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正阳题

本平台将于2022年6月出版文集。请在“黄梅文史哲”“鄂东文史哲”(含被屏蔽的公众号“黄梅文史哲”)上发表过文章的作者与小编联系,以便定稿!👉鄂东文史哲文集(卷一)·序
接到侦察员的报告,在嫌疑人范围内装的窃听器有重大收获,大伙顿时忘掉了疲劳,打消了睡意,由市局副支队王明带队,分别上了几辆警车,风驰电擎般赶往事发地点一一黄梅县挪步园。

挪步园,旧名萝葡园,素有"小庐山"之称。坐落在黄梅县紫云山正南面。因汪可受"挪一步"而建此园得名。海拔八百至一千二百多米,一年四季平均恒温22.8℃,是天然养生好地方,这里森林覆盖面积达95%,与江西省庐山牯岭隔江相望,是明朝时期兵部尚书汪可受(又名汪静风)修建,是他晚年颐养天年的地方,挪步园内建有可受祠又称家庙,家庙附近有个叫汪家坳地方,住有五六户汪姓人家,据汪氏家谱记载是汪静风嫡亲后裔,距今有四百多年历史。

其中有一户汪姓人家三兄弟,老大汪文忠一九五〇年出生,生性憨厚,有名的孝子,因父母身体不好,初中肄业辍学回家,挑起了家庭里的重担,未满十八岁的他,按国家规定不能接班,老父与园中领导费了不少口舌,苦苦哀求才接替了父亲的位置。

上班后汪文忠由于忠诚老实,手脚麻利深受员工们的喜欢,有一位文静朴素的姑娘家中环境一般,从不嫌贫爱富,对小伙子喜爱有加,经人牵线搭桥两年后选个黄道吉日结为夫妻,二人比较本分,彼此之间的性格也合得来,对父母对朋友亲口细面,从不多嘴多舌。

一九七二年大儿子出生,取名叫汪洋,因为生活所迫没人带,老母亲常年卧病在床,于一九八五年生下小儿子,兄弟俩间隔十三周岁。

老二汪义忠,生于一九五五年,初中毕业后回乡进了茶场,老婆是自由恋爱的荼园姑娘,夫妻二人心态不是好,口无遮挡,同床不睡鸳鸯人,都是一个德行,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丝亳不顾及他人的感受,看不起老实人和穷人,经常与大哥大嫂为点小事争争吵吵。

老二的媳妇自恃娘家家底殷实,对木讷的大哥大嫂横挑眉毛竖挑眼,嫌他们穿着不讲究,土得掉渣,一件破旧的黄军褂袖口都掉线了,不知穿了多少年也不知道换,长年累月还套在身上,晃来晃去丢人现眼,面对刻薄世俗的二弟夫妇的挑衅,汪文忠选择沉默不想与其论理。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谁不想穿好一点,无奈以前的家底太薄,父母亲长年累月地吃药看病花了不少钱,那时二个弟弟还小,二弟在学校里念书,三弟更小才几岁,自己一人挑起全家的重担,又要上班又要照顾多病的父母,茶场每月二三十块钱的工资杯水车薪,根本就不够花全家开销,哪有钱买衣服。
自从十八岁进茶场工作以来,省吃俭用为家里操碎了心,自家的祖人都是黄梅名门,作为他们的后人也不能太给祖人丢脸,加之自己又是长子,应该多担当才行,二弟三弟他们由于从小父母太宠爱,所以对人情世故根本不懂。

老三汪学忠,生于一九六五年,比大哥小十五岁,比二哥小十岁,长得一表人才,留着三七分长头发,穿着花里胡哨的花格子衬衫,穿着市面上流行的喇叭裤,一摇三晃地摆动屁股让人生厌,在学校里面不好好念书,把爹娘的话当耳边风,与女同桌谈恋爱,八三年十八岁高中高考名落孙山,复读一年之后还是与大学无缘,同学们经常戏弄他还是进士的后代,辱没祖先,气得他撕烂了高中所有的复习资料在床上睡了两天不吃不喝。

当大哥大嫂的也心痛三弟,规劝他道:三弟大学没考上也一不定丢脸,中国许多人没上大学也过得有滋有味,听话,起来吃饭,消磨了两天后终于开窍了,恢复了常态,骑个自行车在邻村冲上冲下到处泡妞,有一天终于逮到一个心仪的姑娘,俩人私自互订终身。

姑娘生于一九七二年,附近村庄的,小他七岁,与大哥汪文忠大儿子同年,家庭条件优越,家里人经不起她的寻死觅活非汪学忠不嫁,无奈只能同意这门婚事,婚后被茶场招进当了工人。

二人因为是新时代社会青年,更看不惯老大一家人,经常瞄着眼看人,说话阴阳怪气,比起老二有过之而不及,大哥汪文忠在心中默默地忍受着,摊上这样的兄弟弟媳也是无语,前世的罪过。

作者简介

程立祥,男,笔名草原飞鹰,湖北黄冈市黄梅县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沈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有文发表于网络媒体及报刊杂志。
【链接】挪步园惨案(一)
女子幽兰 (四)
黄梅文史哲 编委会顾问:周慧  刘光天主编:李滨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文战华、王汶柱、石阳艳、龙静、朱文霞、何国彩、李九华、李凤清、严凤琴、周向春、柳景钢、桂林枫、桂文林、涂向阳、梁文雄、黄赞煊、蒋国雄、蔡群执行副主编:龙静  柳景‍钢

联络部(以姓氏笔画为序):文战华、王汶柱、石阳艳、李九华、李凤清、严凤琴、周向春、桂林枫、桂文林、涂向阳、梁文雄、黄赞煊、蔡群

👉本平台长期招募编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