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励志哥,中文系五个月翻译德语书籍

2015-10-26 青岛大学



彭博翻译的《汉堡市政厅》


“这是我翻译的第一本德语文献《汉堡市政厅》,主要是介绍德国汉堡市的市政建筑,除了理论上的一些建筑体系、结构的介绍,更多的还是人文风情、民族风貌的展示。”说起自己的处女作,眼前这个只有20岁的小伙子脸上带着一种熠熠夺目的自豪感。

  

1995年出生的彭博,是我校文学院14级的一名学生。因为曾经三次到青岛旅游,对青岛的了解和向往使得彭博在2014年填报了青岛大学的志愿,如愿来到青岛学习生活。



“时间久了,对青岛的喜欢也越来越深,尤其是那些德国元素,也给这座城市带了不一样的色彩”,彭博说,以前生活在乌鲁木齐,除了民族特色的建筑之外,苏联式建筑风格——厚墙面、小窗户、铁皮顶占了大多数,总是让人觉得恢弘庄严。青岛却不一样,青岛的城市更像是一个优雅的留洋大小姐,德式与中式风格的建筑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独特的韵味。


对德国元素的喜欢,也让彭博立志要自学德语,“语言是了解一种文化的入口,”尽管自己是中文系出身,可彭博对德语学习的热情一点不比中文少,从军训结束后,每个周末的上午九点到下午四点,彭博都要花大半天的功夫学习德语,“刚开始也有同学揶揄我太认真,可坚持到现在,他们更多地是佩服。”




学了大半年之后,彭博开始从译文书籍开始尝试阅读简单的德语原版书籍,那时候一个想法冒了出来,“我专业中文,又会德语,那可不可以尝试把我看到的德语图书用自己的语言翻译出来,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德国的文化和德语的魅力。”带着这个简单的愿望,彭博开始翻译第一本图书。第一次翻译,彭博选择了一本跟自己的兴趣爱好相同的德国城市建筑图册,“这本图册字数相对较少,翻译过来只有一万多字,而且里面介绍到的建筑风格、装潢特色跟青岛的一些建筑有异曲同工之妙。”

  

翻译的想法美好,实现起来却还是困难重重,“我自己水平有限,再加上属于建筑物介绍,既涉及到行业词汇,又穿插着历史文化元素,翻译时遇到了很多专业词汇,没办法,我只能一个字、一个字的查阅,字典上查不到就借助网络,建筑专业、历史脉络、文化背景……一点点自己查找,这一万多字的翻译花了五个月才完成。”彭博经过这一次的体验,也越发感受到了翻译的艰难。“不过,收获也还是很多,不仅对自己的德语水平提升很大,对德国汉堡市的地理环境、民族特质所造就的建筑风格和装潢特色有了更深的体会。”



彭博翻译的德语文献内页


说到自己接下来的打算,彭博说这次只是一个初步尝试,他执着的还是跟青岛相关的研究,接下来他打算搜集带有青岛痕迹的德语原版书籍,并把这些关于青岛的表述集结到一起,组成独立的研究手册。“我知道这是一个大工程,所以我现在首先要储备足够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德语专业知识,也希望我的愿望早日实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