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梅建斌│黄梅榴粟粑

本编委 黄梅文哲 2022-12-28



高粱,我们黄梅当地都称为榴粟。


据我所知,在我们鄂东地区的广大乡村中,都有蒸高粱粑的习俗。

 

每逢高粱收割后的初冬开始,人们就陆续蒸高粱粑了。

 


蒸熟后那褐红溜光的高粱粑甚是招人喜爱,更令蒸粑人有种莫名的获得感、成就感。


从种植高粱到制作成高粱粑的过程,恰似埸埸好戏来之不易。


种植   高粱成长期约七八十天,今年的高粱能有收成太不容易了!因为今年遭遇六十年不遇的大旱灾,从栽种到收割一直就没下过雨,在高粱整生长期中都是靠人工浇水、也是汗水浇灌得以成熟。



高粱成熟时特招可爱,褐红的高粱穗把高高的自身杆子压得弯弯的,整遍的高粱随着风儿轻轻摇曳,此时的一棵棵高粱尤如一位位可爱的美少女,身系绿色飘带,头戴深红舞帽,在一个天然大舞台上整天不停息地轻歌漫舞,那阵阵风声就是来自天籁的伴奏曲。还有时不时“欢呼雀跃”而来的各种小鸟儿,不知是为觅食而来还是伴舞而来,它们在高粱穗上与粱共舞,甚是欢欣高兴,成为这场舞剧中的重要一员而增彩不少。

 


我家门前有自已“创作”的舞剧,整天不落幕地自动演出,令站在二楼廓台上我这位老顽童观众巳然忘形,把自已完全溶于这大自然的美剧之中了。


尽管高粱给人带来如此“天籁”之美,每年都有“割爱收场谢幕”的时候。


收割   收割后将高粱穗扎成一把一把晒干,然后用洗衣棒锤轻锤脱粒。(有的是将一把高粱捏紧向地面抛摔脱粒)。脱粒后,整干净成纯净的高粱颗粒再晒,直至爆干方可。然后便是送到加工厂用机械剥去高粱粒的硬外壳,方为高粱米。可是我家却偷懒,省略了这一环节。



由高粱米到做成高粱粑后续还有不少工序呵。


浸泡   首先是浸泡。将高粱米放于溶器中用干净清水浸泡十天时间,其中要隔天换次水。浸泡十来天后又兑大米再浸泡一天。大米兑多少可随意。大米如兑多了,高粱粑的高粱味就淡些。不兑大米也不行,纯高粱则太糯太软,吃起来没劲道。


两米合浸一天后即滤干水份,将两米凉干爽手即可送去加工坊轧成高粱粉。


轧粉   我家轧粉有趣的“履历”。那天我们夫妇二人同去轧高粱粉,如妻子一个人去也行,因轧粉坊在大河镇街区的老街,我陪妻而去的“小算盘”是为了再逛逛老街。


哪知我们走到第一家加工坊,老板娘一见我们的二米,极不高兴地拒轧,说我们二米太潮湿且没剥壳,不好轧粉。她说机子运作时“吞”不进去(我们是偷省了凉干这道工序)。一看她家的轧粉机盛装加工物的斗盆与地面基本是平行的(只向內倾斜一点),难怪老板娘说“吞”不进去。妻再三央求还是拒轧。

 


这样我们又来到第二家加工坊。一看这家的轧粉机的盛物斗是立式竖着的,我们便放心了。


老板娘抓起我们的二米一看,也不高兴,说我们的东东未凉干,会塞滞机子,但却未拒之不轧。当她把我们的二米倒进米斗,启动机子运作时,她一直用手将进口处调得很小,使米粒慢慢进入加工状态。这样我总共二三十斤的东西轧了半个多钟头。老板娘说,如米粒凉干了,五六分钟就OK了。结果老板并未多收钱,而按正常的工作量,只收六元加工费。在此为这对讲职业道德、热情服务的加工坊夫妇致谢!

