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印僧东来传经布道【黄梅文化探源】

本编委 黄梅文哲 2022-12-28

‍‍‍‍‍‍▲李正阳题
本平台常年面向全球征集文稿、视频、漫画等,不限题材和体裁。若是全网首发(可声明原创),请务必注明!欢迎投稿(荐稿)!👉联系我们 加入最新的老乡群、文学群、信息交流群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是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在今尼泊尔境内)王子释迦牟尼佛所创立。到公元前三世纪,佛教开始广为传播。佛教传入我国,始于西汉末年东汉初年,大约在汉明帝时期,开始时被称为浮屠教。
由于传入的时间、途径、地区和民族文化、社会历史背景的不同,中国佛教形成三大系,即汉传佛教(汉语系)、藏传佛教(藏语系)和云南地区上座部佛教(巴利语系)。

汉明帝曾派使臣到大月氏去邀请天竺沙门摄摩腾和竺法兰两人携带佛经东来,他们用白马驮着佛经来到东汉都城洛阳,东汉王朝特地修建了白马寺。从此佛教在中国流传甚广,影响遍及全国。印僧东来布道,汉僧西去求法,成为数百年人数众多的活动,成为东西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篇章。中国和印度两大古代文明,产生了具有深刻内涵的汇聚, 经长期传播发展,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

一、黄梅的对外开放始于印度文化东来。


东晋时期(317—420),本土大德慧远、支遁、朗公三位,先后在黄梅建寺,招徒,传法。从印度来的宝掌、流支、达摩三位高僧,先后来黄梅译经、传经,建老祖寺、广福寺、菩提寺等。僧俗两众自觉或不自觉地以中国本土思想,来理解和推广外来的印度佛教。
经过这样的过程,佛教在黄梅不仅获得了极大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与印度佛教不同的中国化佛教,套用现代语可称之为“中国特色的佛教”“黄梅特色的佛教”,为禅宗在黄梅的产生培植了土壤条件。
梁武帝(502—540)时达摩东渡,从印度航海到了中国南方,梁武帝不能接受达摩的佛法,达摩便与流支一行渡过长江往北,遇山朝拜,遇寺讲禅。现在的太白湖那时是长江主航道,古长安驿薛汊原是长江北边一渡口,是达摩渡过长江后落脚的第一个地方,青莲庵也成了他过长江后讲禅的第一个寺庙。达摩静坐庵前,于悠悠莲香中听钟罄之声,如天籁之音,遂赐寺名青莲庵,并诵一偈语:一花一净土,一念一如来,一念心清净,莲花佛前开。旧黄梅县志对达摩到青莲庵有记载,又记支遁梁武帝时与达摩同来,由此可以推断,到过青莲庵的不但有达摩,还有支遁。或许支遁晚年离开京城,终老黄梅,与他第一次过长江北上途经黄梅的印象不无关系。
菩提流支,北印度人。是大乘瑜伽系佛教学者,博通经、律、论三藏,又熟悉刚刚兴起的密宗教法。于北魏永平元年(508年)和达摩来到洛阳,受到魏宣武帝的优礼,提供优越的条件让他从事译经工作。菩提流支带来的梵文经卷多达万夹,他首先选择瑜伽系的重要经典进行翻译。
朝廷对于他的译经非常重视,选拔了先已来华的著名梵僧勒那摩提和佛陀扇多和他合作,还拨给通晓佛学的僧侣和儒士1000多人作为译经助手。译场就设在皇宫内的太极殿,开译的第一天,宣武皇帝亲临译场,亲自担任笔受,第二天起才由僧人僧辩等接替笔受工作。经过3年多的辛勤劳动,译出了瑜伽系重要著述24卷,多属瑜伽学的开创者无著、世亲的作品。他在密宗法术上,是独步一时,无人可与抗衡。《佛光大辞典》“菩提流支”条记为“天平年间(534-537)师犹在,后不知所终。”原来他因种种原因秘密离开魏都,寻觅静心之所,来到了湖北黄梅。
黄梅多云山上有一古刹名广福寺,寺前约有一百余亩自东向西倾斜的开扩地,俗称燕窝地。寺东面有印度高僧菩提流支的墓塔,《旧志》载:"流支禅师,中印度人,梁武帝时与达摩同来,译经藏,建道场曰菩提寺。后圆寂于多云山,其塔在焉。"
菩提流支塔在广福寺东侧100米处,圆顶石拱,两扇合关石门,关闭灵活自如,内空面积约有5个平方米,是一个典型的古代墓塔。根据"临济正宗三十二世天峰真性和尚之塔"碑文中载:"夫多云一山,乃菩提流支自西域来阐教中土,卓锡于此,讲经说法、注译诸经,独传千有余年。"
清咸丰进士梅雨田有诗曰:“印度东土初祖从,流支疏塔碧苔封。多云山上多云蓡,寂寞荒山野寺钟。”多云山位于现县城东北十五里,古黄梅十景之一的“多云樵唱”,说的就是这里。

