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阮耀华 | ​小池农场 滑稽的批斗会

本编委 黄梅文哲 2022-12-28
▲李正阳题

七六年那年下年,我们小池毕业生一行二十多人被下放到小池公社农场务农。初来乍到,对一切有种新鲜感。


第一次参加劳动就是跟几个老农一起切砖拉绳子。农场请来隔壁联成大队师付父子俩,把嗮得外干内潮的田用牛拉着石滚碾压数遍后,师付撑着象犁一样的平刀,几个人拉着绳子一蹬一蹬,切成一块块的土砖砌牛栏。

在切砖拉绳子的几个人中,其中有个人走进了我的视线,他个子很高,穿着中山服,表荷袍里常插一枝钢笔,一眼望去根本不像庄家之人。但他地地道道是农场住户,其老婆是九江人,很婷当刮气,虽说住的平房不大,在农村来说只是一个大户人家的灶屋面积,但打理很干净。


他名叫沈达山,人称老沈。听说他以前是在黄石市冶金当干部,因为犯了什么错误才下放到农场劳动改造。跟他交谈,听他说话很有见解,但思想并不那么新潮,劳骚话较多,但也不敢那样大声张扬。


不知不觉很快就到了冬天,天上飘着雪,雪花漫天飞。“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久徘徊……”一首《梁祝》小提琴演凑曲回荡在农场的雪夜,琴声悠扬!这是从武汉知青邓昌高房间飘出来的,小邓个头小清瘦,有股书生气息,我们小池的男女知青都爱在他房间玩,唱歌嬉闹。

农场在湖田中间,上不巴天下不沾地的,到了晚上无所事事,从公社各大队抽来的青年劳力不象我们知青爱玩、爱唱、爱闹,他们没地方娱乐,整夜憋在房间很纳闷。于是,以姚金早为首的几个青年常常晚上到沈达山家聊天玩,谈这议那,有人还提起农场那次牛死了,牛烂子被书记炒的宴酒了,“嘻嘻”……无聊的聊天聊多了会惹祸,不知是谁反映到农场胡庆龙书记那里了。书记听后大发雷霆!


一天吃中饭时,食堂大门边的黑板上写了一个通知:“今晚全场职工8点到食堂开大会,不得缺席。”


晚上我们知青和青年劳力三个一堆四个一围横七竖八坐在食堂方桌连凳上聊天,等开会,突然场長大声喊道:“把沈达山带上来!”我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吼声吓一跳!顿时鸦雀无声。沈达山乖乖地低着头站到了台前。

“今天开个批斗大会!沈达山不虚心接受改造,思想落后,劳动拖拉!散布消极言论,而且诱惑青年思想。下面请四个生产队队长上台发言。”场长话音刚落,郭队长一马当先上台发言。


等我还没有回过神来,他的发言己完,其实也没说出个名堂,大概也是几句口头上的空话。最后轮到熊队长发言了,熊队长皮黑,满脸旮瘩,只看他一走上台,突然手把桌子一拍,声音宏亮:“沈达山你妈的个卖B!”停顿片刻,他的嘴唇在颤抖!又是把桌子一拍,“沈达山你妈的个卖B!”嘴唇仍然在颤抖,再将桌子一拍“沈达山你妈的个卖B!”……

我们知青把手捂着脸埋下头来在桌子下憨笑!但谁也不敢笑出声来,这是个严肃的批斗会。熊队長连拍连骂三遍后,再也没作声了,但嘴唇仍在颤,表情愤怒!再等片刻下台了。熊队長是个孤儿,设上过学,没有老婆,一个地地道道淳朴的农民啊!在农场,他死做苦干,言语少,不会阿咦奉承,但也好不容易当上了农场中层干部,一个生产小队队长。这次批斗会不上台吼几句行吗?        


早在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斗争大会常有,那是“文革”的产物,造反派斗保守派,那时我还小,总是到这里或那里看斗争大会,觉得好玩。有时看到把人给“坐飞机”,挂牌子,充满了火药味,至今回忆起来我还心有余悸!

到了七十年代中期,这样的批斗会在慢慢消亡,党的“九大”己经召开,七六年年底,中央己经宣布十年文革结束,就是五七年的右派分子都在陆续平反……没想到下放到农场还看到如此批斗会这一幕,而且还带有如此滑稽性的批斗!

2010.10.23于小池

【作者简介】阮耀华,中共党员,黄梅小池人,七六年高中毕业上山下乡当知青,八O年黄冈技校毕业,分配在黄梅一棉党办搞宣传工作,曾在省地报纸刊物上发表过通讯报道、剪纸、书法,二OO二年下岗,现为黄梅美术家协会会员。

【链接】阮耀华 | 手心里的温柔严凤琴 | 妈妈·钥匙
何志勇 | 老家安山村的哑巴
【投稿邮箱】1655281212@qq.com黄梅文史哲 编委会顾问:周慧  刘光天主编:李滨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文战华、王澜、王汶柱、石阳艳、龙静、朱文霞、何国彩、李九华、李凤清、严凤琴、周向春、柳景钢、桂林枫、桂文林、聂铁贞、涂向阳、梁文雄、黄赞煊、蒋国雄、蔡群执行副主编:龙静  柳景钢联络部(以姓氏笔画为序):文战华、王汶柱、石阳艳、李九华、李凤清、严凤琴、周向春、桂林枫、桂文林、聂铁贞、涂向阳、梁文雄、黄赞煊、蔡群(负责人\聂铁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