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梅亚东 | ​黄梅蔡山摘星楼修复纪实

本编委 黄梅文哲 2022-12-28

▲李正阳题
蔡山镇摘星楼,原名“登峰楼”。东晋支遁大师(公元314年-366 年)所建,后来,唐朝大诗人李白夜宿此楼。题咏名吟“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慕李白之名,改称“摘星楼”。
因诗仙的名绝,这座楼作为一大胜景而闻名天下。后经历代兵焚,这座名楼坍塌毁迹,空留李白名吟,让历代游人扼腕长叹,修复名楼成了蔡山周域历代先贤的愿望。然而,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民不聊生,更因复修工程的浩大,这个愿望始终没有实现。

时轮转到今天,中兴华夏的“中国梦”,燃起了当代蔡山人实现愿望的熊熊烈火。二十五年前,有位洪美香老人,怀揣在新疆工作几十年的积蓄,来到摘星楼旧址傍,搭建两间小屋,并在旧址上架起几块青砖,被她称之为“摘星楼”。以此表达他修复摘星楼的信念和决心。老人的举动和他不断地游说,奠定了修复名楼的舆论基础。
七年之后,洪美香老人去世。梅任炎、费望弟、陈先凤三位老人,继承了洪美香老人的遗愿。经过多方化缘和乡贤们的捐资以及“观音堂”的香火钱,共筹措了 30 余万元的启动资金,于2010年9月6日由梅任炎主持,与福建某工程队签约,宣告工程动工。但是,动工不久,就因资金短缺,再加上来自多方面的阻力,基础刚完工,工程就被迫停工。然而,困难和挫折,并没有阻挡让有志者脚步。三年后,梅任炎重起炉灶,聘请梅新民为主要负责人,黄树炎、刘神赐、梅望阳等人协助,组织当地泥木工匠,以“楼不封顶誓不休”的气概,恢复动工。

毕竟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很残酷的。这么一群匠人既无资质,又无先例,而资金匮乏更是一道难题。平地修这么一座仿古名楼,真是谈何容易!有道是有志者,事竟成,没有资质他们发挥技艺,尽心尽力,力求工程质量精益求精。没有先例,他们通过造访外地名楼的造型印象,大胆自行设计,不断改进工艺,力求造型完美。资金匮乏,多方赊购建筑材料,开源节流,化缘捐资,得以工程正常进行。

还有当地民众作无私奉献,不断为工地出人出力。就这样,他们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不避寒暑,披星戴月,克服了难以数计的困难和挫折。耗尽了多少人的心血,耗尽了 150余万元的资金,动用了数以万计的民工人力,历时六年之久。终于于 2016 年 10 月工程胜利竣工。
如今,一座雕梁画栋,气势宏伟的七层塔楼,以其魏巍雄姿,耸立在蔡山的顶巅。实现了“别世名楼此日还”的梦想。在此期间,第一代创始人的洪美香和第二代的继承者梅任炎都相继去世。第三代继承者的梅新民延续了他们的追梦精神。
为了传承历史文化,2021年春,摘星楼的建设者邀请蔡山镇泼墨诗社承办;李从发、梅正桥二位富有艺术素养的民间艺术家具体操作,着手将新楼打造成富有文化内涵的文化名楼,在黄梅县诗词学会、黄梅县美术家协会,黄梅县书法家协会的鼎力支持下,新建的摘星楼汇集了近百幅诗词作品和书画艺术精品,把七层楼阁装饰成诗阁画廊,使这座名楼既有雄伟壮观的外表,又有高尚文雅的文化内涵。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举步登楼,但见诗画琳琅,今其耳目一新。多少文人墨客更是驻足浏览,顾盼流连,仿佛走进了一座辉煌的文化艺术殿堂。享受了一顿丰富的文化大餐,了解这座名楼的产生过程者,更是为蔡山人完成这一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壮举而惊叹不已!

蔡山乡贤们立志复修摘星楼的精神,是咬定目标、矢志不渝的精神;是勇于担当、前赴后继的精神;是百折不挠、克难奋进的精神;是勇于奉献、追求梦想的精神。这种精神是蔡山人民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为了弘扬这种精神,我们写下了这篇纪实。但愿这段文字,记录下修复这座名楼人们的历史功德,让他永远伴随着摘星楼万古长存有诗曰:
诗仙绝句唱千秋,未见当年百尺楼。世事沧桑难宿愿,乡贤热血壮宏猷。青砖碧瓦情和爱,夏暑冬寒苦与愁。不是痴心追梦想,何来玉栋立山头。‍‍【作者简介】梅亚东,黄梅县蔡山镇人。,蔡山镇泼墨诗社原主编,黄梅县作协会员,深圳市作协会员。‍【链接】桂帅 | 铭记历史 砥砺前行黄梅县蔡山镇泼墨诗社简讯【投稿邮箱】1655281212@qq.com黄梅文史哲 编委会顾问:周慧  刘光天主编:李滨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文战华、王澜、王汶柱、石阳艳、龙静、朱文霞、何国彩、李九华、李凤清、严凤琴、周向春、柳景钢、桂林枫、桂文林、涂向阳、梁文雄、黄赞煊、蒋国雄、蔡群执行副主编:龙静  柳景钢联络部(以姓氏笔画为序):文战华、王汶柱、石阳艳、李九华、李凤清、严凤琴、周向春、桂林枫、桂文林、涂向阳、梁文雄、黄赞煊、蔡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