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在黄梅的隔离生活(二)

本编委 黄梅文哲 2022-12-28

▲李正阳题

笔者在武汉市还没有发现疫情的7月30日去了次武汉沌口,是侄儿的女儿这次高考考上大学,去侄儿家吃了顿饭,上午专车去,下午又原车回黄梅。


8月2日武汉沌口发现疫情,我突然发现手机上有武汉疫情防控指挥部发来的短信提示,说我可能路过疫情风险区,提示我立即到社区报告,配合防控措施。真佩服我国疫情防控机制建得真好。其实,我们吃饭的酒店离发现疫情的工地还远着。我到社区报告,社区领导说防疫非小事,为慎重起见,要送我到酒店隔离观察14天。

上了医院的救护车一路呼啸地奔驰着,我透过车窗,发现出城了,往大河方向去。我家住在县城,城关哪些酒店我当然知道,这是要把我往哪里送啊?车拐进了工业园区,心想糟了,工业园都是工厂,莫安排在厂房里,条件太差,这大热天的没空调怎么行。车在工业园里拐来拐去总算停了下来,开车的司机带我们进了一道铁栅栏门,再直走进去,进一楼登记。穿着防护衣的工作人员给我们先测体温,再问清离开武汉的日期、身份信息进行登记,发房号牌,并让我们扫码进隔离人员临时微信群。


找到自己的房间319号,推开门,嘿,还好,宽敞的一个大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一张大床,雪白的被子,盖的垫的,洗得洁净,叠得整齐,倒也养眼。一打量,有空调也有电扇、电视。到卫生间看看,洗澡有花洒,洗脸有浴室柜,都装有冷、热水。可以!心上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

看看这微信群的名称,哦,这原来是阿玛宁公司,这可能是公司的宿舍楼。因为是隔离观察,工作人员叮咛过,只能在各自房间休息,不能出房门,不能走动也就不能知道这栋楼有几层。只是在微信群里看到各位微友名字后面的房号,得知从三楼到六楼都住满隔离者,群内连工作人员共有一百三十多人。


在住下来的几天里我发现,这里虽然比不上豪华酒店,但工作人员服务得很周到。每餐饭菜送到门口事先准备好的胶凳上,早餐变着花样地换动,有包子、馒头、花卷、封糕、油条、鸡蛋、炒粉、凉面、稀饭、绿豆汤、早餐奶等。中、晚餐总有荤素共四样菜加一个汤,每顿还带有一份水果,不是梨子就是香蕉或西瓜,营养够丰富的。可见对这些人生活方面的关心。

因为有时深夜都送人来隔离,工作人员24小时有人值班,每天两次测体温,两天一次核酸检测采样。有新来缺少日用品等物的,只要在群里说一声,他们有专人帮助代购。还有隔离人的快递不能送进来,就在微信群里呼一声“我有快递,烦你们去铁门那帮助取一下”,他们就帮助取来。有时快递员等不及,就在铁门外扔进来就走,工作人员帮忙找半天才找着送上来。有时新来的老年人不会看网络电视,他们就穿好防护服耐心地教,直到老人能看电视为止。他们无微不至地服务着这些隔离人员,他们的辛勤劳动和热情的服务使为需要隔离14天而焦急的心舒畅了许多,他们用暖心的服务传递着党对人民的爱!


我们在这空调房里休息,看看电视,玩玩手机,真比疗养还好。只是辛苦了这些工作人员,这酷热的夏天,人们都尽量少穿衣服,穿的衣服越短越好,像我在一首《小暑》的诗里写的“浅水池鱼嫌水浅,丰毛候鸟恨毛丰”。他们上班还得穿着密不透气的防护服,头上面部都要罩住,虽然我们自己觉得没带病毒,但起码是怕这些人有风险哪,要不然把你们弄来隔离观察做什么。别人是尽量不出门,怕遇上密接者,他们是迎着风险而上的逆行者,是最可敬的人!

我从微信上了解到他们直接属黄梅县疫情防控指挥部领导,成员有:县卫生局副局长张正军,县疾控王彬、张浩,县人民医院王婷婷、王琼、罗赛娇、柳国琼,县妇幼医院吴娜、杨杨,特警蔡勋及几名护工女士。


政府在这方面光经济投入就数字惊人哪,黄梅有好几个隔离点,许多集中隔离的吃住都是免费的。我们要听从各级政府的话,不外出,不添乱。戴好口罩,做好个人防护,力所能及地参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争取早日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早日恢复全国人民的正常生活,正常有序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早日实现美好的中国梦。

【作者简介】聂铁贞,男,黄梅五祖人,生于1951年,初中文化,现开一家灯饰店,文学爱好者。

【链接】我在黄梅被隔离(一)黄梅单身汉看过来!
因为疫情,我错过你我给黄梅县委书记上书【投稿邮箱】1655281212@qq.com黄梅文史哲 编委会顾问:周慧  刘光天主编:李滨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文战华、王澜、王汶柱、石阳艳、龙静、朱文霞、何国彩、李九华、李凤清、严凤琴、周向春、柳景钢、桂林枫、桂文林、聂铁贞、涂向阳、梁文雄、黄赞煊、蒋国雄、蔡群执行副主编:龙静  柳景钢联络部(以姓氏笔画为序):文战华、王汶柱、石阳艳、李九华、李凤清、严凤琴、周向春、桂林枫、桂文林、聂铁贞、涂向阳、梁文雄、黄赞煊、蔡群(负责人\聂铁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