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王唤柳 | 缅怀抗美援朝老兵 堂兄王洪良
▲李正阳题
接到噩耗,心潮难平。记得2017年,我为他退休工资太低,一个月才3500元,曾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领导写过信,没有答复。
农家子弟的堂兄王洪良,解放初期,离开王猷先墩,参加抗美援朝,是一名通讯兵。在朝鲜的每一天,都处于战争状态,紧张而艰苦的战斗生活,报纸上、电视里、电影里,都有介绍。转业后,分配到石家庄工作,后来转到武昌纸坊兵工厂工作。在此期间,与指腹为婚的费金香结婚,生下两个女儿汉英、汉荣。作为农民的嫂子,又要参加生产队劳动,又要带小孩,困难很多。堂兄远在武汉,也帮不上忙。
大约在1970年,按照政策,像他这种情况,全家可转商品粮和户口到厂。这样,才结束两地分居。一家人过上了乡下人眼里城里人幸福的生活。他的妻子女儿,在厂里安排了工作。不久,两个儿子克勤、克平出生了,中年喜添贵子,而且是两个,人丁兴旺。
我于1973年进入黄冈师范学校读书,1975年分配到小池镇任教,与九江一江之隔,与他们家来往也就较多。1977年,我调到黄梅一中任教,来往相对就少了一些。随着时间推移,因为堂兄女儿渐渐长大,该谈婚论嫁了。为了儿子有个工作,不到退休年龄,他提前退休,让长子克勤接班。八级钳工的他也就成为退休老汉。不久,他的妻子费金香也退休了。改革开放,原来“火得很”的3525兵工厂“军转民”,生产民用产品,效益与工人待遇,那时就不怎麽样了。他的小儿子克平也进了这家工厂。
大约是90年代,允许个体户存在,“八下过海”,堂兄邀约一位老同事,想在黄梅县城开一个汽车修理店,委托我代为寻找合适的地方,虽经联络,但是无果。不久,听说他到江西某县合伙经营了一段时间,后来也散伙了。
再后来他到老家湖脚下村他细姐那个自然墩湖脚下,养猪数年。这几年时间,应该是他的快乐时光,因为这里是故乡,兄弟姊妹基本上在一块儿,乡音、乡情,农家生活,这都是他所熟悉的。再说,养猪,技术性不是很高,“养猪无巧,窠干食饱”,再加一条,防病,这样就可保证有所收获。总而言之,退休后,他仍然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一个勤勤恳恳的人。1998年黄梅洪灾严重。他的哥哥祥凤生怕大水淹没村庄,把他保管的1990年重修的《王氏宗谱》交给住在县城的我保存。
时间到了本世纪2004年,我的父亲去世,他来参加我父亲的丧礼,又见面了。后来清明节,他回老家做清明,我也回老家做清明,偶然见面叙谈。2013-2015年,我作为《王氏庚三族谱》执行主编,参照1990年《王氏宗谱》,我对于自己的家族,有了更多的了解。为了把族谱修好,修谱理事会规定,人平只收15元(当时有的宗族修谱,人平收三四十元,甚至百元);提倡经济条件比较好的,赞助1000元、500元不等。王猷先墩有四个人赞助1000元,洪良哥就是其中之一。
他的祖父与我的祖父是亲兄弟。他的父亲是一位教书先生,名访樵。访樵先生,纯粹教书,人称“家婆先生”,而不是刀笔吏,更没有成为乡村绅士,一家人生活相对贫困。2016年开始,每年正月,我都尽可能到他家去拜年。嫂子总是弄一大桌菜,生怕怠慢了客人。有时,她还把自己采摘自制的庐山野茶送给我,我不肯收,但是她非要我收下不可。堂兄将他抗美援朝的纪念品找出来,一一展示给我看。有纪念章、朝鲜钱币等等。由于他做过心脏手术,且安装了起搏器。过了10年,必须更换起搏器,又动了一次手术;接着,脑梗,住院治疗。近三四年,他生活基本不能自理,全靠嫂子24小时照料。他们是生死相依的伴侣,虽然是指腹为婚。……
13日下午2点,我从黄梅县城出发,坐“黄-小”高速面包车,到达小池,由小池坐省际公汽17路车,到达九江火车站。按照侄女儿所说路线,从九江火车站,坐101路公汽,到终点站便是5727厂。
新华端着一次性纸碗,站在厂区门口,由他带领,来到堂兄的家门口。只见两座楼房之间空地上,搭起灵棚,堂兄的冰棺上覆盖着党旗。按照风俗,我燃香化纸,跪拜叩首,孝子陪跪。牵起孝子。一旁搭起的棚子里,几桌麻将正打着。据侄女儿说,她爸上个月满84岁,已经是85岁了。到了他家,见了嫂子面,我说:“细姐,你总算劳穿了头。”接着,她叫我吃饭。我说:“等一下,还有客人来,一起吃。”
吃罢饭,嫂子介绍了堂兄去世前的一些状况,最近一次,他们在一起,他说:“敌人,那里有敌人,好多人开枪……”嫂子说:“哪里有敌人?没有人开枪。”看来,在他的脑海里,是朝鲜战场的情景再现……九江当地风俗,送礼必须是前天、昨天或今天,明天不可送礼。有的客人在火车上,就让人代垫。晚上,住在另一个侄女顺娥家。
亲友议论,说停放在悼念厅的逝者优先,三个火化炉开工。这样,堂兄火化,就相对排后。
其实,此前,他们在居所附近买了一处墓地,花了2.5万;后来政策发生变化,九江市规定,必须在贺嘉山买墓地。从这一点看,堂兄也还是从方便后代人清明祭扫考虑啊!
当地风俗,午时不下葬。孝子留下,等候过了下1点,安葬。客人坐车到酒店用餐。堂兄洪良哥长眠于九江市贺嘉山,这里是庐山余脉,一处清静之地。他若地下有知,应当安息。
【作者简介】王唤柳,大学本科学历,国家二级编剧,省作协会员,退休后被县志办返聘修县志。
【链接】李滨 | 银发丹心谱大爱85后绣娘为黄梅挑花勾勒新生王唤柳 | 潘峰 攀登高峰的人
王唤柳 | 印象桂林枫
【投稿邮箱】1655281212@qq.com黄梅文史哲 编委会顾问:周慧 刘光天主编:李滨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文战华、王澜、王汶柱、石阳艳、龙静、朱文霞、何国彩、李九华、李凤清、严凤琴、周向春、柳景钢、桂林枫、桂文林、聂铁贞、涂向阳、梁文雄、黄赞煊、蒋国雄、蔡群执行副主编:龙静 柳景钢联络部(以姓氏笔画为序):文战华、王汶柱、石阳艳、李九华、李凤清、严凤琴、周向春、桂林枫、桂文林、聂铁贞、涂向阳、梁文雄、黄赞煊、蔡群(负责人\聂铁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