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果P2P是一个青春靓丽的少女,有个上市爹是种怎样的体验?

2015-12-03 午夜阳光 咨询范
点击上方咨询范”可以关注哦!


咨询范,领先互联网金融咨询服务平台
技术/营销/健康检查/企业信用等级&从业者资格认证官网:www.zixunfan.com




来源:网贷之家 编辑:咨询君版权声明:本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处理。本文观点不代表咨询范观点。



在我正式加入P2P这个行业之前,曾有那么一小段时间,我利用与上市公司交流的机会,大致地去了解了他们与P2P合作的一些诉求,希望在这里与各位平台人士和投资人交流一下。


公司A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在A股主板上市,期间经历了实际控制人的变更,现在是一家主营商业连锁经营和商业地产开发运营的上市公司。在与它的副总兼董秘谈起P2P的时候,他透露,公司其实也一直在关注这个行业的发展,希望有机会参与。


到底怎样参与?我问他。


他的回答是:要么自己搭建一个P2P平台,要么去收购一家,但一定要有实际控制权。他们的目的在于给自己生态链中的一些商户或者小型企业提供融资渠道。


这当然是个好生意。

但以P2P行业目前的发展来看,存在几种情形:



1

规模较大的平台一般都谋求自己上市,如果外部资本介入的话成本相对较高;


2

中小型平台虽是好的标的,但运作规范发展前景良好的平台则一般不愿出卖控制权;


3运营不规范的平台或者模式存在缺陷的平台倒是愿意借助资本介入来实现退出,可这对机构或者上市公司来说,都是一种赌博。



这位副总显然是已经考虑过我说的这几种问题,所以他说,我们之所以纠结,就是因为这个。



这种纠结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目前来看,上市公司与P2P平台合作,无外乎以下几种方式:



1只是框架合作,虚张声势。平台借此背书,上市公司借此做股价;


2业务层面的合作。P2P平台为上市公司提供资金通道,但双方无股权上的关联,因此也不存在自融的嫌疑;


3股权合作。上市公司入股P2P平台,控股或者仅是参股,真实诉求是看中了P2P的成长前景,实现资产增值;


4业务和股权层面的合作皆有。这种方式应该是目前的主流,但无法排除自融的嫌疑,且P2P平台的创始团队一般都要出卖控制权,为资本方所操纵。


当然,上市公司资本只是其中一种,除此之外,风投机构也在窥视这个行业的机会。与上市公司介入P2P平台相比,风投资本的介入则显得单纯一些,主要是寻求资产增值。因此,增值空间和退出机制是他们主要考虑的因素。



那么,P2P平台究竟应该如何应对资本的介入?


首先,有人拿钱给你,这显然是好事。但是,没人会平白无故拿钱出来给你花。也就是说,花这样的钱,显然是有附加条件的。


资本介入对于平台的积极作用在于,可以充裕平台的运营资金。尤其对于处于发展初期的平台来说,有更多的资金进来,可以在运营、营销等各个方面增加投入,更有效地提高平台的人气和知名度。此外,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风投机构的介入,都可以为平台带来资本市场的资源,这也是草根气质比较浓的中国式P2P平台急需的。


但笔者要说的重点不在于此。资本的介入对平台来说,显然是动力和压力并存。压力有哪些?资本对于平台规模快速增长的压力,资本改变创始团队战略方向的压力等,都需要平台作出平衡。



说资本是天使和恶魔的结合体,并不为过。

平台如何作出平衡和选择,考验着团队的智慧。



1.初创期的平台。


初创期的平台最为缺乏的就是资金和品牌影响力。对于这类平台来说,资本的进入可谓是一箭双雕的;同样的,对于资本来说,此时进入可利用较低的资本成本实现资产的较大的增值,也是乐意为之的。


但对于此类平台来说,需重点考虑的是资本对于平台规模快速增长的压力。一般风投机构相对来说会更青睐初创期的平台,但势必会要求平台快速做大规模,比如注册用户、成交量等。与业务质量、运营得稳定性、安全性相比,财务数据是风投机构更为看重的指标。做大指标意味着做大平台估值,机构才可借此获得最大限度的资产增值。至于机构退出之后,平台该如何维持,则是接盘者的事。


创始团队是否愿意因此作出妥协,改变既定战略,乃至迫于压力违规操作,是平台需作出选择的。笔者曾接触过一些这类平台的创始团队,令他们苦不堪言的是,平台在机构进入之后,基本不做业务不做风控了,整个团队整天忙着拉注册用户,借用各种手段刷成交数据,这显然已经改变了创业者的初衷,也无法保障平台的稳定成长。



2.运营稳定的中型平台。


相比之下,此类平台是风投机构和上市公司均较为青睐的类型。一方面,平台的资产端、资金端、运营模式、团队建设均趋于稳定。意味着平台可以贡献稳定的资金通道以及业绩,资本进入这样的平台,虽然成本相对高了一些,但降低了风险系数。


风投机构同样会对此类平台提出快速做大规模的要求,所以平台同样需考虑是否要做出妥协。而上市公司在此时进入平台,则不仅仅停留在股权合作层面了。上市公司一般会要求掌握平台的控股权,同时视自身的业务情况,将平台包装为自己的资金通道。平台的业务方向和发展战略同样会因此作出改变,但相对初创期的平台来说,平台后期的业务风险相对较低,就看团队是否愿意为别人做嫁衣了。



3.领先的大型平台。


大型平台最主要的优势体现在资金端,有源源不断的资金进来,在资产端的议价能力就会大大增强。平台则可凭借较低的资金成本收获资质相对较好的资产端,从而大大降低业务风险。当然,资本介入这类平台也是看重了其资金端的优势。


现实中,风投资本进入此类平台的动力并不是很足,因为此时介入的资本成本偏高。上市公司依然会青睐此类平台,因为大型平台可作为其融资渠道的一种补充,因此双方在业务上的深度合作是大有可为的。


也不排除一种情况:

上市公司在与平台进行业务合作的同时,愿意投入较大资金参股或者控股这类平台,并且利用其资本运作的资源和经验,推动平台上市,实现退出,或者利用资本市场的资源进一步拓宽资金渠道。


在这种情况下,上市触手可及,平台的议价能力较强。对于创始团队来说,出让多少比例的股权,是否让资本更大程度的介入平台业务,则是要做出平衡的关键点。


总体来说,风投资本进入P2P的诉求相对纯粹,主要是寻求资产的增值。上市公司因为有各自的业务,因此业务和股权合作均是其介入P2P的意图所在。


从现实情况来看,上市公司系的资本对P2P仍处于“纠结”的状态中:一方面,P2P的发展前景让上市公司蠢蠢欲动;另一方面,行业暴露的种种问题又让他们将信将疑,无法完全说服自己。


如果P2P是一个青春靓丽的少女,大多数上市公司就像早已富甲一方的老板。老板很想与少女发生点关系,但少女过于年轻貌美,周围不少人在惦记着,因此老板对少女是否会从一而终始终抱以一种怀疑的态度。不知道这个比喻是否恰当,权当娱乐,请各位自行揣摩吧!



推荐阅读:

资本风口已过,啥样的平台更容易融到钱?

众筹的“星星之火”能否燎原?

11月你不可不知的网贷大事件

人民币惊世一跳,加入SDR是全球货币战争真正开始

央视广告缘何成为P2P成名的天下?





咨询,我们是认真的!

分享金融资讯+干货+人脉+沙龙

有趣|有料|有态度

「金融圈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关注「 咨询范 」 | 微信号:zixunfan


点击“阅读原文”开始健康检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