 


我们去轧粉时比较早,街上好多店铺未开门,行人也稀少。回来就不同,老街上行人渐多,店铺都已开门迎客了。特有收获的是看到一家现代极少见的铁匠铺,店内炉火红红,一位六十来岁一副铁身板的师傅正在躬身打铁,这是现在很难一见的景观,于是我立马打开手机拍下了这难得的打铁镜头。



我们夫妇没有骑车的习惯,用手拉式小车子,拉着今天的“宝贝”,边走边看街景,甚是欢欣。


蒸粑  回到家来,我们将实施终极目标——蒸粑。


我只做配角——烧火。主题操作都是妻做,如和粉、揉粑、做粑、蒸粑等等。因此妻子在灶台边忙得脚手不停,一会儿就做好了第一锅粑,放锅內的蒸隔上开蒸,然后再做第二锅粑。我将炉火烧得红红火火,熊熊的炉火映红光,映得我脸膀和全身暖烘烘的,在初冬之时,这可是一项暖心“工种”。

 


不一会儿,锅内腾腾热气已从锅盖边沿的小缝缝里冒出,形成一种直冲瓦霄之势,这样便大功告成,第一锅粑蒸熟了!看着妻取出那热气腾腾、褐红水润、闪着水光的高粱粑,心中那种兴奋感、成就感油然而生,我们皆大欢喜!

 


当时高兴地赋打油诗一首:

我家在蒸榴粟粑,

炉火熊熊映红霞。

家妇勤劳双手巧,

揉打上蒸乐开花。


后记 

(一)高梁全身是宝,高梁米不仅仅是蒸粑,更可深加工成高粱美酒,杆子可成为动物饲料。当然这些都是本文的话外音。

 


(二)我妻勤快喜动,常常不霄于我的“反对票”,应季弄出一些芋头粑、苕粑、摊豆粑等等珍味东东来。在此发一张她的另一张照片作为此文的“附属”。照片是在我前年冬季遇车祸在家养伤时,她特地将刚蒸好的一筐芋头粑端到我床前为我解闷助兴。


来源:黄梅雨竹轩

【作者简介】

      梅建斌,原名梅键斌,曾用名梅健兵;曾连任三届县政协委员、县工商联(总商会)原执委、常委;热爱旅游;文学爱好者,曾有文章发表于省市日报和《中国工商报》、湖北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


建议您将文章分享给身边每一个人,予人玫瑰,手留余香。


声明:

1、欢迎转载,请联系主编授权;未经许可,严禁以任何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广告为腾讯系统自动加入,各位可随意点击。

3、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4、如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本公众号是在市作协指导下,由一群作家和文学爱好者主办,以发表原创作品为主的公益性平台,长期面向全球征集各类文章、书画、摄影等作品,要求在微信公众平台原创首发,不限题材和体裁,文责自负。

         投稿时请将文章、配图(如有)、作者简介(可附相片)等在同一封邮件内发送。请勿一稿多投。所有投稿,视作作者独家授权本平台(“家在钦州”“老家黄梅”)处理(包括但不限于修改、发表、出版等);如被其他媒体采用,该媒体应给作者相应稿费。投稿后,请关注本公众号,添加主编微信,以便及时沟通。


【投稿邮箱】1655281212@qq.com

       (如无特殊情况,只接受电子邮件投稿。


【稿酬说明】本平台无任何经费来源,为了鼓励作者,特制订以下规则,聊表心意。

      文章发表后24小时内:阅读量达到200,赞赏金额的70%为作者稿酬;阅读量达到300,赞赏金额的80%为作者稿酬;阅读量达到400,赞赏金额的90%为作者稿酬;阅读量达到500,赞赏金全额归作者所有;阅读量超过1000,视具体情况另行奖励。

请关注公众号“家在钦州”或“老家黄梅”联系小编,以便每月15日前发放上月稿酬,逾期一周不领取者视为主动放弃。     

       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长按关注“老家黄梅”


长按关注“家在钦州”


我们乐意成人之美,可 免费 为广大读者发布家教、婚恋等信息,有意者请关注“家在钦州”或“老家黄梅”,联系小编。



 您看此文用 · 秒,转发只需1秒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