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网师一周观察(9)重新学习热爱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啃读者 Author 郝晓东
前几天一位学员在课程群留言:“一年一度统计继续教育学时开始了,这个网师学习一课时也算不到,不承认,没劲。”
有几位学员回复道:“学习不是为了形式上的课时,学习是自己生活的一种态度和内容。”“相信大多数来新网师学习,都是为了寻找尺码相同的人,享受自我提升的过程,而不是一纸合格证。”
之前留言的老师回复道:“我是有感而发,如果能算作继续教育学时,又能学到本领,岂不两全其美。”
平心而论,这种想法也在情理之中。如果按照新网师要求真正卷入课程,时间和精力会投入很多,学习的效果也很明显,这种学习成效是上网挂继续教育时间完全不能比拟的,如果新网师能纳入继续教育学时也为老师们节约了时间和精力。其实,在我们设置新网师课程时,也曾有人提出与教育局协商,把新网师学时纳入继续教育课时中,以增强老师们学习的积极性。
只不过,两全其美的想法只是一个空中楼阁的幻想。这不是因为与教育局无法合作,而是我们认为纳入继续教育与提升学习兴趣没有多少关联。你可以向周围了解一下,有多少同事对继续教育网上的课程真正感兴趣并投入学习?有多少老师会为了完成继续教育学时而选择新网师?会有,但比例不会太高。我们深刻明白,成年人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根本处源于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的魅力:还原知识创生之初的惊奇,掌握知识洞见世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一
现实中,真正热爱学习的老师有多少?
老师不热爱学习与学习经历有关。大多数人从小学、中学、大学、工作一路走来,学习从来是获取另外东西的工具。我们爱的是通过学习得到的分数、证书、考级、职称,而很少热爱学习本身,因此也很难真正学会学习。老师不爱学习,不会学习是当下中小学生不爱学习、不会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为不热爱学习,在叶嘉莹眼里“让心灵不死”的诗歌在课堂上变得索然寡味;因为不热爱学习,在黄仁宇眼里必然与偶然交织、波橘云诡的历史在课堂上变成了失去生命力的名词和概念;因为不爱学习,在数学家眼里神奇的数字、完美的公式在课堂上成为了许多学生的噩梦;因为不热爱学习,工作成为无法摆脱的苦役;因为不热爱学习,我们难以享受教育的美妙和更多美好的事物,很难寻找到自己的热爱、价值和意义,很难创造自己的生命和属于自己的未来。
热爱当然不是万能的,我不否认工资、职称、领导、环境等现实对于个体的影响,但“事实是什么”与“归因于什么”是不同的。我只是强调“归因于什么”对自己有益处,是归因于外在的因素每天抱怨好,还是归因于通过学习强大自己好?你有选择的自由。
二
什么是热爱学习?
热爱学习就是像李镇西老师一辈子阅读、写作如呼吸一样自然,工作成了休闲,休闲成了工作;就是像胡红梅老师研究儿童阅读一样,十几年聚焦于一个领域,影响了一个学校、一个区域、一座城市;就像刘广文老师一样,十多年痴心不改沉浸《人间词话》,成为中小学老师中研究王国维的专家;就像陶新华老师一样围绕积极心理学著书立说,培养学生,服务社会;就像何其刚老师一样,潜心研究教育技术,把小视频研究出了大学问;就像蓝玫老师一样,专注教育,点亮自己,照亮他人;就像许多新网师学员一样,一点一点啃读经典,一字一字每日打卡,研究教育规律,探究教育奥妙......
