。董永红提到:“国旗班从来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这是一场团队协作的‘战役’,他们的互助、友爱和团结是‘打胜战’的关键。”所以国旗班队员们执行任务最信任的必须是自己的同伴。董永红说:“这不仅是他们个人,更是作为一个集体所展现的精神面貌。”


国旗班队员的基本任务是升旗,而传播国旗文化,进行爱国主义宣讲则是他们作为国旗守护者的重要使命和崇高职责。无论是志愿服务还是各种活动,他们都在以身示范,希望感染更多的人。



坚守·责任



2022年5月,对于刚到化学化工学院担任党委副书记的李咏沙来说,国旗班于她而言更多的是责任。在深入了解国旗班历史的过程中,她意识到,国旗班不仅要做好每日升降旗、大型活动出旗礼宾任务,更重要的是传播国旗文化和国旗精神。而这成为了李咏沙管理国旗班工作的发力点。


国旗班参加“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

国庆升旗仪式


当疫情的阴霾消散,国旗班也迎来新的春天。在李咏沙的指导下,国旗班走进周边中小学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将传播国旗精神与志愿活动有机结合。至此,国旗班的爱国主义教育实现校内、校外的融合发展。“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从青少年抓起,这是国旗班的使命所在。”李咏沙目光坚定地说道。


李咏沙口中常挂记国旗班的 “孩子们”,言语间抑制不住钦佩和自豪。“最感动的,不是他们升旗的那一瞬间,而是他们日常的训练。这是他们毅力的磨炼。”


“我感觉整个肩坠得都不像我的了,眼泪直流。”第二十三届国旗班副班长侯美玲笑着说。由于任务调整,她临时由护旗手改为扛枪手。95式步枪重达3.25公斤。长达3小时的活动期间要求侯美玲纹丝不动。这对她来说是一次巨大的体能和意志力的考验,但是她做到了。侯美玲说:“我更加明白了国旗班的意义,也让我更加珍惜在这里的每一刻。”


刚进入大学的侯美玲,与国旗班缘起于五四升旗仪式。英姿飒爽的学长学姐,与日同辉的国旗,让她心潮澎湃、难掩激动。怀着对国旗的热爱,以及渴望在荣誉集体中锤炼自我、传承爱国精神的念头,侯美玲不假思索地参加了国旗班纳新并坚持了下来。


2024年学校春季运动会,国旗班在候场中


正式加入国旗班后,实际训练比侯美玲预期得更为严苛,随之而来的是繁重任务带来的巨大压力。侯美玲感叹:“很怕出错,作为一个集体,不想因为自己的失误造成活动的不完整。”因此,国旗班的成员们常彼此鼓励、反复彩排以巩固流程,班长的一句“放心踢、大胆踢、不要怕”、“出了问题我担着”给队员们吃下了定心丸。金门路小学运动会升旗仪式,侯美玲印象尤其深刻,“长时间地站军姿,让我的腿难以承受。那天回去后,腿比以往更疼。”


“坚持”“责任”成了侯美玲国旗班记忆的生动注脚。于她而言,国旗班不仅仅是一个集体,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代表着国家的尊严和荣誉,也代表着一代人的使命和担当。同时,她也学会了如何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如何面对挑战并勇往直前。



未来·使命



“从2022年接手国旗班的那一刻起,我就感受到了国旗班与生俱来的责任感。责任感与荣誉感交织,始终推动我坚定决心,带领国旗班开创更好的未来。”现任国旗班指导老师孟丽这样谈到了她与国旗班的初相识。


国旗班亮相2024山东省十八岁成人仪式示范活动

(中间为孟丽)


在接手国旗班之前,孟丽对他们的印象是一群身姿挺拔、飒爽英姿的青年,是国旗和学校的另一面旗帜。但随着两年以来进展工作和朝夕相处,孟丽更感同身受他们的 “更多面”。从纳新集训到日常训练,从每一次常规的升降旗到参加各种大型活动,国旗班带给孟丽和同学们的,不仅是荣誉与光荣,也是挑战与考验。


国旗班纳新结束后一般会有接近一个月的集训考核期,在此期间早晚都要进行训练。这不仅要求队员身体素养过硬,更是对坚韧性的一次考验。刚进入大学、现任国旗班班长的22级应用化学专业王培硕对国旗班的了解并不算多,在代班学长的推荐和启发下,王培硕深藏心底的那个“参军梦”逐渐苏醒。


“有的同学只顾穿上升旗手的衣服光荣帅气,却忽视了这身衣服背后的汗水,考核期甚至坚持不了一天。纳新筛选再筛选,更像是考验队员们对这项使命的坚守。”孟丽说道。扛过了集训和日常训练,他们身上顽强坚韧的毅力才刚刚显露出来。“在国旗班的接触过程中,我发现接受这份光荣的工作与其说是带给我一下压力,不如说是更多的责任感。”看着他们日复一日的训练,看着他们步伐坚定地走向国旗,孟丽仿佛看见了求学时期自己的身影。“大学的时候因为一些原因,没有加入国旗队。这次工作机会也算是弥补了一桩憾事。”孟丽回忆道。


2024年国庆节,国旗班参加学校升旗仪式


从一名队员到国旗班班长,王培硕从一个参与者转变为一个组织者,这种身份的转变是一种激动,也是一种压力。王培硕将这种矛盾的心情描述为 “责任感的递增和对新队员的担忧”。新队员们只是经过一个月的集训,但真正的任务和集训是有很大差别的。“虽然我们不是军人,但是当我们身穿礼服出现在各类仪式的那一刻,我们便不仅代表大学生群体,更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精神风貌。”王培硕说。新队员入队,当看到他们在训练或任务中出现不合适或懒散的情况时,王培硕总会对他们说:“你可以选择丢你的脸、我的脸,但是你不能丢中国军人的脸、丢国旗和国家的脸。”




“青春有很多样子,但是我最喜欢的是穿上队服的样子。”青岛大学国旗班成员因那抹中国红相聚于此,他们迎着朝阳而起,伴随星辉而归。从擎旗到升旗,从敬礼到礼毕,春去秋来,寒来暑往,成就了这支不平凡的队伍。风展红旗猎猎,是每一位成员的信仰与使命,是他们对祖国的深情告白;薪火代代相传,是每一代成员所坚守的信念,是班长的殷殷嘱咐,是那一句“我是青大,我是形象,我是国旗班”的口号。



END




▼往期精彩回顾▼


△嘿!这是你的秘密基地吗!


△拓展合作,共谋发展!


△叶落成诗🍂



青岛大学

—QU_1909—


文字来源 / 青岛大学报

学生记者 / 王瑞格 张悦阳

王林林 邹雅裕 赵菲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编辑 / 杨梦晗

审校 / 张悦阳 曹馨月 蓝海培 王梓薛

责编 / 杨伦 王沛然


青岛大学融媒体中心出品转载请联系后台获取授权

新浪微博:@青岛大学

点分享点收藏点在看点点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青岛大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