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桂帅 | ​以良心从教 育感恩之心

本编委 黄梅文哲 2022-12-28

▲李正阳题
世界从不缺感动的事,缺的只是关注的眼睛,还有一颗会思考的心。最近河南二郎庙在教育界刮起了一股飓风——“张鹏程校长”“鸡腿女孩”“留虾女孩”——这些事迹让我们感动,更让我们沉思。
不禁回想到一句教育名家的话:“最好的教育是培育一颗感恩的心”。与最近国家最火的议题“人才的流失”相契合的是:大量的清北优秀学子,学成后都投入了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怀抱,以致有人嘲之谓清北为培养"汉奸"的摇篮。他们的选择无所谓对错,我们不应过多苛责,但是这种背逃事件我们应与二郎庙事件对比思考。

对于优秀学子流失,明眼人一眼而知,待遇不同,重视程度亦不同。然而是这样的么?对比新中国成立前夕,那些各类学科伟大的科学家们,他们面对国外优渥的生活待遇和超高的重视程度,为什么反而毅然抛却那里,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的怀抱呢?今日之中国与昨日之中国,在国势、待遇方面都可以说是天壤之别的。由此可见所谓待遇和所谓对科学重视都非清北学子背离的关键,那根本原因就只可能在于教育。今日之教育与往昔之教育,不谓有好坏之分,而实有所差别,其所差便在于感恩之心。在新中国前夕回国的那批优秀人才,其中很多人在出国前都受到儒家思想的熏陶,他们的骨子里镌刻了的是感恩的基因。如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这便是于亲于家要学会感恩。

还有“明道济民”思想,亦是告诉我们要感恩国家,报效国家。而今日之教育,感恩教育似已成了一种表象,只是机械宣扬,而并不能深入人心;今日之学子,亦乏感恩之心,既偶有之,便会让大众落泪,让全国人学习思考,如二郎庙事迹。殊不知在这种学习思考的背后,折射的却是“感恩”教育缺失的现实,这便今与古、二郎庙与清北所表现出来的共性。今日之常态,在学校有“顶撞老师”“辱骂老师”,更有甚者还有想动手的;在家有对家长“大呼小叫”“顶撞背逆”,更甚者拳脚相向的。种种事例屡见不鲜,都是缺乏感恩之心。如果天下都是如河南二郎庙小学的笑笑、妞妞知道感恩,那学生个人、家庭、学校还会这般的么!教育需要培育感恩之心。

当然感恩之心,也要用良心之水土来培育、浇灌。作为老师,我们也应该践行“道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誓言,明言则须要有点良心,以良心从教。
所谓良心,一是做好本质工作——教书育人,我们可以不强求自己奉献,但一定要坚守自己的岗位,教好书育好人,不要时刻向钱看齐,因其多少而敷衍了事。更不要变向向家长索取好处,那样只会留下污点,也为学生做了个坏“榜样”,如此怎可教书育人呢!二是做到公平公正,对于所有学生要一视同仁,不因权、因势、因利,而与学生有所亲疏。最近网络上时有段子,老师换座位根据家庭情况来安排或根据钱多钱少来安排。无疑这并非空穴来风,它不仅是对教师个人的污辱,亦是对教育职业的玷污,在社会上也加深家校间的误解和矛盾。如此种种,难以概述。

所谓许多,无非良心二字。假如教师人人都有河南二廊庙张鹏程校长一半的觉悟,教育幸甚,国家亦幸甚;假如学生人人都有笑笑和妞妞一半感恩,家庭幸甚,社会亦幸甚。教育要正本清源——我们要以良心从教——育感恩之心。

【作者简介】桂帅,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杉木乡人氏,寂寂无名之人,现供职于黄梅县大河镇一中,喜爱古代文学,特别是诗词方面,偶尔投稿切毋见笑。

【链接】文战华 | 五祖禅林下郭雨馨 | 秋高气爽, 骑马去!【投稿邮箱】1655281212@qq.com黄梅文史哲 编委会顾问:周慧  刘光天主编:李滨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文战华、王澜、王汶柱、石阳艳、龙静、朱文霞、何国彩、李九华、李凤清、严凤琴、周向春、柳景钢、桂林枫、桂文林、涂向阳、梁文雄、黄赞煊、蒋国雄、蔡群执行副主编:龙静  柳景钢联络部(以姓氏笔画为序):文战华、王汶柱、石阳艳、李九华、李凤清、严凤琴、周向春、桂林枫、桂文林、涂向阳、梁文雄、黄赞煊、蔡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