我知道,目前学员参加新网师学习的初衷并不统一:有的是奔着专家、大师的头衔和名气而来;有的是为了探取一些方法妙招而来;有的是图个新鲜、凑个热闹而来;还有的是逃避自身虚弱,为寻求安慰和安全感而来;当然,更多的是奔着新教育,奔着真正的求知而来。
不管初衷是什么,如果没有从根本上热爱学习,都很难实现你的目的,抵达你的目标。
如果是奔着专家而来,你会发现学习还得主要依靠自己,专家很忙,不可能每天苦口婆心地劝学,随时提督促和答复;你为了学一招半式的技巧而来,但新网师会告诉你,这里没有现成的技巧,最简单的音调都需要最艰苦的练习;你图个新鲜而来,然而新网师犹如一座寺庙,青灯黄卷,晨诵暮省,不沉浸其中就会觉得单调乏味;你以为来了新网师可以喝点鸡汤,停靠在温馨的港湾,没想到新网师是带你攀登知识的珠穆朗玛峰。
任何值得抵达的彼岸,都没有捷径,唯有热爱。
上周有几个学员的作业抄袭,我们严格遵照制度,记了不良学习记录。作业抄袭严重背离新网师的核心文化,新网师对作弊行为采取零容忍的态度。作业写得好与差、多与少是能力问题,而一旦抄袭就是态度问题,是逾越底线的行为。有的老师把过去学习中敷衍了事的习惯带入了新网师,以为随便百度粘贴点东西提交上去,就能应付差事、蒙混过关,但新网师对学习是认真的,也许不是任何人的抄袭都会被查到,但只要被发现,一定会严肃处理。从下学期开始,一旦发现抄袭,就要留下不良记录,并取消新网师学习资格。
太严厉,不近人情吗?爱之深,责之切。如果你懂,就会从严厉中读出深沉的的爱。
三
新网师与其他平台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不仅传授知识与能力,而且关切人的生命状态。当一个人真正热爱上学习,外在的要求和内在的需求也就统一了,工作成了内在的需求,而不是外在的手段。工作与休闲的界限也就消除,工资不是工作的目的,成为了额外奖赏。此时,你才能从工作的劳役苦海中彻底解放,获得自由,并朝向马斯洛所说的“自我实现”。
回到学员的留言。之所以本周专门写此文讨论,就是因为这种认识遗忘了学习的本质,而且还隐含着一种错误的方法论:用外在的奖赏来激发内在的兴趣。
为什么新网师不刻意追求把学习与外在的证书、过关等联系起来?因为我们深刻认识到,外在的奖赏固然有一时之效,但从长远来看,反而会损害学习本身。在惯常的思维中,员工工作效率低下怎么办?加工资。学生不爱学习怎么办?奖励小星星。孩子不听父母的话怎么办?打一顿。这套“胡萝卜”(奖励)加“大棒”(惩罚)的奖惩理论来源于行为主义心理学:不管是什么行为,都可以通过刺激予以强化或消除,达到预期目的。然而人不只是像其他都动物一样简单地被环境刺激而塑造,人还要寻求意义感和价值感。《奖励的惩罚》就精辟地剖析了奖励的弊端,作者埃尔菲完全否定了奖惩理论。他认为,流行的奖惩理论不仅没能从根本上让员工热爱工作、学生爱上学习、孩子“乖乖听话”,甚至摧毁了人们对工作、学习、培养良好价值观的兴趣,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后果。
大家估计都熟悉这个经典的故事:
有一个老婆婆非常喜欢安静,害怕吵闹,可是家门口总有一群孩子玩耍吵闹,于是老婆婆便想了个办法,她把孩子们都叫到跟前对孩子们说,她一个人非常的孤单,所以希望孩子们能常常来玩,然后塞给了孩子们每人一把糖,然后孩子们便每天都来玩,老婆婆每天都给孩子们糖吃,后来孩子们得到的糖一天比一天少,直到有一天一块都没了,孩子们生气地说:“我们是为了给你带来热闹才来玩的,以后我们再也不来了!”于是老婆婆家门前恢复了宁静。
这就是典型的用奖赏消除兴趣的例子。早晨读到一段话,说得就很好:“一件事是否可持续,就看它的力量来源于自身还是来源于外部。如果来源于自身,那么即使现在的力量再小,最终它也会变得无坚不摧的。而来源于外部,那么即使现在的力量再怎么强大,一旦环境发生改变,你也将一无所有。”
四
理解了这些,你也就理解了新网师汇聚人的“尺码”是什么,也就理解《招生简章》中这段话:
“真正热爱教育。对教育、生命等未知领域充满兴趣和好奇;将学习视为生命内在之需求,而不是外在强加的负担;有终身学习的认识和行动,能耐得住寂寞,啃读书籍,坚持书写;知行合一,将学习与实践结合,躬耕课堂,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追求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
如果不懂新网师,可能有的人会把这些话当做许多校园里随便写的应景标语口号,漂亮而已,说说而已。然而,它却是新网师文化的灵魂,是新网师努力的方向,每个字、每个词、每句话,我们不仅要写出来,也要在大地上活出来。
在如今功利盛行、乱花迷眼、喧嚣沸腾的时代里,新网师人召唤远方的你,以日以年,犹如守护一座青灯古寺,回归教育原点,重新学习热爱!
相关链接:
网师一周观察(3)|教师专业学习的动力源于什么?网师一周观察(4) |为什么我们不强求讲师批阅作业?
长按扫码,欢迎关注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啃读者」,搜索「haoxiaodong2016」即可关注。