宝掌和尚,中印度人,于东汉末(约公元212年前后),由川藏进入中国境内。他步履丛山,随缘度化,遍访古刹,拜佛礼祖。东晋太和年间(公元366~370年),辗转至今黄梅地域,遥见紫云山双峰并立,紫烟缭绕,遂赴之卓锡,结茅成庵作修行之缘地以了夙愿。他因年高腊长,被称作老祖,所创伽蓝也就被称为老祖寺。
老祖寺的传奇故事正是从宝掌禅师开启的,他的一生都充满了神秘色彩,涵盖了佛教在中国的初传、发展、成熟三个历史时期。可以说,他的一生就是半部中国佛教史。

二、中国禅是洋为我用,中印合壁的结晶。


 在佛教界,黄梅有“小天竺”的美誉。在魏晋时期,黄梅地域就有了佛教徒的基础。进入唐代,由道信、弘忍两代祖师改革首创的中国禅宗在黄梅横空出世,经由弘忍十大弟子与嗣法慧能弘化全国,使禅宗成为中国佛教宗派的主流。“蕲黄禅林甲天下,佛教大事问黄梅”已成共识。
佛教特别是禅宗能在“中土”得以传承,黄梅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当他的衣钵传到四祖道信时,才一改过去那种四方游化,托钵乞食的做法,在黄梅设立道场,住寺弘法,实行农禅并重、坐作双修。从此缁门俊秀,归者如云。黄梅人追求精神富有的动力,就是那源源不断的“黄梅禅风”。“手捏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成稻(道),退后原来是向前。”艰难度日的黄梅人,从寺院流传出的这类偈语中,懂得了“退后原来是向前”的生活哲理。他们按照“农禅双修”的精神,坚守“耕读起家”的原则,辛苦并快乐着。
眼前的五祖寺原名东山寺,弘忍创立时不过为几间禅房,宋、元时最为兴旺,明清以后渐渐衰颓。近二三十年来,经不懈维修、新建,又重焕光耀。寺内殿阁桥塔,均美轮美奂。“天下祖庭”“天下禅林”字碑肃然并立,分别为北宋英宗与徽宗御书,无言地道出了五祖寺的特殊地位。
当年五祖弘忍决定立嗣传法,他深知衣钵相授的老办法有局限性,难免“遗珠”,于是想出了禅林竞偈的选人新办法。上座神秀很快在南廊展示一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此偈形象地阐释了悟禅成佛之道,引得众僧喝彩。立嗣看来已无悬念,不料夜间墙上又添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在弘忍大师看来,此偈由前偈思想方法上的“渐悟”上升到了“顿悟”的境界,见解独到。弘忍大师毫不犹豫地把袈裟传给了后者。惠能果然不负师命,携法衣回原籍岭南后,致力于禅宗的中国化与平民化,以一部革旧鼎新的《六祖坛经》,终于使得禅宗被广大民众所接受,成为“农民的佛教”。当今禅宗在派别林立的世界佛教界占据十之八九,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惠能。
当年禅宗祖师的睿智,直到今天,还对僧俗两界产生着影响,这令人不能不为之感叹。本焕大师有诗曰,中国禅宗源道信,东方顿渐起黄梅。黄梅是印度佛到中国禅的转换地,是禅宗改革创新的根据地,同时也是禅宗派系发展的辐射地,禅宗从这里走向世界。
如今,四祖寺塔、五祖寺分别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梅县对有影响的重点禅文化研修场所最大限度地恢复重建,本焕大师引资近亿元,重辉四祖寺。净慧长老多方引资8000多万元,在挪步园紫云山修复老祖寺。妙乐法师投资1.6亿元兴建妙乐寺。“黄梅禅宗祖师传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四祖寺成功创建国家级4A风景区,五祖禅宗文化旅游区建设上升为省级战略。当代著名作家、湖北省文联主席熊召政则指出:“鄂东的文化和哲学思想源远流长,从隋唐时期产生的黄梅禅宗四祖、五祖开始,一直到六祖,完全可以说中国佛教本土化是在鄂东黄梅这块土地上完成的,这是中国佛教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此刻,释迦牟尼就在老祖寺、四祖寺、五祖寺大雄宝殿端坐着,慈眉善目,一脸安详。这位2500多年前在天竺之国创立教义的佛祖,肯定没有料到,他的普度众生之说,数千年后居然在遥远的中国得以弘扬,而在他的祖国,早在1000多年前,却日渐式微并被印度教所取代了。

作者简介

黄仲华,黄冈市黄梅县黄桥村人,律师,高级会计师,爱好农学、医学、文学,现居广东。【链接👇】太白湖水文化的宫殿
南北山村的奇闻轶事(三)
黄梅老乡过年回家莫走此路!
广西女征婚【免费相亲征婚】
1万元介绍费等你来拿!【免费相亲征婚】
黄冈黄州.麻城.武穴.团风.浠水.罗田.英山.蕲春.红安.黄梅 老乡群在此!

【投稿邮箱】1655281212@qq.com

黄梅文史哲 编委会

法律顾问:黄仲华(资深律师)

总编:李滨

特邀主编:汤燕春

主编:龙静

责任编辑:李福登  柳景钢  程立祥

委员:余建新  张剑扬

👉本平台长期招募编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