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龙静 柳景钢 │广西妹子,黄梅媳妇,回乡记

本编委 黄梅文哲 2022-12-28



回乡记


(一)

暑假期间,柳带着我和宝宝回老家黄梅小住数日。
车过苦竹街,柳说:“黄梅有句老话‘走进苦竹口,姓柳的多之狗’,我们苦竹乡柳姓居多。
一到家,婆婆就带着我们去摘瓜。走在田间小路上,一岁多的宝宝满眼尽是新奇,指这指那,依依呀呀。到了瓜地,她便蹲下来玩泥沙,还抓一把沙子递给她爸爸,吧唧着嘴假装爸爸在吃。爱玩真是孩子的天性哪,从来没玩过泥沙的小宝宝,一回来就知道玩了。
不一会儿,婆婆就摘满了一篮子瓜,有香瓜、甜瓜和西瓜。我这个生在城里长在城里的人还是第一次吃从田地里现摘的瓜呢。
不知不觉就到了午饭时间,婆婆做了一桌的家常菜,黄梅鱼面、捶肉、香菇烧肉、红薯茎、豆角……我们难得吃了一餐自家种的绿色食品。
傍晚时分,一家三口在村子里散步。宝宝特别喜欢小动物,看到小鸟就摆手做飞翔的动作,看到小狗就发出“嗯嗯……”的叫声(还不会学“汪汪”叫),看到小猫就“喵……喵……”地叫。
一阵锣鼓声响起,我们寻声觅迹,原来是阿姨们在扭秧歌。宝宝也跟着她们摇头摆手,煞是可爱!
乡下的夜是静谧安详的,月光皎洁,繁星点点。
村庄,给了宝宝一个全新的五彩斑斓的世界。

(二)

夏日的村庄,在鸟鸣中醒来。
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这里是东柳。
东柳,又叫东柳大屋,是黄梅县苦竹乡多云山脚下的一个自然村,隶属于小溪村(行政村)。
村口有河,名曰“小溪河”,是黄梅县三大河流之一。河东是东柳,河西为西柳,东柳和西柳两三百户人家都姓柳,无一杂姓。
河上有桥,叫作“东柳桥”。柳指着这座钢筋水泥桥说,它承载了他的乡愁。
以前河上是座石拱桥,类似于赵州桥。后来一个下雨天,一辆货车刚刚通过,石拱桥就塌了。他童年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桥下度过,游泳戏水,摸鱼抓虾……他从这座桥走出去,在外结婚生子,如今却渴望回归,重进山里。
我不禁吟诵起富遐游丽江后所写的语句:“人这一生,便是不停地出走,却又不停地渴望回归,渴望回到最初那安宁的心灵的家。
无论行至何处,即使年华老去,故乡永远是我们心头的朱砂痣呵!
从东柳桥到东柳屯,有一条一里来长的公路,两边是桂花林。柳说:“待到十一假期我们再回来,‘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秋高气爽,你会流连忘返的吧。
屯中有柳氏宗祠,三重门的建筑气势恢宏,门口耸立着柳下惠的雕像。柳说,他小时候的祠堂只有一重门。那时候,祠堂是全屯的政治文化中心。每年正月,祠堂口都会搭台唱黄梅戏,还会经常放露天电影。
祠堂前有口古井,井口和井身全都是石头堆砌而成,井水清澈见底。屯里还没通自来水,这口井依然在哺育着柳家人。
祠堂和古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特地问了几位老人家,无人知晓,都说从记事起就有了。从祠堂墙壁上隐约可见的毛主席时代标语,和古井斑驳的石壁上,我仿佛看见了时光流转,岁月变迁的痕迹。

(三)

我们还先后去了五祖寺、老祖寺和四祖寺。
五祖寺正在以国家5A景区的标准进行旅游开发。从新建成的游客服务中心坐中巴车上山入寺极为方便。拾级而上,进入五祖寺山门,宝宝看见佛像前的跪垫,便趴上叩拜,憨态可掬。
经过麻城殿前,宝宝主动上前亲吻小和尚的雕像,让人忍俊不禁。
老祖寺比五祖寺更为清幽。坐在寺门前的亭子里,山风徐来,湖水碧波荡漾,令人心旷神怡。真是修禅的好境地!
陶醉在清茶飘香的紫云佛国里,山高云低,我们犹如走到了天边。山下的东柳酷热难耐,山上却凉风习习,真不愧是避暑胜地“小庐山”。我们忍不住在梛步园夜宿一晚。宾馆里吃的用的都是山泉水,这水喝起来清甜爽口,完全不同于城里的自来水和东柳的井水。
四祖寺位于苦竹乡西边,坐落于大河镇的西山之中,双峰山下,是国家4A景区。走在寺院内,宝宝看见两头石狮,忍不住上前摸摸;一个和蔼可亲的和尚看见她如此可爱的模样,便含笑蹲下来摸摸她的额头,与她握手问好。
相比老祖寺,四祖寺不算高,可让人很自然地感受到一种轻灵之气,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四)

说来惭愧,认识柳君之前,我只知道黄梅县是黄梅戏的故乡,一直误以为它是安徽省的。
此次回乡,使我深入了解了柳的童年和故乡,也更走近了他的心灵;也使我加深了对佛教,对禅宗的认识,加深了对生活,对人生的理解;更使我爱上了这片热土。
来日再见,黄梅!

【作者简介】      龙静,广西钦州人,教师,曾任职报刊编辑,公开发表文章多篇。喜欢旅行,用照片记录生活;爱好写作,用文字留住永恒。


      柳景钢,湖北黄梅人,教师,多年初中、小学毕业班教学经验,曾在某大型跨国企业任内刊主编;公开发表的文章散见于中国服装网、《小学生学习报》、《山花》、《楚天都市报》、上海教育信息网等媒体。


建议您将文章分享给身边每一个人,予人玫瑰,手留余香。


声明:

1、欢迎转载,请联系主编授权;未经许可,严禁以任何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广告为腾讯系统自动加入,各位可随意点击。

3、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4、如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本公众号是在市作协指导下,由一群作家和文学爱好者主办,以发表原创作品为主的公益性平台,长期面向全球征集各类文章、书画、摄影等作品,要求在微信公众平台原创首发,不限题材和体裁,文责自负。

         投稿时请将文章、配图(如有)、作者简介(可附相片)等在同一封邮件内发送。请勿一稿多投。所有投稿,视作作者独家授权本平台(“家在钦州”“老家黄梅”)处理(包括但不限于修改、发表、出版等);如被其他媒体采用,该媒体应给作者相应稿费。投稿后,请关注本公众号,添加主编微信,以便及时沟通。


【投稿邮箱】1655281212@qq.com

       (如无特殊情况,只接受电子邮件投稿。


【稿酬说明】本平台无任何经费来源,为了鼓励作者,特制订以下规则,聊表心意。

      文章发表后24小时内:阅读量达到200,赞赏金额的70%为作者稿酬;阅读量达到300,赞赏金额的80%为作者稿酬;阅读量达到400,赞赏金额的90%为作者稿酬;阅读量达到500,赞赏金全额归作者所有;阅读量超过1000,视具体情况另行奖励。

请关注公众号“家在钦州”或“老家黄梅”联系小编,以便每月15日前发放上月稿酬,逾期一周不领取者视为主动放弃。     

       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长按关注“老家黄梅”


长按关注“家在钦州”


我们乐意成人之美,可 免费 为广大读者发布家教、婚恋等信息,有意者请关注“家在钦州”或“老家黄梅”,联系小编。


 您看此文用 · 秒,转发只需1秒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